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彝族传统文化整体图式中具有治理功能与发展意义之文化要素界定为葬族传统治理资源,梳理了彝族传统治理资源的历史演进与生成基础,总结了它所表征的总体逻辑特性及运行机理,提炼了其中孕育和表达的道德精神与伦理价值,从理论与实践讨论了它们对于舞族乡村之“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彝族乡村之“五位一体”全面振兴的现实功能及其现存问题。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利用葬族传统治理资源的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我国乡村社会的内生传统并非完全处于被支配地位,亦非“以旧代新”或“全盘复元”,而是通过乡村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与能动实践来扬弃悸离现实需求和时代潮流的内容,在原生文化结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与适当的拓展。虽然部分传统文化元素会因文化生态的改变而弱化原有社会功能,但是其中蕴含的超时空界限和社会边界的人类共同价值与观念依旧具有存在基础和作用空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