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权威可靠:斯蒂芬•J.派恩,全球顶尖的环境历史研究专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名誉教授。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得克萨斯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获得富布莱特奖学金公派瑞典,1988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1995年荣获《洛杉矶时报》颁发的罗伯特•基尔希奖。
★装帧精美:透明PVC函套可滑动,展示跳动的热烈燃烧的火焰之美!全书彩印,锁线双封平摊,100余幅精美全彩插图!
★内容发人深省:火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它将人类带进了文明的时代。用火围猎、刀耕火种、工业革命、特大山火……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用火实践的历史。
内容简介:
世界上存在三种火:自然火、人为火和工业火。当代主要的燃烧方式已经从自然火和人为火转向了工业火,火的存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在用火实践中发挥着远超地球上其他生物的重大作用。
本书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对火的阐释。火的物理范式主张通过改变其物理环境控制和利用火。火的生物范式基于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漫长的“驯服”火种的历史,将火视为一种生物技术,试图通过生态工程或公共政策实现对火的调控。火的文化范式将火置于社会环境中去认知,认为火对社会制度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田野上放牧也好,给壁炉添柴也罢,无论以哪种方式利用火都需要技巧,管理火也需要诀窍。火一直在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人们用火制造凿子、颜料和墨水,以火为主线讲述部落的故事,也用火焚烧书籍和画作。但火大多作为配角而存在,自身很少成为主角。
人类、火与艺术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拉斯科和肖维等地的洞穴壁画是保留下来的距今最久远的欧洲绘画艺术作品。这些画作虽然是用木炭或其他用火处理过的颜料,在火光的照耀下创作完成的,但它们描绘的是驯鹿、野牛和长毛犀牛,而不是灶台或火焰燃烧的画面。如果没有人造光源,这些壁画根本不可能完成,更别提被后人观赏了。一直到近代,人造光源指的都是火焰。虽然火为绘画创造了条件,但火本身却没有成为绘画的主题或焦点。
各地的火在民间艺术中得以留存。民间艺术作品中常有火的身影,因为火在日常生活中太过于常见。营火、灶火、篝火、火炬、炉火、烛火和偶尔发生的野火,都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都被朴素的画笔记录下来。有些社会的民间火艺术传统较为丰富。据估计,有5%的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含有丛林大火元素。俄罗斯、美国和澳大利亚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仍然继续采用大火场景,这些场景有时以高雅艺术的形式呈现,有时则以民间艺术的方式表达。火仅在少数情况下作为主题而存在。
庄重的火艺术依赖于动机、手段和机会的统一。无论是作为主题,还是沦为附庸,火都曾引起特定时期艺术家们的兴趣。他们认为火是艺术,能激发其他艺术家的兴趣并获得他们的尊重。在西方文明中,火艺术的发展是断断续续的。某些情况下,火的某些表现形式获得了社会关注,激发了人们想象,并得到了某些流派的支持。这时,画家以火为主题或装饰图案进行绘画创作以期提升事业、建立声望并获得鼓励。这是火与艺术家志同道合的时刻。有些主题经久不衰,有些主题取决于特定的时代品味,有些主题则单纯地反映了艺术家的独特情感。有些艺术家无视环境中反复出现的火,从来不画火。而有些艺术家则四处寻找火,一遍又一遍地画它。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来自正规艺术院系的画家们也会把火作为标志性主题。
燃烧的城市是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毕竟,城市是艺术家及其赞助人居住的地方。家园被摧毁对他们来说是个人和集体记忆中的标志性事件。对于像休伯特·罗伯特这样的新古典主义者来说,公元64年的罗马大火就是一个合适的主题。其他人则把目光投向现代:比如1666年的伦敦大火和1812年的莫斯科大火,都曾使当时的帝国首都化为灰烬。到了19世纪,平价印刷技术的问世以及期刊和大众读者的出现,为当代大火的影像创造了市场,使其几乎成为一个单独的流派。美国的平版印刷师柯里尔与艾夫斯为了迎合大众品味把火(和消防员)添加到日常图片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