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背景介绍
1.1 移动通信系统的空口技术演进
1.2 6G发展动态
1.2.1 相关研究组织
1.2.2 6G驱动力、市场预测和发展需求
1.2.3 空口技术发展趋势
1.3 本书的目的和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场景需求与部署频段
2.1 5G的应用场景、关键性能指标及部署频段
2.2 6G应用场景
2.2.1 6G潜在的业务应用
2.2.2 6G的典型场景和部署场景
2.3 6G性能指标要求与使能技术
2.3.1 6G关键性能指标
2.3.2 性能指标的可实现性和潜在空口使能技术
2.4 6G潜在的部署频段
2.4.1 中低频段
2.4.2 毫米波频段
2.4.3 太赫兹频段和光波频段
参考文献
第3章 6G无线接入网的网络拓扑
3.1 无线接入网的拓扑结构与部署频段
3.2 地面通信网络
3.2.1 宏小区同构网
3.2.2 异构网络拓扑
3.2.3 无源节点的网络拓扑
3.2.4 终端直连和车联网
3.2.5 支持特殊应用的网络
3.3 卫星-地面一体化网络
参考文献
第4章 无线物理层的基本功能与6G物理层潜在技术
4.1 移动性管理
4.1.1 初始接入
4.1.2 小区切换
4.2 无线传输
4.2.1 导频信号
4.2.2 控制信令类信道
4.2.3 业务数据类
4.3 无线定位
4.4 6G潜在物理层技术
4.4.1 潜在物理层技术与无线空口基本功能的对应
4.4.2 6G空口的标准化节奏
参考文献
第5章 编码多址波形类技术
5.1 信道编码与调制
5.1.1 传统编码方法的改进
5.1.2 新型编码方式
5.1.3 新型调制方式
5.2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5.3 新型多址接入
5.3.1 多用户系统的容量界研究
5.3.2 非协作传输的基本方式
5.3.3 多点多用户系统的基本传输方式
5.4 潜在的新波形
5.4.1 变换域波形
5.4.2 超奈奎斯特采样
参考文献
第6章 多天线空域类技术
6.1 基站/终端多天线技术增强
6.1.1 稀布阵天线
6.1.2 分布式MIMO
6.1.3 基于电磁超表面的基站多天线系统
6.1.4 AI辅助的CSI压缩反馈、参考信号/定位增强
6.1.5 上行MU-MIMO的广义极化
6.2 智能超表面中继
6.2.1 信息超材料特性
6.2.2 智能超表面中继系统
6.2.3 初步的性能验证
6.2.4 外场测试
6.3 全息无线电
6.4 统计态轨道角动量
参考文献
第7章 高频段部署类技术
7.1 太赫兹频段通信
7.1.1 器件发展与工艺
7.1.2 信道模型
7.1.3 空口物理层技术
7.2 可见光通信
7.2.1 可见光通信的器件发展
7.2.2 空口相关技术
7.3 感知通信一体化
7.3.1 感知通信一体化的基本特点
7.3.2 潜在波形
7.3.3 回波接收机
7.3.4 通感信道模型与系统考虑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