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概述
**节 前列腺液检验基础知识
一、前列腺液检验
前列腺液(prostatic fluid)是由前列腺分泌的不透明淡乳白色液体,分泌受雄激素
的控制,每日分泌量为0.5~2ml。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精液的30%,主要成分包括酶类、无机离子、免疫物质和一些有形成分等。前列腺液能维持精液适当的pH、参与精子能量代谢、抑制细菌生长、促使精液液化。前列腺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主要含有高浓度的锌离子、酸性磷酸酶、蛋白水解酶、纤维蛋白酶、精胺、脂族多肽等。其中蛋白水解酶和纤维蛋白酶有促进精液液化的作用。而检测酸性磷酸酶和枸橼酸,可判断前列腺功能及有无癌变。
前列腺液检验包括前列腺液的理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及细胞学检查。前列腺液理学检查主要包括颜色、透明度、量和pH。前列腺液显微镜检查采用非染色直接涂片法进行湿片镜检。取前列腺液1滴直接滴于载玻片上,然后置于高倍镜下观察前列腺小体、前列腺颗粒细胞和淀粉样小体等有形成分。前列腺液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前列腺疾病、增生性前列腺疾病及其他前列腺疾病的辅助诊断。对慢性前列腺炎而言,目前临床上尚无理想的特异性诊断指标。通过对前列腺液进行分析,为前列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虽然前列腺液传统检查项目受到了质疑,但由于其相对无创、易于判断,仍在临床广泛应用。
二、前列腺液细胞学发展历史
回顾前列腺液细胞学发展历史,早在1871年,Thompson就提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细胞学,并在膀胱和前列腺癌患者的尿液中,用显微镜发现了肿瘤细胞。Mulholland于1931年在尿液中发现并详细描述了来自前列腺的恶性肿瘤细胞。然而在1945年,Papanicolaou认为仅依据尿液细胞形态学特征难以诊断前列腺恶性肿瘤,因此提出尿液并不是诊断前列腺肿瘤的理想样本。1947年,Herbut和Lubin在回顾前列腺癌的组织学诊断时,将前列腺按摩后获得的前列腺液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切片进行了比较,*次提出前列腺液细胞学对辅助诊断前列腺肿瘤具有较大的价值。1951年,Peters等对前列腺液涂片的细胞学进行了进一步观察,并充分讨论了前列腺按摩的方法、前列腺液污染细胞的形态特征。Fergusson和Gibson在1956年详细介绍了前列腺液获取的方式、涂片的制备及染色方式等,并初步描述了前列腺液中正常前列腺细胞的形态及污染细胞的形态,介绍了***治疗前列腺癌对糖原细胞及鳞状上皮细胞形态的影响。1964年,Mason对手术切除的前列腺腺体进行直接印片镜检,并与前列腺液标本进行配对研究,发现对于前列腺良性疾病,通过按摩获得的前列腺液涂片中的细胞类型与前列腺切除术标本中直接获得的印片细胞学类型一致;而对于前列腺肿瘤性疾病,两者的一致性较差,表明前列腺液细胞学对于良性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具有更大的价值,而对于前列腺肿瘤的诊断,该方法并不能代替组织病理检验。
除组织病理检验及细胞学检验辅助前列腺肿瘤诊断外,一些非创伤性的检测手段,特别是生物标志物检测对前列腺肿瘤的筛查和诊断有重要意义。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是使用超声检查探头经肛门进入直肠腔内,然后对前列腺、精囊和膀胱进行检查的方法,也可用来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其在临床广泛应用,对前列腺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具有较大的价值。1979年Wang MC等*次纯化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并证实PSA可作为前列腺癌的筛查手段。1987年Thomas等报道了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此研究刊登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此后PSA成为前列腺癌筛查与诊断*重要的血清学标志物之一,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目前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磁共振、血清PSA及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检查方法已成为临床诊断前列腺肿瘤*主要的手段。前列腺液细胞学作为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报告周期短、经济实用等特点,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方面,依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三、前列腺液检验的临床意义
(一)前列腺液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
1.前列腺炎诊断 评估前列腺液颜色、透明度、量、pH及有形成分变化,对前列腺炎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前列腺脓肿、前列腺结核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 前列腺液常规显微镜镜检是一种非染色的检测方法,其报告时间短,目前在泌尿外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前列腺脓肿、前列腺结核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
(二)前列腺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1)前列腺液细胞学检查可将有核细胞明确分类,有助于感染性前列腺疾病(细菌性前列腺炎、真菌性前列腺炎、寄生虫性前列腺炎)、增生性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结石、前列腺出血等疾病的诊断。
(2)前列腺液细胞学检查细菌、真菌、寄生虫、结晶等直观、快速。而且,前列腺液细胞学检验结合微生物培养具有诊断性的价值。
(3)在前列腺液中也能观察到前列腺结石成分,如前列腺类管型和淀粉样小体等,前列腺液细胞学也可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手段,辅助前列腺结石的诊断和监测。
(4)在前列腺肿瘤诊断方面,前列腺液细胞学检查有一定的假阴性,但对于良性疾病,特别是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等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第二节 前列腺解剖结构、组织学及生理功能
一、前列腺解剖结构
(一)形态与毗邻
前列腺(prostate)是呈倒置栗形的实质性器官,质硬、色淡红,重约18g,上下(垂直径)约3cm,左右(横径)约4cm,前后(前后径)约2cm。前列腺由腺实质结构和弹性纤维、平滑肌纤维等间质组织组成,表面有被膜形成的筋膜鞘包裹,称前列腺囊;后者与腺实质之间分布着前列腺静脉丛。前列腺的分泌物是精液的主要组成部分。
前列腺自上而下等分为3部分,即前列腺底部、中部和尖部。前列腺底部宽大,上接膀胱颈部,前面有尿道穿过,后面则有双侧射精管向前下穿入。前列腺尖部是前列腺下1/3的尖细部分,位于尿生殖膈上面,尿道从前列腺尖部穿出。底部与尖部之间为前列腺中部,也有人称其为前列腺体。
前列腺属于腹膜外器官,位于耻骨联合后、直肠前、膀胱颈与尿生殖膈之间,有前面、后面和两外侧面。前列腺前面窄而钝圆,耻骨前列腺韧带(puboprostatic ligament)将前列腺筋膜(鞘)与耻骨后面相连;前列腺后面宽而平坦,其正中有一条纵行的沟,称前列腺沟(sulcus of prostate),借直肠膀胱隔与直肠壶腹毗邻(图1-1)。直肠指诊时,可扪及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硬度及前列腺沟;前列腺增生时,此沟消失。前列腺的前外侧面与盆壁软组织如肛提肌、闭孔内肌等相邻。在膀胱底的后面,有位于外侧的精囊输出管与内侧的输精管壶腹末端汇合形成射精管,后者自前下穿入前列腺实质,并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后壁的精阜上。前列腺的输出管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后壁尿道嵴两侧。
尿道前列腺部贯穿前列腺全长,长约3cm,尿道的被覆移行上皮可延伸到前列腺导图1-1 前列腺与周围器官毗邻示意图管中。尿道前列腺部的管壁被内层的纵行及外层的环形平滑肌层包绕。尿道嵴起自后中线贯穿该部全长,在尿道外括约肌处消失。在尿道嵴的两侧形成两条深入前列腺组织的沟,所有的前列腺导管均开口于此。在尿道嵴的中点,尿道向前形成35°左右的角度,但不同人这一角度可成0°~90°。该角度将尿道前列腺部分为近段(前列腺前部)和远段(前列腺部),两者的功能及解剖结构都有所不同。这些腺体占前列腺腺体的比例不到1%,是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好发部位。
尿道前列腺部后壁有一纵行隆起,称为尿道嵴(urethral crest),嵴中部隆起增宽增高形成精阜(seminal colliculus)。在精阜的顶端可见前列腺囊的裂隙状开口,在膀胱镜检查时可以观察到。前列腺囊是直径6mm的米勒管的残存小囊,并向上和向后伸入前列腺实质内。若男性外生殖器发育不良,前列腺囊可形成较大的憩室挤压前列腺实质。在前列腺囊开口的两侧可以找到两个较小的射精管开口。前列腺底部与膀胱颈紧密衔接,射精管在此处进入前列腺,穿行于前列腺的射精管沿尿道前列腺部远段走行约2cm,该部周围包绕着平滑肌。(二)分叶及分区
1.解剖分区法(少用) 按前列腺解剖结构将腺体分为五叶:前叶、中叶、后叶和两个侧叶(图1-2)。前叶很小,位于尿道前方和左、右侧叶之间;中叶呈楔形,位于尿道和射精管之间;左、右侧叶占据前列腺外侧份,位于尿道、中叶和前叶两侧;后叶占据前列腺后份,在后方遮盖了中叶和侧叶,是前列腺肿瘤的易发部位。
小儿的前列腺较小,腺部不明显,青春期时前列腺迅速生长发育成熟,中年以后腺部逐渐退化,结缔组织增生,常形成老年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多发生在中叶和侧叶,压迫尿道,造成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在临床上,前列腺常被分为两侧叶(直肠指诊时可以触及的中央沟分开)及中叶(在老年人中常突入膀胱)。从组织学角度来看,这些叶在正常的前列腺中并不存在,通常是在前列腺增生时移行带向两侧增生和尿道周围的腺体增生时出现的。
2.内外腺划分法 按前列腺的腺体对性激素的敏感性将其分为内腺和外腺两组带区。前者是前列腺增生的好发部位,后者是前列腺癌的好发部位。
3.区带划分法 20世纪60年代以前,前列腺解剖学基于前列腺分叶。John McNeal开创了前列腺解剖分带,包括外周带( peripheral zone,PZ)、中央带( central zone, CZ)、移行带( transition zone,TZ)和前纤维肌肉基质带( anterior fibrous muscle matrix,AFMS)(图 1-3),各区带法划分及特征见表 1-1。
图1-2 前列腺分叶示意图
图1-3 前列腺区带示意图
表1-1 前列腺区带划分法及特性
移行带位于精阜上方的近段前列腺尿道周围组织,在前列腺前尿道及尿道分界的夹角处,移行带的导管通过外括约肌的下面,走行在其后外侧。正常情况下,移行带占前列腺腺体的 5%~ 10%。在前列腺增生时,由于移行带增大,将这层纤维肌肉层挤压形成外科包膜,在前列腺剜除术时可以观察到这一层次,约有 20%的前列腺癌发生于移行带。
中央带位于精阜平面以上、近段前列腺尿道的后方、两侧射精管之间,射精管通入中央带。前列腺中央带是扁锥形腺体组织,围绕射精管,在前列腺底部突出,其尖端位于精阜,占年轻成人前列腺的25%,35岁后中央带体积逐渐减小。有1%~5%的前列腺癌发生在中央带,邻近区域的前列腺癌也可侵及中央带。
外周带是前列腺的主要腺体成分,约占腺体组织的70%。外周带主要位于前列腺的后下侧,包绕前列腺的后面及两侧,上起前列腺底部后缘,下至前列腺膜尖部,为前列腺癌的好发部位。
前纤维肌肉基质带是前列腺的主要非腺体组织,由平滑肌与纤维混合形成。
(三)血液供应
前列腺的血液供应来自髂内动脉、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输精管动脉和脐动脉等。在动脉近前列腺处分为两支主干(图1-4)。前列腺包膜的动脉是前列腺动脉的二级分支。此动脉发出少数小分支,向前走行供应前列腺包膜。
图1-4 前列腺动脉血供
二、前列腺组织学
(一)前列腺的组织结构
前列腺由70%的腺体结构和30%的纤维肌肉间质组成。间质与前列腺包膜相连,主要由胶原和丰富的平滑肌组成,间质包绕并深入腺体之间。当射精时,间质收缩将前列腺液排到尿道中。通常前列腺腺体为管泡状结构,分支相对简单,表面被覆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在分泌细胞之间散在分布着神经内分泌细胞,但功能不清。每个腺泡的上皮细胞下方是扁平状的基底细胞,基底细胞被认为是分泌上皮的干细胞。
前列腺环绕于尿道起始段。前列腺的被膜与支架组织均由富含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纤维的结缔组织组成。腺实质由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