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2.1 自然地理概况
1.2.2 观测项目及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章 通量数据质量评价与控制
2.1 原始数据质量评价
2.1.1 林冠湍流谱特征
2.1.2 能量闭合度
2.2 CH4通量数据质量评价
2.2.1 不同流速条件下CH4谱特征
2.2.2 延迟时间
2.2.3 平均周期
2.3 不同方法观测的CH4通量数据质量比较
2.4 讨论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碳通量缺失数据插补方法的比较
3.1 CO2通量数据插补
3.1.1 插补方法
3.1.2 统计参数
3.2 不同数据插补方法日间通量插补效果的比较
3.3 不同数据插补方法夜间通量插补效果的比较
3.4 不同方法插补效果对数据连续缺失时长的响应
3.5 不同方法典型晴天数据插补效果的比较
3.6 讨论
3.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冠层CO2储存通量
4.1 冠层上方CO2浓度变化
4.1.1 日变化
4.1.2 垂直变化
4.1.3 季节变化
4.2 不同方法所得的冠层CO2储存通量的比较
4.3 CO2储存通量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日变化
4.4 冠层CO2储存通量的季节变化
4.5 讨论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5.1 光合有效辐射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影响
5.2 散射辐射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影响
5.3 温度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影响
5.3.1 温度对白天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影响
5.3.2 温度对夜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影响
5.3.3 温度对日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影响
5.4 饱和水汽压差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影响
5.5 降水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影响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生态系统CO2通量
6.1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日变化
6.2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季节变化
6.3 生态系统年CO2收支
6.4 碳平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6.5 碳平衡各组分与饱和水汽压差及土壤水分的关系
6.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生态系统生产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的响应
7.1 生态系统植被水分胁迫指数日变化
7.2 生态系统植被水分胁迫指数季节变化
7.3 生态系统植被水分胁迫指数与水热要素的关系
7.4 生态系统植被水分胁迫指数对生产力和呼吸的影响
7.5 生态系统植被水分胁迫指数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7.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生态系统光能利用效率
8.1 生态系统光能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
8.2 影响总初级生产力的因子
8.3 生态系统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要素
8.4 晴空指数对生态系统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8.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生态系统CH4通量变化特征
9.1 生态系统CH4通量源区的变化特征
9.2 生态系统CH4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9.2.1 CH4通量日变化
9.2.2 生态系统CH4通量季节变化
9.3 讨论
9.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水热因子对生态系统CH4通量的影响
10.1 水热要素变化规律
10.1.1 林冠气象因子变化规律
10.1.2 土壤水热变化规律
10.2 生态系统CH4通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
10.2.1 水热状况与生态系统CH4通量的关系
10.2.2 不同水热因子与生态系统CH4通量的相关性
10.2.3 水热因子对生态系统CH4通量的影响程度的比较
10.3 讨论
10.4 小结
参考文献
彩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