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地质构造过程与成矿(精)/扬子陆块及周缘地质矿产调查工程丛书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53656
  • 作      者:
    作者:彭练红//邓新//徐大良//刘浩|责编:孙寓明|总主编:牛志军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武当—桐柏—大别造山带既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扬子和华北两大板块之间的分划(构造)带。本书以“板块理论”为指导,以1:2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总体认识与资料为基础,参考1:20万、1:5万及相关科研成果等资料,首次从全新的角度解读和探讨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基本地质构造过程,提出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大地构造格局及构造单元动态划分;总结不同阶段各构造单元的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形变质及成矿作用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本书可供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规划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地层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经历了新太古代以来的演化,地质构造过程极为复杂。本区研究经历了槽台学说阶段与板块学说阶段,这一时期的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奠定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的基础,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本书通过对研究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区域地质调查、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科学研究等资料,以及近年来高精度分析测试数据的梳理与总结,提出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经历了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陆壳形成、中元古代裂解、新元古代汇聚造山,随着造山作用结束及弧后盆地的关闭,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总体表现为稳定陆台环境,出现震旦系陡山沱组的局部含磷、锰沉积和灯影组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早古生代,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在新元古代“弧-盆体系”总体格局背景下,沿宣化店—高桥—永佳河—浠水发生裂解,发育大量基性-超基性岩;晚古生代—中生代,发生汇聚-碰撞造山运动。
  根据不同时期属性块体的空间分布特点,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由北向南划分为不同地层区如表1.1~表1.2、图1.1所示。
  1.1武当—桐柏—大别地层区
  1.1.1武当—桐柏—大别北侧地层分区
  武当—桐柏—大别北侧地层分区位于桐柏—商城(桐城)断裂以北地区,由一系列北西西向带状展布、不同时代变质地(岩)层组成,经历了强烈挤压、走滑切割及后期脆性改造之后,形成平面上网结状强变形变质带(剪切带),以及所挟的条块状、长透镜状岩片,共同组成空间上三维网结状剪切系统。
  在该区,各岩组之间多为构造接触,岩片多数相当于该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划分的一个岩组,少数相当于多个岩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的构造特点。
  出露岩石地层有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中元古界、中—新元古界及古生界等。
  1.北淮阳地层小区
  1)古元古界
  北淮阳地层小区古元古界主要发育秦岭岩群。秦岭岩群主要岩性为含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含榴黑云钾长石英片岩、蓝晶石墨石英片岩夹大理岩透镜体及辉石斜长角闪岩、含榴斜长角闪岩等。长英质岩石的原岩可能为泥砂质岩石,角闪质岩石的原岩可能为基性火山岩、侵入岩。
  2)中元古界
  北淮阳地层小区中元古界发育龟山岩组。龟山岩组主体岩性可分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含榴白(二)云石英片岩、二云斜长片岩夹斜长角闪片岩等,原岩以碎屑沉积岩为主,夹基性火山(侵入)岩;另一部分为斜长角闪片岩、条带状含榴斜长角闪片岩,局部夹大理岩或二云变粒岩,原岩为以基性火山岩(侵入)岩为主夹少量正常沉积的组合。
  3)中—新元古界
  中—新元古界发育两个岩组。第一岩组由含榴白云钠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白云斜长片麻岩及少量斜长角闪片岩、榴辉(闪)岩等组成,原岩为一套以中基性-酸性的火山岩为主,夹陆源碎屑沉积岩及碳酸盐岩的沉积,原岩建造特征反映为由大陆边缘弧到洋盆沉积;第二岩组由浅色的变酸性火山碎屑岩(以晶屑、岩屑凝灰岩为主)和深色的变基性火山熔岩组成多个喷发韵律,反映为一套双峰式偏碱性火山岩系。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第三地质勘查院将第一岩组、第二岩组分别命名为浒湾岩组、定远岩组或肖家庙岩组。《麻城市幅H50C001001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彭练红,2003)推测:这两套物质形成环境总体相当于弧前斜坡或弧前盆地环境(或相当于大别弧北缘,与南侧武当—随枣弧后盆地,共同组成弧前-弧-弧后盆地体系),故暂将其划归浒湾岩组,其形成时代相当于南侧的武当岩群。
  4)下古生界
  北淮阳地层小区下古生界包括大栗树岩组、张家大庄岩组、刘山岩岩组、石门冲岩组及歪庙岩组。
  (1)大栗树岩组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可见气孔、杏仁状构造,且发育斜长石斑晶。原岩为一套基性火山岩。
  (2)张家大庄岩组主要岩性为角闪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变粒岩,顶部夹大理岩透镜体。原岩为一套基性火山岩、石英角斑质岩石(细碧-角斑质岩石)及碎屑建造。
  (3)刘山岩岩组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夹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岩及多层大理岩,原岩为一套细碧-角斑岩组合及少量泥砂质岩石。一般认为,刘山岩带(暂定)主体物质[大栗树岩组、张家大庄岩组、刘山岩岩组]可与二郎坪群对比,均为裂解环境物质建造,由此推测该区是二郎坪群的东延部分。《麻城市幅H50C001001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彭练红,2003)认为古生代大别地区经历了与中元古代大体相似的块体裂解演化过程,此次裂解沿宣化店—吕王—高桥—永佳河一线(中脊),西延可能与秦岭造山带的蛇绿混杂岩(二郎坪群)带相连,东延与浠水蛇绿混杂岩带相连。以此带为界,北侧总体属华北板块,而南侧应是扬子板块的一部分。刘山岩带只是“二郎坪(?)①—宣化店—吕王—高桥—永佳河带”的分支,构成空间上的“三叉裂谷系”。
  (4)石门冲岩组主要出露于商城县上石桥、石门冲一带,呈透镜状、向北东凸出的弧形状产出。下部主要岩性为生物碎屑(珊瑚碎片)白云石大理岩、绢云白云片岩,化石有珊瑚、牙形石等;中部主要岩性为石英岩、硅质条带白云石大理岩、碳质绢云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含钒矿;上部主要岩性为硅质条带白云石大理岩夹绢云石英片岩。
  (5)歪庙岩组主要分布于商城县歪庙、何凤桥一带。下部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黑云斜长片岩、角闪斜长变粒岩夹二云片岩;上部主要岩性为变英安质火山角砾岩、变安山岩、黑云绢云片岩(变中性火山岩)、绢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变酸性火山岩)、绿帘斜长变粒岩、变含砾石英砂岩及碎裂岩透镜体。下部原岩为一套基性火山岩、角斑质岩石及泥砂质岩石;上部原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夹泥砂质岩石。
  5)上古生界
  北淮阳地层小区上古生界包括南湾岩组、胡油坊岩组和杨小庄岩组。
  (1)南湾岩组主要由绢云斜长片岩、斜长变粒岩、斑点状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岩(变粒岩)、绿帘(绿泥)斜长变粒岩(片岩)、夹角闪方柱石英岩、斜长角闪片岩薄层组成。总体上为一套快速沉积、成熟度低的被动大陆边缘环境下的深水复理石泥砂质碎屑岩沉积建造。
  (2)胡油坊岩组主要分布于罗山县周党、光山县文殊寺、商城县上石桥及商城县一带,呈带状、楔状展布,东部出露宽,中部窄,向西部尖灭。在周党一带主要岩性为绢云片岩、碳质绢云片岩、千枚岩夹杂色泥(板)岩,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底部为紫灰色变质含砾砂岩。上石桥一带主要岩性为灰褐色中厚层细粒长石砂岩、灰黄色薄板状泥质粉砂岩夹少量砾岩及灰岩透镜体。而在商城一带下部主要岩性为(变)长石砂岩与碳质泥质板岩呈不等厚互层夹薄层砾岩和含砾中粗粒长石砂岩;上部主要岩性为变长石砂岩和砾岩、砂岩和粉砂岩呈韵律性互层,二元结构明显,属河流相沉积。商城县上石桥一带岩组地层粉砂岩中产植物化石,地层内多为植物化石碎片,在汪桥一带产较多的淡水双壳类和丰富的原单脊叶肢介及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石炭世。
  (3)杨小庄岩组主要出露于商城县上石桥、商城一带。上石桥一带主要岩性为(变)细粒石英砂岩、变粉砂岩、碳质粉砂岩,局部地段见劣质煤层及砾岩透镜体。商城一带主要岩性为含砂砾岩,中细粒长石砂岩夹高碳板岩及煤层。沉积环境为河流-湖沼相,沉积韵律明显:砾岩→含砾砂岩→砂岩→泥岩,由砾屑沉积变为黏土沉积,总体反映水体能量由强到弱。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地层1
1.1武当—桐柏—大别地层区2
1.1.1武当—桐柏—大别北侧地层分区2
1.1.2桐柏—大别地层分区7
1.1.3武当—桐柏—大别南侧地层分区13
1.2扬子地层20
1.2.1中元古界21
1.2.2新元古界21
1.2.3南华系22
1.2.4震旦系—寒武系23
1.2.5奥陶系24
1.2.6志留系25
1.2.7中—新生界25
1.3南襄盆地25
第2章岩浆岩27
2.1侵入岩28
2.1.1新太古代侵入岩28
2.1.2中元古代侵入岩31
2.1.3新元古代侵入岩33
2.1.4古生代侵入岩45
2.1.5中生代侵入岩54
2.2火山岩63
2.2.1早元古代火山岩64
2.2.2新元古代火山岩65
2.2.3古生代火山岩66
2.2.4中生代火山岩69
2.3脉岩69
2.3.1新太古代基底形成阶段69
2.3.2古-中元古代初始裂谷发展演化阶段70
2.3.3新元古代早期俯冲体系下的沟-弧-盆体系70
2.3.4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初期板块裂解阶段70
2.3.5早古生代中期—晚古生代初期板块收敛俯冲期71
2.3.6晚古生代晚期—早中生代岩浆活动空白期71
2.3.7中生代晚期板内阶段71
第3章变质岩73
3.1区域变质岩类型及原岩性质74
3.2变质相划分77
3.2.1绿片岩相78
3.2.2角闪岩相79
3.2.3麻粒岩相80
3.2.4蓝片岩相80
3.2.5榴辉岩相81
3.3原岩恢复及构造环境81
3.3.1群-组中特征岩石组合及构造环境81
3.3.2特征变质岩石及可能的地质意义82
3.4区域变质作用特点及相关问题88
3.4.1前大别期低压区域热流变质作用88
3.4.2大别期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89
3.4.3中元古代时期变质作用89
3.4.4晋宁期变质作用89
3.4.5海西—印支期变质作用91
3.4.6印支—燕山期变质作用91
第4章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93
4.1构造单元划分原则94
4.2主要断裂特征95
4.2.1重要边界断裂95
4.2.2区域性大断裂101
4.3构造演化阶段及构造单元划分104
4.4主要地质构造阶段与构造属性122
4.4.1早前寒武纪陆块基底及构造归属122
4.4.2(中—)新元古代陆壳构造格局探索恢复123
4.4.3古生代陆缘裂谷体系132
4.4.4中新生代大陆造山体系134
4.4.5喜山期构造变形138
4.5构造演化138
第5章地质构造过程与成矿143
5.1沉积、岩浆、变质及构造等作用与成矿144
5.1.1沉积成矿建造与成矿145
5.1.2侵入岩成矿建造与成矿146
5.1.3变质作用与成矿148
5.1.4大型构造与控矿148
5.2地质构造背景与区域成矿系列149
5.2.1成矿系列的划分149
5.2.2成矿系列与地质构造背景150
5.2.3成矿系列的时空规律154
第6章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159
6.1造山带地质构造阶段及构造单元划分160
6.2大别山地区早期地壳演化162
6.3晋宁造山运动162
6.4武当—桐柏—大别地区总体格局163
6.5原划归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发现古生物化石164
参考文献165
附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