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
1.1 区域构造背景
1.2 区域地层特征
1.3 砂岩型铀矿研究进展
1.3.1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理论研究现状
1.3.2 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床蚀变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进展
第2章 伊犁盆地南缘中新元古代基底属性
2.1 伊犁盆地南缘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及其古地理意义
2.1.1 研究区构造背景及岩石学特征
2.1.2 锆石U-Pb年代学
2.1.3 全岩地球化学
2.1.4 Sr-Nd-Hf同位素
2.1.5 伊犁地块两期花岗岩的成因
2.1.6 对伊犁地块新元古代早期构造演化的启示
2.1.7 伊犁地块新元古代地壳改造与构造亲缘性
2.2 伊犁盆地南缘中新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物源分析及其古地理意义
2.2.1 地层及样品描述
2.2.2 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
2.2.3 锆石Lu-Hf同位素
2.2.4 地层沉积年龄的约束
2.2.5 物源分析
2.2.6 伊犁地块在超大陆重建中的位置
2.3 小结
第3章 伊犁盆地南缘晚古生代沉积岩物源分析
3.1 地层及样品描述
3.1.1 大哈拉军山组
3.1.2 阿克沙克组
3.1.3 东图津河组
3.1.4 科古琴山组
3.1.5 晓山萨依组
3.1.6 塔姆其萨依组
3.1.7 巴斯尔干组
3.2 分析结果
3.2.1 砾岩砾石组分
3.2.2 砂岩碎屑成分
3.2.3 锆石U-Pb年龄
3.2.4 锆石微量元素
3.2.5 锆石Lu-Hf同位素
3.3 地层年代学约束
3.4 物源分析
3.5 南天山洋闭合时限的启示
3.6 南天山造山带的演化
3.7 小结
第4章 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物源分析及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4.1 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物源分析
4.1.1 南缘地质概况
4.1.2 物源分析
4.2 伊犁盆地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
4.2.1 伊犁盆地周缘造山带演化特征
4.2.2 伊犁盆地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特征
4.2.3 伊犁盆地中新生代盆山演化过程
第5章 伊犁盆地南缘含铀岩系形成过程
5.1 伊犁盆地侏罗纪古气候变化
5.1.1 气候背景
5.1.2 沉积学特征
5.1.3 地球化学特征
5.1.4 古气候变化及对铀成矿的意义
5.2 含铀岩系层序地层结构特征
5.2.1 基准面界面识别
5.2.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5.2.3 基准面旋回结构特征
5.2.4 中短期旋回格架下等时地层对比
5.3 含铀岩系沉积环境特征
5.3.1 沉积相鉴别标志
5.3.2 沉积相类型
5.3.3 砂体厚度及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第6章 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大规模聚集作用
6.1 铀成矿作用
6.1.1 铀矿床蚀变矿物组合特征
6.1.2 成矿条件与成矿模式
6.1.3 控制因素及成矿过程
6.2 新生代煤层自燃对铀成矿的促进作用
6.2.1 关于煤层自燃与烧变岩
6.2.2 煤层自燃促进铀富集的表生热液成矿模式
6.2.3 相关证据
6.3 伊犁盆地北缘砂岩型铀矿预测
6.3.1 伊犁盆地北缘地质概况
6.3.2 伊犁盆地北缘赋铀砂岩存在的基础与证据
6.3.3 伊犁盆地北缘砂岩型铀矿找矿预测
6.3.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