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固体核磁共振原理(精)/化学科学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40587579
  • 作      者:
    作者:孔学谦|责编:李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详细介绍了核磁共振理论和常见的固体核磁共振方法。全书分为八章,分别为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概述、核磁共振硬件构造和功能、傅里叶变换原理和方法、自旋体系的量子力学、固体核磁共振相互作用、固体核磁共振基本方法、固体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核磁共振弛豫和动力学现象。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高年级及研究生的固体核磁共振原理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供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展开
目录
核磁共振发展史
第一章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概迹
1.1 原子核自旋
1.2 磁场中自旋的进动
1.2.1 拉莫尔进动
1.2.2 进动的布洛赫方程
1.2.3 自旋与磁场作用的能量
1.3 核自旋的塞曼效应
1.4 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
1.5 磁场中自旋的能级布居
1.5.1 平衡态布居和净磁矩
1.5.2 共振激发和拉比振荡
1.6 向量模型和旋转坐标系
1.7 核磁共振实验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 核磁共振硬件构造和功能
2.1 磁体
2.1.1 超导磁体
2.1.2 匀场和锁场
2.2 射频发射部分
2.2.1 频率合成
2.2.2 相位调节
2.2.3 脉冲门控
2.2.4 射频功放
2.2.5 阻断开关
2.2.6 射频滤波
2.3 信号检测部分
2.3.1 收发转换开关
2.3.2 信号预放大器
2.3.3 信号检测器
2.3.4 外差检测
2.3.5 正交检测
2.3.6 模拟数字转换器
2.4 核磁共振探头
2.4.1 探头和谐振电路
2.4.2 核磁共振探头构造
2.4.3 品质因子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原理和方法
3.1 自由诱导衰减
3.2 傅里叶变换的数学形式
3.2.1 信号时域和频域转化
3.2.2 各伦兹线型
3.2.3 扫场信号的导数峰型
3.3 常用的傅里叶变换规则
3.4 频域信号特征
3.5 相位修正
3.6 数字化采样
3.6.1 采样间隔和采样带宽
3.6.2 采样截断
3.7 信噪比
3.8 窗函数
3.8.1 增宽函数和减宽函数
3.8.2 复合函数
3.9 二维傅里叶变换
3.9.1 二维傅里叶变换原理
3.9.2 强度调制信号
3.9.3 相位调制信号
3.10 脉冲的傅里叶变换
3.10.1 脉冲时域和频域转化
3.10.2 脉冲的激发范围
第四章 自旋体系的量子力学
4.1 薛定谔方程
4.2 量子化的塞曼效应
4.2.1 狄拉克算符
4.2.2 期望值
4.3 泡利矩阵
4.4 密度算符
4.5 冯·诺依曼方程
4.6 密度矩阵的时间演化
4.6.1 静态磁场B0的作用
4.6.2 脉冲磁场B1的作用
4.6.3 共振激发脉冲
4.6.4 非共振激发脉冲
4.6.5 同核J-耦合作用
4.6.6 双自旋体系的密度矩阵
4.7 自旋回波序列
4.7.1 化学位移作用演化
4.7.2 同核J-耦合作用演化
4.8 可观测核磁共振信号
4.8.1 单自旋体系
4.8.2 双自旋耦合体系
4.9 多量子相干
4.9.1 独立二能级体系
4.9.2 双自旋耦合体系
4.9.3 自旋3/2体系
4.10 相干态的选择
4.10.1 相干态的转化
4.10.2 相位循环
4.10.3 相干转移路径
第五章 固体核磁共振相互作用
5.1 核磁共振相互作用概述
5.2 核磁共振相互作用表达式
5.2.1 相互作用张量算符
5.2.2 张量的坐标系变换
5.2.3 张量的特征参数
5.3 坐标系变换与欧拉角
5.4 密度矩阵推演
5.5 化学位移作用
5.5.1 屏蔽作用和各向异性张量
5.5.2 屏蔽系数和相对化学位移
5.5.3 化学位移与角度的关系
5.5.4 CSA粉末线型
5.5.5 各向异性线型的标定
5.5.6 CSA线型示例
5.6 偶极耦合作用
5.6.1 直接和间接偶极耦合
5.6.2 偶极耦合的张量形式
5.6.3 偶极耦合线型
5.6.4 自旋扩散现象
5.7 四极核作用
5.7.1 四极核作用的本质
5.7.2 四极核作用的张量形式
5.7.3 四极核作用的能级
5.7.4 半整数自旋四极核
5.7.5 中心跃迁的选择性激发
5.7.6 整数自旋四极核
第六章 固体核磁共振基本方法
6.1 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的区别
6.2 魔角旋转消除各向异性
6.2.1 魔角旋转线型
6.2.2 魔角旋转的基本原理
6.2.3 魔角旋转的设定
6.2.4 全边带压制脉冲序列
6.2.5 魔角旋转下的偶极耦合线型
6.2.6 魔角旋转下的四极核作用线型
6.3 异核去耦方法
6.3.1 异核去耦序列介绍
6.3.2 平均哈密顿量理论
6.3.3 翻转坐标系
6.3.4 连续波去耦原理
6.4 同核去耦方法
6.4.1 WAHUHA序歹
6.4.2 Lee-Goldburg序列
6.5 交叉极化和信号增强
6.5.1 交叉极化的原理
6.5.2 交叉极化的量子力学过程
6.5.3 交叉极化的实验要点
6.5.4 超极化信号增强方法简介
第七章 固体核磁共振脉冲序列
7.1 二维相关序列
7.1.1 同核相关序列
7.1.2 异核相关序列
7.2 测量同核偶极耦合
7.2.1 同核重耦序列
7.2.2 双量子激发和复原
7.2.3 双量子序列的不同用法
7.3 测量异核偶极耦合
7.3.1 旋转回波双共振序列
7.3.2 双共振极化转移序列
7.3.3 分解局域场序列
7.4 重耦化学位移各向异性
7.5 高分辨四极核信号MQMAS
7.6 特殊脉冲
7.6.1 复合脉冲
7.6.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