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湖北水稻生产转型研究(精)
0.00     定价 ¥ 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663764
  • 作      者:
    作者:夏贤格//张枝盛//汪本福|责编:张国锋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夏贤格,男,1965-,湖北汉川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循环农业、土壤肥料、农业经济研究及推广工作。国家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理事,湖北省土壤肥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重大成果培育专项首席,湖北省秸秆农业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后导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301300)、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2018ABA091)、湖北省(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科技创新行动项目、湘鄂赣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编制的《湖北省耕地河湖草地休养生息总体方案(2016-2030年)》由湖北省委、省政府发布。

展开
内容介绍
全书从针对湖北省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从湖北省水稻生产的演变入手,结合湖北省水稻生产方式的变化,分析了正在发生的湖北省水稻转型。同时从生产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等方面阐明了湖北省水稻转型的成因或驱动力,并从发展目标目标多元化、发展方式绿色化、生产过程轻简化、生产管理系统化等方面分析了水稻转型的特征。并从湖北省水稻产能提升策略、湖北省水稻育种策略、湖北省水稻籼改粳策略、湖北省水稻全程机械化策略、湖北省水稻生产模式创新、湖北省水稻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论述了湖北省水稻生产转型的应对措施,最后,分析了湖北省水稻生产转型的政策建议。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湖北水稻生产
第一节 历史上的湖北水稻生产
一、屈家岭的水稻
二、湖广熟、天下足
三、水稻“五改”工程
四、“两系法”杂交水稻
五、万斤粮与自行车
六、水稻生产“十七连丰”
第二节 湖北水稻生产现状
一、水稻生产地位突出
二、水稻生产相对集中
三、水稻生产单双季混作
四、水稻供给能力增强
第三节 湖北水稻生产变化
一、生产目标变化
二、组织形式变化
三、栽培管理变化
四、生产规模变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湖北水稻生产转型
第一节 水稻生产转型的发生
一、在生产观念上,逐步向绿色发展理念转变
二、在生产技术上,逐步向精准栽培转变
三、在生产工具上,逐步向机械化转变
四、在生产形态上,逐步向三产融合转变
五、在生产功能上,逐步向多功能转变
第二节 水稻生产转型的动力
一、生产要素变化驱动转型
二、农机进步催生转型
三、科技创新加速转型
四、资源环境约束倒逼转型
五、市场需求拉动转型
第三节 水稻生产转型的特征
一、生产主体市场化
二、生产方式绿色化
三、生产过程轻简化
四、生产管理系统化
第四节 农民对水稻生产转型的响应
一、“水稻+”模式快速推广
二、常规稻面积逐渐回升
三、水稻直播面积不断扩大
四、再生稻发展迅速
五、信息智能化技术逐步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转型期湖北水稻产能提升
第一节 湖北水稻产量的时空演变
一、水稻产量的时间变化
二、水稻产量的区域变化
第二节 湖北水稻产能分析
一、光温基础性
二、区域差异性
三、年际波动性
第三节 湖北水稻产能提升策略
一、补齐短板,平衡发展提产能
二、防灾减损,稳产高产提产能
三、调整模式,用足资源提产能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转型期湖北水稻育种策略
第一节 湖北水稻育种历史
一、水稻矮化育种
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
三、优质稻育种
第二节 湖北水稻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同质化影响品种的竞争力
二、品种选育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三、育种力量尚待形成合力
第三节 湖北水稻育种策略
一、目标选择:由单一向多元发展
二、技术革命:综合运用多种新技术
三、体制创新: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
第四节 湖北水稻新品种培育
一、培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
二、培育适宜轻简化种植的水稻新品种
三、培育适应生产新模式的水稻新品种
四、培育抗逆水稻新品种
五、培育功能性水稻新品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转型期湖北水稻生产模式创新
第一节 优化稻麦(油)模式
一、稻麦(油)模式的现状
二、稻麦(油)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稻麦(油)模式的提升
第二节 稳步发展再生稻模式
一、再生稻模式的现状
二、再生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再生稻模式的优化
第三节 因地制宜发展稻虾模式
一、稻虾模式的现状
二、稻虾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稻虾模式的优化
第四节 积极推广双季稻双直播模式
一、双季稻模式的现状
二、双季双直播模式的突破
三、双季双直播模式的优势
四、双季双直播轻简化模式
第五节 着力探索稻菇模式
一、稻菇模式的现状
二、稻菇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稻+大球盖菇”高效生态模式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转型期湖北水稻“籼改粳”策略
第一节 湖北粳稻发展历程
一、“籼改粳”探索起步期(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二、粳稻发展高峰期(20世纪70年代)
三、粳稻发展缩减期(20世纪80年代)
四、粳稻平稳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后)
五、粳稻发展转型期(2012年至今)
第二节 湖北发展粳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二、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湖北“籼改粳”策略与粳稻发展思路
一、“籼改粳”策略
二、粳稻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转型期湖北水稻生产技术创新
第一节 构建耕地质量提升技术体系
一、鄂中北土壤培肥技术
二、江汉平原低湖田改良技术
三、鄂东南山地冷浸田改造技术
四、有机肥替代技术
五、秸秆还田技术
第二节 构建绿色栽培技术体系
一、轻简化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
二、绿色安全栽培技术
三、精准与智慧栽培技术
第三节 构建防灾减灾技术体系
一、干旱防灾减灾技术
二、低温防灾减灾技术
三、高温防灾减灾技术
四、涝渍防灾减灾技术
第四节 构建收储减损技术体系
一、机收减损技术
二、稻谷干燥技术
三、稻谷储藏技术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转型期湖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第一节 农业机械与农业机械化
一、农业机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