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导论
资本作为生产*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资本存量核算的方法和制度是当前统计理论界和实际部门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章将扼要介绍本书研究的背景、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可能做出的创新。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开展资本存量核算研究的背景
资本存量是开展各种经济分析时所需要的*重要的经济变量之一。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看,资本存量是开展资产负债核算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它和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等一起构成整个国民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的有机整体。图1-1反映了资本存量核算在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之间的关系。
图1-1 资本存量测度关系图
从图1-1可以看出,资本存量核算不仅是编制国民经济资产负债表的基础,而且是准确测度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基础。通过资本存量核算,可以反映一定的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财富和潜在供给能力。因此,长期以来,资本存量核算一直得到经济理论界与实业界的高度重视。
由于开展资本存量的调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要求有比较完备的基础统计数据,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未进行定期的资本存量调查,无法直接得到关于资本存量的数据。目前,国际上核算资本存量的主流方法是永续盘存法(perpetual inventory method,PIM)。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期末的资本存量可以等于期初的资本存量加上本期新增加的资本存量,因而可以利用初始期期初的资本存量和各期的新增资本存量逐期相加去进行计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始期期初资本存量对后面各期资本存量的影响会越来越小,对于固定资本存量来说,只要资本流量(投资)的统计比较健全,可利用的资本流量数据的时间足够长(超过固定资产的服役期),那么还可以利用固定资产服役期内资本流量的累计数逐年递推估算固定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始于Goldsmith(1951)的研究。随后,又有一些学者对此做了不少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主要有Christensen和Jorgenson(1969)、Landefeld和Hines(1982)等的文献。国际上对永续盘存法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估算资本存量时需要事先设定的耐用年限、效率模式、固定资产消耗模式等展开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Christensen和Jorgenson(1973)将投资品价格和资本服务租赁价格概念引入永续盘存法,形成了资本存量的数量与价格对偶体系,从而进一步扩展了永续盘存法的功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有一些学者在永续盘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生产函数,对资本存量估算问题进行研究,如Dadkhah和Zahedi(1986)、Pyo(2008)等。从国际上看,目前关于资本存量核算的理论与方法已日趋成熟。200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发表了《OECD资本测算手册2009》。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也已基本建立起对资本存量进行核算和估计的统计方法与制度,并定期发布各种关于资本存量的统计数据。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资本存量核算方面存在一些差距。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官方一直未正式发布关于我国资本存量的统计数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理论界一些学者开始对我国资本存量估算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李京文等(1993)、谢千里等(1995)、任若恩和刘晓生(1997)、王小鲁和樊纲(2000)、何枫等(2003)、张军和章元(2003)、单豪杰(2008)等所做的工作比较具有代表性。但他们研究的主要目的都是获取开展宏观经济计量分析时所需要的资本存量数据。其研究思路主要是围绕着永续盘存法在中国的具体应用而展开的,内容主要涉及固定资本流量指标的选择、基准年份资本存量的估算、不变价格投资的换算、折旧率的估计等方面。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资本存量核算方法做了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看,在有关资本存量概念理论内涵的界定、计算范围与口径、估算的具体方法、所利用的统计资料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学者估算的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其估算的精度与可信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以往的多数研究主要是为了获得有关资本存量数据而进行的,往往就事论事,对如何建立与完善我国的资本存量核算方法、制度的讨论明显不足。至于全面、系统、包含全国分省市和分行业并能相互衔接的完整资本存量数据库,则基本上仍属于空白。
2015年,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国务院部门合作,在北京、天津等11个省(市)部署编制资产负债表试点工作,并对资产负债核算的国际标准、国外经验和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2017年8月,由国家统计局起草并经相关省市和部门反复讨论修改后的《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方案》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并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印发,这标志着官方领域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核算工作的正式启动。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开展对资本存量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就显得更为紧迫。
二、开展资本存量核算研究的意义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拟对资本存量核算的理论、方法做进一步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构建我国资本存量核算方法、制度的基本构想和具体建议,同时初步开展有关我国资本存量的数据库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本存量数据的应用问题开展研究,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数量分析方法。
本书拟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基本特点是:在开展理论方法研究、追踪国际*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密切联系我国的统计实践,进行富有针对性的研究。力求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尽快地应用于统计实践,更好地发挥成果的社会效益。
通过这一研究,不仅可以系统地总结一套对资本存量进行核算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的资本存量核算方法、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重要参考。另外,通过相应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到关于我国资本存量比较全面、系统的数据,为今后开展宏观经济分析、经济预测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通过实证分析所得到的一些结论也可以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第二节 研究的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
一、总体研究框架
为了实现以上预期目标,我们提出以下总体研究框架,如图1-2所示。在图1-2所示的各项具体研究任务中,关于我国资本存量核算方法、制度的构想与建议和资本存量基础数据库建设是实现预期目标的核心工程。其他各项具体研究都将紧密围绕这两项核心内容逐步推进。
图1-2 本书研究的总体框架
理论与方法研究为基础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我国资本存量核算方法与制度的构想,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基础统计研究则为本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有了基础理论方法的指导和基础统计数据的支撑,才可能对具体的估算模式和参数进行检验。只有在上述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并且参照各国资本存量核算的经验,才能提出恰当的关于我国资本存量核算方法、制度的总体设想与具体方案,进而才能利用我国的实际统计数据,去估算有关资本存量的各项指标。总体设想和具体方案在*终形成之前,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也就是说,有必要开展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总体设想或具体方案存在问题,则应返回到上一阶段,对具体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然后,再根据修改后的方案重新估算资本存量的相关指标,直至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在取得关于资本存量的数据之后,一方面可以开展各种应用研究,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数据库的建设。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存量核算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研究
开展资本存量核算的研究,*先必须对有关基本概念及相关指标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资本存量是由几个互相联系、密切相关又有所区别的概念组成的多层次的范畴体系。资本存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存量是从为社会再生产提供各种必要的要素的角度来定义的,包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而狭义的资本存量则是从社会生产再生产的基本物质生产手段来定义的,仅包括固定资本。就狭义的资本存量而言,又包括总资本存量、净资本存量、生产性资本存量等不同概念。与资本存量密切相关的有关概念还包括资本流量、固定资本消耗、资本服务等。要准确地测度资本存量必须与时俱进,要根据新的变化,厘清有关资本存量指标的概念,给出清晰的理论内涵与明确的统计外延,并且进一步明确各相关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为此,要对已经形成的一些*新国际规范(如《OECD资本测算手册2009》《国民账户体系2008》等)中关于资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指标的论述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与研究。资本核算的基本概念与统计指标可以从存量与流量两个角度去把握。资本核算的存量指标与流量指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对*新国际规范进行跟踪研究的基础上,还应结合自己的认识,明确给出这些指标的理论内涵和统计外延,并厘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在研究中,还要特别注意厘清我国现行统计实践中已有的一些指标与相关资本核算概念和指标的区别与联系。例如,固定资本流量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固定资本形成等的关系,固定资本消耗与会计上折旧的关系等。
对于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以往我国学者主要探讨了永续盘存法。从国际上看,尽管永续盘存法属于主流方法,但实践中采用的具体资本存量核算方法并不仅此一种。归纳起来,可分为直接调查法、基准年份盘存法、永续盘存法三种方法。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资本存量。为了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本存量核算方法的具体方案,有必要对这些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及其适用的前提条件。
(二)资本存量核算价格问题研究
不同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不同,必须借助于价格才能汇总计算资本存量。
*先,有必要考虑实践中可以利用的资产流量价格指数。目前我国统计实践中,可直接利用的资产流量价格指数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但是,由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更符合资本存量核算对资本流量的理论要求,因此,还有必要探讨如何根据有关资料估算“固定资本形成价格指数”的问题。
其次,与资本流量核算价格只涉及现价和不变价格不同,资本存量核算还涉及历史价格。历史价格又称原价,即获得该固定资产时的价格。我国经济普查与会计核算中,关于固定资产原值的资料都是按历史价格计算的。为了准确地测算资本存量,对资本存量估算的精度进行考察和检验,都需要利用经济普查的资料。由于各种原因,以往国内外学者对资本存量估算的价格问题研究不足,特别是对资本存量价格指数的问题未给予应有的关注。甚至曾有学者直接利用某一年份的投资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原值”,去估算该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资本存量。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投资价格指数只是关于固定资产流量的价格指数,而非固定资产存量的价格指数。按原价计算的固定资产存量是许多不同时期资产流量积累而来的,不同年份的投资分别对应的投资价格不一样,仅用其中一年的流量价格指数来换算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资本存量有可能带来相当大的误差。因此,还有必要考虑构建资本存量的价格指数,以及如何利用价格指数进行按不同价格计算的资本存量之间的换算问题。
(三)对各国资本存量核算实践的考察
以往,我国学者对各国资本存量核算的实践考察不够。由于各国的国情有别、统计基础不一样,其所实施的资本存量核算方法与制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国家资本存量核算的实践进行考察,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从而为构建我国资本存量核算方法与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