自序
第一部分 预备性探讨
重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一、“中国一哲学”在何种意义上能够成立
二、合法性问题与“世界历史”的权力架构
三、“哲学”之单纯形式的含义:文化的主干、
思想的母体、精神的核心
四、“中国一哲学”对于自身的疑惑
论不同的文明类型及其哲学定向
一、“世界精神”的具体化:民族精神
二、关于“文化”或“文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意识
三、哲学之为“文明的心脏”
四、“轴心时代”的精神突破及其哲学创制
中西哲学比较的前提反思
一、前提反思在根本上的必要性
二、原始的本性和开端性指令
三、哲学之“自我批判”的决定性意义
四、当代解释学的主旨及其思想任务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
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
一、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分割一对立
二、中国哲学的非形而上学建制:“道器不割”“体用不二”
三、由哲学的基本建制分辨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
[补说:关于中西哲学“根本差别”之若干提法或体会的简要回顾]
再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
一、形而上学是什么
二、“超越”问题
三、西方形而上学历史中的四重区分
四、作为柏拉图主义的基督教以及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
三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
一、“道器不割”“体用不二”的基本建制意味着什么
二、作为中国哲学本质特征的“政治—哲学”
三、作为中国哲学本质特征的“历史—哲学”
四、大道不离人生日用
由“生活世界”的趣舍综观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
一、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及其对生活世界的贬黜
二、“道器不割”“体用不二”的基本建制及其与生活世界的本质勾连
三、中国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居有与守护
四、形而上学的历史性解体与“生命哲学”的当代意义
附录:由“实体”及“主体”论儒学存有论境域的通达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