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民的诞生/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典丛书
0.00     定价 ¥ 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135010
  • 作      者:
    作者:(苏)B.A.苏霍姆林斯基|责编:李馨宇//张璞|译者:黄之瑞//张佩珍//姚亦飞//章昌云//杨季舫等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少年期是一个人成长为真正的社会公民的关键时期。本书围绕如何对少年进行公民教育这一主题,以独特的视角,对少年的生理成长和心理发展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全面论述了为培养真正的公民所必备的德育、智育、体育、情感与美感教育以及劳动教育等。本书作者不仅站在一位真正的教育家的角度,更站在与少年志同道合的挚友的角度,通过倾听少年的心声、观察少年的细微变化,展现了少年的思想信念、兴趣爱好、道德素养、情感素养等;并通过由浅入深的分析,阐释了公民教育的内涵、价值与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公民的诞生》:
  童年期和少年期教育的两个源泉
  教师们被下面这件事惊呆了:柯利亚·兹是大家公认的一个文静谦逊的少年,是文学教师的骄傲(柯利亚·兹作文写得非常好),可是他突然做了一件可耻的事情。夜间,他打开了物理专用教室的窗户,爬进去从录音机里偷走了电动机,同时还弄坏了一些零件。柯利亚·兹的家庭似乎是没有问题的:他的父亲是一家工厂的工作人员,一位很好的家长。大家都还记得他在家长会上做的有教益的、充满智慧的发言。他时常说:“如果父母热爱劳动,即使他们一句话也不说,家庭也已经在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们热爱劳动了。”
  可突然发生了这件令人懊丧的事件,这是在战后的几年发生的,物理专用教室还刚刚在筹建。录音机是学校的校友、一位军官送给学校的礼物,它是集体的骄傲。教师们在思考:“人身上的坏东西是从哪里沾染来的呢?”大家开始深思关于培养道德信念和习惯这个复杂过程的问题。教师们仔细地观察了柯利亚·兹的家庭情况,他们发现了初看起来并不显眼但是非常令人不安的现象。柯利亚·兹的父亲每天下班总要带一点小东西回来:时而是几段电线,时而是几块金属片,时而是一根小管子,时而是一只轴承。儿子帮助父亲把这些小零件放在家庭工场间的许多小架子上。儿子从未问过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因为这是明摆着的事。父亲并不认为这样做是可耻的,他没有想到他的行为会对儿子产生极其有害的影响。父亲从未拿过邻居一根钉子——他认为这是偷窃行为。我们对这位父亲说了使他难受的话,提醒了他对别人说的关于父母榜样作用的那段教诲。
  这个事件促使人们思考道德教育的两个源泉的问题。第一个源泉是预先计划好的教育工作,即集体中多方面的道德、劳动、创造和公民政治的相互关系,专门建立这些相互关系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者的话;把老一辈创造出来的、努力获得或斗争得来的宝贵财富传给青年一代。这一切都是由教育者事先计划好、规定好的。
  但是还有另一个也相当重要的教育源泉在童年期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儿童周围的复杂关系。这些关系对儿童来说是所处的环境,它在给儿童上着揭示各种道德概念内容的直观课。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些关系是一种专门的教育方法。但是,成年人越是不把这些关系看作一种能对儿童的精神世界起影响作用的力量,这个力量的教育作用就越显著。这里必须再一次强调一下“关系”这个词,因为儿童把自己周围的一切人(不仅是人,还包括事物和现象)都看作具体化了的人的观点、判断、习惯和意向。
  长日制的教导员把儿童们带到了学校食堂。他当然没有忘记在吃饭的时候要让儿童们遵守文明行为的准则,使他们在满足自己需要的时候进一步巩固道德的和审美的日常生活习惯。但是,他把儿童们带到食堂去并不是为了对他们进行教育,而只是为了让他们吃饱肚子,这变成了最主要的目的。然而,在食堂里,儿童不仅吃饭,还会看见许多情况,看到好的,也看到坏的。
  瞧,一个七年级的学生把一个一年级小学生从餐品柜台边挤开,自己买到了需要的食品,而那个小男孩却被挤到队伍的末尾去了。瞧,学校食堂的女工玛莎——一位接近老年的妇女提着一桶脏水朝院子另一头的水坑走去。迎面走来两个十年级学生,他们比玛莎阿姨高出一个头,力气比她大得多,却都闪到一边,让玛莎阿姨走过去,生怕她把脏桶碰到他们的衣服上,他们还皱起了鼻子,因为桶里有些不干净的东西。他们朝食品窗口跑去,从那儿传来了他们的声音:“为什么没有干净的大碗?”瞧,两个小姑娘走到餐品柜台跟前,一个小姑娘买了一块巧克力糖,另一个买了一碗汤。一个小姑娘在吃巧克力糖,她的朋友忘了买面包,又朝餐品柜台走去。在忙乱之中似乎谁也没有看到这一切,这个孩子也没有对他眼前发生的事情思考一番,但是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反映在他的脑海里。瞧,这个孩子已经注意到一件不寻常的事情了:在忘记买面包的那个小姑娘旁边,坐着一个顽皮的男孩。他绷着脸,看来有什么事情惹他生气了,他面前放着一杯牛奶和一块白面包。他咬了一口面包,就把它放到桌子上,又跑到餐品柜台,买了一些饼干,回来把面包推到桌子边上。洗脸盆那儿挂着一块脏手巾,谁愿意洗手就洗手,谁不愿意洗就不洗,但是,由于谁也不想多此一举,谁也没洗手。窗台上放着一盆玫瑰花,花盆里扔了一些咬剩下来的苹果核。玻璃窗被苍蝇弄得很脏。厨房里传来一阵发脾气的声音,一个男人在骂人,说他们没有把窗子擦干净,没有把洗脸盆下面的墙壁刷白。
  这一切似乎人人目睹,却都从孩子的意识表层滑过去了,教导员只关心不让任何一个人提早离开桌子。孩子们吃完饭,站了起来(他们想快点跑到运动场去),在教导员的指挥下喊了一声:“谢谢这顿午饭!”(这是教育工作计划预先规定的);这些话本来应该是对女厨师和玛莎阿姨说的,但她们现在没有工夫来接受谢意,恰好卫生检查员在斥责她们,威胁说要把什么事情写进卫生手册。
  人们的生活一幕幕越过儿童的眼帘,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反映到儿童的记忆中,有时似乎绕过意识,不知不觉地就进入记忆深处。生活不但反映到意识中,也反映到下意识中。记忆是自动工作的,来自周围世界的信息进入下意识的要比进入意识的多。在那里,信息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而是分门别类、有系统地排列在一起的,表现出来就是人的各种社会本能。如果一个儿童吃完了苹果,手里拿着剩下来的苹果核在寻找扔的地方,但是他找不到垃圾箱,就把苹果核藏到自己口袋里去了——这是人的社会本能在起作用,这种本能是通过信息长期积累起来的下意识而形成的,这种信息能产生强烈的教育作用。如果没有这种信息,一切对儿童善良的劝导都是徒劳无功的。
  ……
展开
目录
1 少年期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仿佛有人给少年们注入了新的心灵”
一切都取决于童年期的教育
童年期和少年期教育的两个源泉

2 纪律和自律——集体责任感与个人责任感
让人学会用他人的眼光来看自己
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与童年期、少年期学生的教育方法

3 少年期的矛盾

4 少年的身体发育与心理素养发展犹如一个人再生
个性的形成
一个男人的诞生,一个女人的诞生
男孩与女孩——男人与女人
体育
饮食制度、劳动制度和休息制度
我们在假期里的劳动与休息
动作的灵活与优美
爱护少年的神经系统
心理素养

5 少年的智育和教学
教师们的各种教育观点和信念的统
世界观与信念
我们是怎样指导课上的智能劳动的
手和理智
“知识的源泉”
智育的两个大纲
“思想教育室”
自我教育
精神财富的交流
记忆、思维和学习能力

6 道德的形成公民的诞生
从物质世界到观念世界
精神素养、道德和无神论
基本的道德素养
道德习惯
思想变为信念
个人和集体
恋爱
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的浪漫主义精神
道德的坚定性
……

7 情感教育与美感教育
8 劳动对少年精神生活的作用

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