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门诊医患沟通指引(2024)
第一部分 医患沟通总论
所有的沟通者都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
所有的医疗行为都是伦理行为
医学是伴随着伦理而生的
现代生命伦理学四大原则
无伤原则
有利原则
尊重原则
公平原则
医学伦理自身供给不足,需要后天不断学习
医患之间——“两种知识”和“两个世界”
“医学是科学吗?”
“医学是人学吗?”
医患关系模式和医患沟通模式
家长式医患关系及沟通模式
患者最需要什么
什么是对患者最好的选择
消费式医患关系及沟通模式
共同参与式医患关系及沟通模式
权变型医患关系及沟通模式
权变理论和权变型医患关系及沟通模式
第二部分 《门诊医患沟通指引(2024)》实务精要
适用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基本要求
适用范围【1】
规范性引用文件【2】
术语和定义【3】
门诊【3.1】
医护人员【3.2】
患方【3.3】
医惠沟通【3.4】
基本要求【4】
医患沟通的职业化要求【4.1】
医患沟通的价值、过程和设计【4.2】
初始接诊
初始接诊【5】
沟通前准备【5.1】
构建良好第一印象【5.2】
推荐的沟通结构和主要技巧【5.3】
理解性回应【5.4】
非语言沟通【5.5】
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6】
病史采集的定义【6.1】
倾听病患故事【6.2】
推荐的沟通结构和主要技巧【6.3】
甄别患者【6.4】
防止“过早和过度”【6.5】
与患方共情【6.6】
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7】
临床检查沟通的定义【7.1】
临床检查中的说明义务【7.2】
临床检查中的人文关怀【73】
说明病情、治疗计划和风险
说明病情、治疗计划和风险【8】
说明解释的定义【8.1】
个性化说明的标准【8.2】
推荐的沟通结构和主要技巧【8.3】
个性化说明结构【8.4】
保护性医疗措施【8.5】
患者说“不”【8.6】
分享以实现共同理解【8.7】
以患者利益为中心【8.8】
治疗操作
治疗操作【9】
治疗操作沟通的定义【9.1】
履行治疗说明义务【9.2】
治疗中的人文关怀【9.3】
结束诊疗
结束诊疗【10】
结束诊疗沟通的定义【10.1】
结束诊疗前的说明要点【10.2】
巩固医患互信关系【10.3】
会诊和转诊义务【10.4】
应急处置义务【10.5】
门诊医患沟通的其他规定
门诊医患沟通的其他规定【11】
关注沟通中的沉默【11.1】
权变型医患沟通模式【11.2】
可感知的医患沟通【11.3】
医患沟通冲突应对【11.4】
突发风险防范【11.5】
不随意评价同行【11.6】
合理解释质疑【11.7】
第三部分 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Calgary-Cambridge指南沟通过程技巧(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节选)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节选)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第四部分 扩展阅读及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及参考文献
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