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南亚植物地理
0.00     定价 ¥ 2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38509
  • 作      者:
    编者:任明迅//谭珂//向文倩//凌少军//张哲|责编:岳漫宇//付丽娜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系统总结了作者近十年的东南亚植物地理研究结果,对东南亚自然地理与地质历史、植物分布格局与区系划分、代表性热带植物类群(龙脑香科、金虎尾科、苦苣苔科、秋海棠科、兰科、木棉亚科等)长距离扩散与适应进化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讨论了东南亚作为现代被子植物的起源地及“进化前沿”的发生机制及其对中国南方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此外,还结合民族植物学分析了东南亚和海南岛的植物文化多样性,探讨了人类活动和传统文化对植物扩散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的作用。 为便于国外学者阅读与交流,本书每章还提供了英文题目和英文摘要。本书可供国内外从事生物地理学、植物区系与演化、生物多样性与民族植物学等方面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自然地理与地质历史
  Chapter 1 Physical geography and geological history
  谭珂(TAN Ke),任明迅(REN Ming-Xun)
  摘要:东南亚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其复杂的自然地理与地质历史是影响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关键因素。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断层历史,东南亚可以分成16个区域:北方山脉、西缅甸丘陵、中缅甸低地、丹那沙林海岸、中央丘陵、泰国中部平原、呵叻高原、泰国东南部沿海平原、象山和豆蔻山脉、克拉地峡和马来半岛海岸平原、长山山脉、湄公低地、北越平原、加里曼丹岛、印度尼西亚列岛、菲律宾群岛。东南亚的主要河流集中在中南半岛,如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等,东南亚群岛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常年高温多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北部群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存在干湿季分化,分布着季节性雨林。东南亚的岛屿有来自欧亚板块的脱离部分,也有来自太平洋的岛屿,是板块漂移的交会地带,深刻影响着东南亚生物地理学分布格局。综合解析东南亚地区的地质历史与重大地质事件、季风与洋流对生物长距离迁移的作用,是认识和理解东南亚生物地理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的基础。
  Abstract
  Southeast Asia is one of the regions with the highest biodiversity all over the world. The complex physical geography and geological change are the key factors of the biodiversity pattern. Based on altitude and geological faults, we divide Southeast Asia into 16 geological provinces, they are Northern Mountainous Region, Western Myanmar Hills, Central Myanmar Lowland, Tenasserim Coast, Central Range of Hills, Central Plain of Thailand, Khorat Plateau, Coastal Plain of Southeastern Thailand, Elephant and Cardamom Hills, Coastal Plain of Kra Isthmus and Malay Peninsula, Annamite Chain, Mekong Lowland, North Vietnam Plain, Island of Kalimantan, Arcuate Islands of Indonesia, Philippine Islands, respectively. We also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jor rivers (Irrawaddy, Salween, Chao Phraya, Mekong, and Red River) and the unique climatic of Southeast Asia (monsoon, temperature, rainfall, and vegetation types) at the same time. Finally, Southeast Asian geological and their surrounding areas’ climate changes are summarized. These changes acted as a key factor in the long-distance migration, dispersal, and refuge of tropical plants.
  东南亚(Southeast Asia)地处热带亚洲,拥有世界上*大的群岛,有20 000多个岛屿。东南亚地区还是全球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分布着大量的热带雨林与季节性雨林(Lohman et al.,2011;van Welzen et al.,2011;姜超等,2017)。*特的地貌特征与气候条件,造就了东南亚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Myers等(2000)将东南亚全境划入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包括印度-缅甸区(Indo-Burma)、巽他区(Sundaland)、菲律宾区(Philippines)和华莱士区(Wallacea)。这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都具*特的地质形成历史以及特有的生物类群,面积仅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5%,但分布着全球20%~25%的高等植物(Mittermeier et al.,2004;Myers et al.,2000),是研究生物地理格局、长距离扩散与适应演化的天然实验室(Hutchison,1989;Whittaker et al.,2017)。
  东南亚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之间,不同时期频繁的地质活动,使这片区域成为全球地貌特征和地质结构*为复杂的区域之一。东南亚地块主要由不同时期冈瓦纳古陆北部边缘的微陆块拼凑而成(姚伯初,1999;Hall,2009,2012,2013)。冈瓦纳古陆的破碎改变了世界地理,同时改变了全球气候格局,使原本温暖的世界开始变冷,极地逐渐被冰川所覆盖(Cox et al.,2016)。低纬度的东南亚区域,在这个时期成为早期被子植物的“避难所”和物种分化的“摇篮”(Buerki et al.,2014)。因此,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和地质历史是理解东南亚植物地理学格局、植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的基础。
  1.1 自然地理概况
  东南亚紧邻我国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印度次大陆,导致该区域海拔梯度大、沟谷深邃。东南亚岛屿密布,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中南半岛斜插在南海和印度洋之间,菲律宾群岛处于南海与太平洋之间。因此,东南亚也是岛屿与大陆、大洋交错的地方。东南亚的大江大河多位于中南半岛之上,多呈南北走向,如伊洛瓦底江(Irrawaddy)、萨尔温江(Salween)、湄南河(Chao Phraya River)、湄公河(Mekong River)、红河(Red River)等。其中,萨尔温江的上游即我国的怒江,湄公河的上游即我国的澜沧江;红河(我国境内称元江)则是从我国云南省东南部流入越南北部,注入北部湾。东南亚*特的地质和地貌与一系列板块的运动息息相关,活跃板块边缘从缅甸一直延伸至印度尼西亚,从菲律宾延伸至琉球群岛,导致这些地区地震和火山活动活跃。
  东南亚位于欧亚板块东南角,陆架以花岗岩为主,总体构造稳定,亦称巽他大陆(Sundaland)。巽他大陆的西部边缘沿实皆(Sagaing)和丹老(Mergui)向南到苏门答腊岛,然后沿着爪哇岛向东直至南望加锡海峡(Makassar Strait)。东部菲律宾地区破碎程度极高,地质构造也非常复杂。南部和东南部是活跃的东南亚俯冲带,紧邻另一个稳定的大陆板块(萨胡尔大陆,Sahulland)。巽他大陆和萨胡尔大陆之间是一些小的陆地碎片,曾是这两个板块的一部分,海洋扩张使这些陆地破碎并搬运到如今的位置。
  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断层的界线,东南亚可分成16个自然地理区域(图1.1)(Gupta,2005)。
  图1.1 东南亚地貌与自然地理分区(改自Gupta,2005)
  Fig. 1.1 Geomorphology and physical geographic regions of Southeast Asia (Revised from Gupta, 2005)
  1.1.1 北方山脉
  北方山脉(Northern Mountainous)横跨缅甸、老挝和越南,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延续,也是全东南亚海拔*高的地区,其中东南亚*高峰开卡博峰(Hkakabo Razi,5881 m)坐落于缅甸和中国边境。地势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山脉层峦叠嶂。除了缅北,其他地区很少有海拔高于3000m的山峰。老挝*高的山峰也只勉强到达2000 m,但越南北部的*高峰番西邦山(Fan Si Pan)高达3143 m。
  该区域老挝部分多陡峭、巍峨、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原本“V”字形的峡谷在这里变得更加狭窄。植被破坏、大雨侵蚀和板块运动等的共同作用加速了陡坡的发育,致使山谷底部和山脊的海拔差达到600~1200 m,河流对山体的切割作用强烈。唯一没有受河流切割作用的地方便是老挝北部海拔1100~1400 m 的喀斯特川圹高原(Xiangkhoang Plateau)。陡峭山脊和河谷交替的地貌在越南东部也比较常见。
  1.1.2 西缅甸丘陵
  西缅甸丘陵(Western Myanmar Hills)是印度那加(Naga)和帕特凯(Patkai)山脉的延续,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川和沟谷组成。该区域北部为钦丘陵(Chin Hills)山脉,南部为若开(Arakan)山脉。钦丘陵的高度通常为2000~2600 m,*高峰超过3000 m。若开山脉更低矮、狭长,山脉海拔通常小于1500 m,山脉整体被短而急的河流分割。钦丘陵主要位于印-缅交界区,河流向东汇入钦敦江(Chindwin)。南部山区全境位于缅甸境内,该地区的河流向西汇入加拉丹河(Kaladan River),向东汇入伊洛瓦底江。
  南部沿海平原出现在西北-东南走向的海岸与南北走向的山脉之间,但若开山脉靠近海岸的一段为陡峭的崖壁,其附近纵向的峡谷可能有一块长满红树林的沼泽地。河流流经该峡谷,并且挟带的大量的沉积物堵塞了河谷形成三角洲,入海口处为红树林和潮沟,如加拉丹河。
  1.1.3 中缅甸低地
  中缅甸低地(Central Myanmar Lowland)南北长约1100 km,东西宽约160 km。西面为那加山脉、缅甸的钦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面是克钦山地(Kachin Hills)和掸邦高原(Shan Plateau)。克钦山地和掸邦高原之间的山麓区域仅由非常狭隘的地区相连,这里可能是一个地质断层。整个中缅甸低地被伊洛瓦底江和钦敦江贯穿,伊洛瓦底江的两大源头迈立开江(Mali Hka)和恩梅开江(Nmai Hka)侵蚀了缅甸北部山区的陡峭山谷。而西面钦敦江穿过的胡冈河谷(Hukawang Valley)是西缅甸丘陵区与中缅甸低地的过渡区。胡冈河谷以南区域海拔超过1500 m,敏金(Mingin)和甘高(Gangaw)山脉向西南偏南方向延伸,将钦敦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分开,然后在曼德勒(Mandalay)附近汇合。
  中缅甸低地南边也出现了相似的格局,低矮的勃固山脉(Pegu Yoma)将伊洛瓦底江平原和锡当河(Sittang River)平原分开。这些山脉中还存在一些死火山,如波巴山(Mount Popa)高1518 m,坐落于密铁拉(Meiktila)以西,是*典型的死火山。
  中缅甸低地的中部非常干旱,降雨具明显的季节性,降水量也大不如北部与南部地区,被称为缅甸中部干旱区。
  1.1.4 丹那沙林海岸
  丹那沙林海岸(Tenasserim Coast)这片狭长的区域从锡当河河口一直延伸到丹老(Mergui)以南靠近缅甸和泰国边境,绵延约750 km,其中一小段山脉延伸至孟加拉湾。该海岸北部*宽(>90 km),其他地方始终保持着平坦。其*北端的比林河(Bilin River),在流经一个纵向河谷之后,注入马塔班湾(Gulf of Martaban,莫塔马的旧称),挟带了大量的泥沙,与潮汐水道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裸露的泥滩。全缅甸*长的河流萨尔温江(Salween,流经掸邦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自然地理与地质历史1
1.1自然地理概况2
1.2河流与峡谷9
1.3气候12
1.4地质变迁17
1.5东南亚与周边板块的联系20
1.6气候波动与海平面升降22
1.7结语24
第2章植物分布格局与区系划分25
2.1东南亚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27
2.2东南亚是早期被子植物的起源地与“避难所”28
2.3东南亚是热带植物的“进化前沿”30
2.4东南亚是植物长距离扩散的“十字路口”33
2.5东南亚植物地理学分区35
2.6结语40
第3章龙脑香科植物地理41
3.1分类及多样性43
3.2地理分布格局46
3.3龙脑香科植物的起源52
3.4迁移过程及系统发育55
3.5适应与进化58
3.6全世界*高的被子植物——“Menara”61
3.7结语63第4章金虎尾科植物地理64
4.1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66
4.2“金虎尾路线”及其物种适应进化67
4.3植物地理学分布格局73
4.4结语88第5章苦苣苔科植物地理89
5.1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91
5.2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131
5.3起源与扩散140
第6章秋海棠科植物地理.144
6.1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格局145
6.2物种多样性的驱动力161
6.3物种迁移路线165
第7章兰科植物地理.173
7.1世界兰科植物的系统分类175
7.2东南亚兰科植物种类及分布格局179
7.3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及适应进化223
第8章木棉亚科植物地理.250
8.1木棉亚科植物概况253
8.2木棉亚科东南亚分布属概况256
8.3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262
8.4东南亚木棉亚科的适应进化263
第9章东南亚植物文化及其对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276
9.1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估测方法278
9.2东南亚生物文化279
9.3结语与建议301
参考文献302
后记35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