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智科技工程建设
0.00     定价 ¥ 1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70769
  • 作      者:
    编者:谭伟贤//罗东|责编:杨凯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数智科技工程建设为主题,以“跟随世界潮流,紧贴时代脉搏,适应技术发展,面向工程应用”为宗旨,全面述数智科技工程建设事业的新动态、新思维、新经验。 本书紧扣数智科技工程建设,涵盖数智科技工程建设全方位内容。全书共7篇20章,包括云计算在数智科技工程的应用案例、省级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案例、网络在数智科技工程的应用案例、5C定制网在某工业企业的建设案例、数据技术在数智科技工程的应用案例、某省级海港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案例、智慧技术在数智科技工程的应用案例、某市智慧治安防控系统建设案例、安全技术在数智科技工程的应用案例、省级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安全体系建设案例、数智科技工程建设的管理,以及数智科技工程的检测、验收与运维和数智科技工程建设的绩效评价等。 本书可供各省(区、市)各部门的数智科技工程建设与管理机构、各级数智科技工程建设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类数智科技工程建设企业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启幕一开迎盛世,电信蝶变有大智。
  昂立潮头勇争雄,云网融合再振翅。
  启篇由两部分组成,以数智科技工程建设进入新时代作为开篇,以云网融合为数智科技工程注智赋能为全书各篇内容的展开作导引。**部分简介新时代国家数智化发展的新成就,阐述数智科技工程建设的变革,剖析数智化的内涵与特点,纵谈数智化转型塑造未来之路,介绍科技工程的分类,细述数智科技的技术驱动力;第二部分阐述数智科技工程的建设目标与任务,简介数智科技工程的建设的六大能力板块,浅谈云网融合的基本理念,剖析云网融合的架构与功能,纵谈云网融合如何助力数智科技工程建设,展望云网融合向算网一体技术演进的路径。
  第1章 数智科技工程建设进入新时代
  弄潮儿勇立潮头,奔跑者乘势而上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中国的航船正乘着数智化的东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驶向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看!神州大地春潮涌动,一派勃勃生机。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从低沟深海到高原珠峰,数智工程火热推进,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盘风云激荡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棋局在中华大地上铺展开来。
  弄潮儿勇立潮头,奔跑者乘势而上。中国电信人正从传统电信公司(telecom company)向数智科技公司(tech company)加速“蝶变”;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推动云网融合3.0 持续落地,以融云、融安全、融AI、融数字平台为抓手,培育和发展云、安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业务;面向卫健、应急、社会治理大数据、乡村振兴等12个专业方向发力,在新的百年征程中再立新功。
  1.1 数字中国建设开启数智化新征程
  十年来,我国数字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化发展和建设离不开数字化技术,而数智化是数字化的高级阶段,通过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进一步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拓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数字化建设全面转型升级。
  1.1.1 新时代国家数智化发展的新成就
  “十四五”以来,我国加速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一批数字基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建设项目实践落地,数智化等创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22)》指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导下,数字中国建设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从发展起步到不断壮大,在重重困难中迈出坚实步伐,在开拓创新中取得重大突破,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整体布局、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1. 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
  我国持续强化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布局,大力推动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31.2万个,5G用户达5.61亿户,全球占比均超过60%。全国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能力。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8.45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IPv6 规模部署应用深入推进,活跃用户数超7亿,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近50%。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30%,在用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超18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工业大类的85%以上,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8000万台(套)。车联网由单条道路测试拓展到区域示范,已完成智能化道路改造超过5000km。
  2. 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建设
  《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印发实施,系统提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框架。数据资源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全球占比达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据存储量达724.5EB,同比增长21.1%,全球占比达14.4%。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发布各类数据资源1.5万类,累计支撑共享调用超过5000亿次。我国已有208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政府数据开放平台。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推进数据管理机制创新,探索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模式,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3. 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务收入达1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5%。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25%。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58.6%和77.0%。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79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7.2%,创历史新高。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市值排名前100的互联网企业总研发投入达3384亿元,同比增长9.1%。科创板、创业板已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数字领域相关企业占比分别接近40%和35%。
  4. 数字政务协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推进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2012到2022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78位上升到43位,是上升*快的国家之一。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地市、县级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96.1%。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0亿人,实现1万多项高频应用的标准化服务,大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有效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正式开通,数字政协、智慧法院、数字检察等广泛应用,为提升履职效能提供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专门开展了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收到854.2万多条留言。
  5. 数字文化提供文化繁荣发展新动能。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印发实施,推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文化场馆加快数字化转型,智慧图书馆体系、公共文化云建设不断深化,全民阅读、艺术普及数字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达到5.3亿。网络文化创作活力进一步激发。“中国这十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等网络重大主题宣传充分展示新时代伟大成就。全国重点网络文学企业作品超过3000万部,网文出海吸引约1.5亿用户,海外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数字技术与媒体融合深入推进,我国**个8K超高清电视频道CCTV-8K 开播,为广大观众呈现超高清奥运盛会。
  6. 数字社会建设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共享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同比缩小2.5%。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实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建成世界**大教育教学资源库。数字健康服务资源加速扩容下沉,地市级、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年共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超过2670 万人次。社保就业数字化服务持续拓展,全国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7.15亿,各类人社线上服务渠道持续完善,提供服务近141亿人次。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进城乡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适老化、无障碍改造行动加速推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持续提升。
  7.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加快数字化转型,基本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持续完善,新增或补充了空气质量监测、排污口、危险废物处置等33类数据,数据总量达到169亿条。全国已建成26个高精度和90个中精度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站点。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启动实施94项数字孪生流域先行先试任务。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规划在建的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3。5G基站单站址能耗比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北京、山西、四川、安徽等地探索碳账户、碳积分等形式,推进普及绿色生活理念。
  8. 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2022年,我国信息领域相关PCT国际专利申请近3.2万件,全球占比达3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3.5万件,同比增长17.5%。关键数字技术研发应用取得积极进展。我国5G实现了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全面领先,6G加快研发布局。我国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EDA、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数字技术协同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各地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数字开源社区蓬勃发展,开源项目已覆盖全栈技术领域。
  9. 数字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出台,推动发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等30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等加快发展。全国超500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开设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专业,2022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预计近2170亿元,同比增长13.9%。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网络安全保障。连续9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深入开展常态化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有力推进,《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等发布实施,推动提升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水平。
  此外,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2012—2016年,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科技成果日益丰富,短短五年,我国人工智能完成了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原始创新阶段;2016—2021年,又用了五年时间,我国人工智能实现了从“成果转化”到“赋能应用”的产业化发展阶段,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呈现迅猛增长态势,从2016年的493.9亿元增至2021年的180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7%。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人工智能基础层产业规模增速*快,2016—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应用层产业规模占比*大,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层产业规模为926.5亿元,占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总规模的51.2%,近六年占比均高于50%。
  1.1.2数智化是引领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
  数智化技术不仅是建设数字中国、实现网络强国的方式手段,也是引领中国数字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当前,随着信息技术从单点技术突破迈向体系化创新,信息基础设施从行业设施迈向无所不在的综合性战略性设施,数智化正从政府提升履职效率、民众获取公共服务的外延性手段,内化为增强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内生性动力源,有力促进了各类要素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优化升级和融会贯通。数智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进程中提供强大动力,日益展现出全局性、战略性作用,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数智科技工程建设进入新时代2
1.1数字中国建设开启数智化新征程2
1.2数智科技工程建设的变革6
1.3数智化的内涵与特点10
1.4数智化转型塑造未来之路16
1.5科技工程的分类18
1.6数智科技的技术驱动力21
第2章云网融合为数智科技工程注智赋能32
2.1数智科技工程的建设目标与任务32
2.2建设遵循的主要政策、标准33
2.3六大能力板块简介34
2.4云网融合概述35
2.5云网融合剖析39
2.6云网融合助力数智科技工程建设43
2.7云网融合向算网一体技术演进46

第3章云计算构筑数智科技的基石52
3.1云计算的沿革52
3.2云计算内涵与五个基本特征54
3.3云计算服务的三种模型55
3.4云计算的四种部署模式57
3.5云计算体系架构61
3.6云计算关键技术63
3.7云计算相关概念68
3.8云计算的优势71
3.9云计算环境搭建72
3.10企业上云76
第4章云计算在数智科技工程的应用案例86
4.1中国电信边缘云平台的建设案例86
4.2云聚混合多云管理平台在某银行的应用案例93
4.3某汽车集团公司云桌面平台建设案例99
第5章省级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案例107
5.1背景概述107
5.2建设目标和任务107
5.3总体系统架构108
5.4建设内容及资源配置111
5.5主要分部结构113
5.6主要功能特点147
5.7云服务151
5.8核心部分安装与部署157
5.9建设成效163

第6章通信网络技术基础166
6.1数据通信基础166
6.2计算机网络174
6.3光纤通信技术185
6.4无线通信技术200
第7章网络在数智科技工程的应用案例217
7.1某法院专网采用新一代光传输网建设案例217
7.2某省教育厅教育网建设案例223
7.3某省银行广域网采用SD-WAN组网案例229
第8章5G定制网在某工业企业的建设案例235
8.1项目背景235
8.2建设目标和任务235
8.3总体介绍236
8.4建设内容240
8.5建设成效275

第9章数据——数智科技工程的灵魂280
9.1数据及相关概念280
9.2数据分类分级289
9.3数据存储294
9.4大数据303
9.5数据中台306
9.6数据计算314
9.7数据资产管理318
第10章数据技术在数智科技工程的应用案例323
10.1某清算中心数据中台建设案例323
10.2某市公安局大数据治理系统建设案例329
10.3某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案例340
第11章某省级海港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案例352
11.1概述352
11.2建设目标和任务353
11.3主要建设内容353
11.4平台架构354
11.5分部结构358
11.6软硬件配置380
11.7平台核心部分安装与测试380
11.8建设成效386

第12章智慧——数智科技工程的精灵388
12.1智慧的内涵及特点388
12.2智慧产业概论390
12.3智慧产业的价值体现392
12.4智慧产业链394
12.5智慧产业应用396
第13章智慧技术在数智科技工程的应用案例416
13.1某市智慧社区建设案例416
13.2某市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案例423
13.3某智慧物流园区建设案例433
第14章某市智慧治安防控系统建设案例443
14.1智慧治安防控系统建设概况443
14.2智慧治安防控系统结构446
14.3智慧治安防控系统建设448
14.4智慧治安防控系统建设运行情况与成效469

第15章数智科技工程的安全保障472
15.1数智科技工程安全系统建设概述472
15.2国家主导的“三保一评”是数智科技工程安全的基石475
15.3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477
15.4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485
15.5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487
15.6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490
15.7“三保一评”的联系和区别494
15.8PKI数字认证496
第16章安全技术在数智科技工程的应用案例499
16.1某市政务云平台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案例499
16.2省级政务云密码服务平台建设案例506
第17章省级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安全体系建设案例515
17.1概况515
17.2网络总体架构516
17.3总体安全架构517
17.4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建设518
17.5构建“数盾”体系,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527
17.6统筹打造安全运营管理中心538
17.7核心软硬件的安装和调试541
17.8建设成效547

第18章数智科技工程建设的管理550
18.1建设管理的要点550
18.2建设的一般步骤550
18.3建设的质量控制581
18.4建设的投资控制586
18.5建设的进度控制588
18.6数智化赋能项目管理592
18.7企业数智科技人才配置594
第19章数智科技工程的检测、验收与运维602
19.1数智科技工程质量检验检测602
19.2数智科技工程竣工验收文档管理613
19.3数智科技工程项目验收622
19.4运行维护633
第20章数智科技工程建设的绩效评价644
20.1数智科技工程绩效评价的意义644
20.2数智科技工程绩效评价的重要指导文件644
20.3数智科技工程绩效评价的四个重要指标体系645
20.4建设质量指标体系646
20.5运维水平指标体系650
20.6应用效果指标体系651
20.7经济与社会效益指标体系652
20.8数智科技工程绩效评价流程及应用654
参考文献65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