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基本结构与框架
第2章 地方债、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的理论基础
2.1 各经济学派的公共债务理论概览
2.2 地方债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2.3 地方债与货币供给的作用机制
2.4 地方债的界定和分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地方债的发展历程和形成机理
3.1 中国地方债的发展历程
3.2 中国地方债的形成机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地方债的事实特征
4.1 中国地方债规模测算
4.2 中国地方债的规模特征
4.3 中国地方债的结构特征
4.4 中国地方债与经济增长的事实特征
4.5 中国地方债与货币供给的事实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地方债的乘数效应及实体和金融挤出效应
5.1 基于中国地方债特征的理论假设
5.2 基于IS-LM的基准模型
5.3 引入地方债的拓展模型
5.4 均衡比较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从新增与存量视角看中国地方债的经济效应
6.1 研究设计
6.2 模型设定
6.3 变量和数据
6.4 回归结果
6.5 异质性分析
6.6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地方债与区域均衡发展
7.1 地方债影响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分析框架
7.2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检验
7.3 中国地方债影响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原因探究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从财政与金融风险转化看中国地方债
8.1 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内在联系
8.2 防控风险的财政金融联动机制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中国地方债与货币金融政策协同
9.1 模型构建与参数校准
9.2 地方债与货币供给的冲击动态分析
9.3 政策协同仿真模拟
9.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