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摘要
2017年8月17日,我们受宁夏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对灵武市郝家桥镇杨某琴等41户投诉的“中华韭王”种子是否存在缺陷,种子与韭菜异常生长之间有无因果关系,以及对韭菜深休眠的经济损失进行司法鉴定。
2015年底,灵武市郊郝家桥镇上滩村及兴旺村41家农户购买了郑州某种业公司出品的“中华韭王”种子。2016年经播种、育苗、定植后生长良好。不料秋后在割老叶、扣棚膜后生长迟缓造成绝收。2016年11月20日,灵武市农业局组织专家鉴定,确定“中华韭王”为根茎休眠品种,认为当年秋季气温较高,因管理温度过高而未能完全通过休眠阶段。农户们按专家的意见放下卷帘10~20天并揭起薄膜降温均无效果。由于认为该品种处于“深休眠”而全被挖除。2017年8月17日,当我们到现场勘验时,仅留下马某和杨某的少量韭菜植株。
马某温室留下的2米宽韭菜,正处于抽薹开花盛期。当地温室均为9米宽、2.5米高的制式温室,长度不等,设有卷帘机械。据马某介绍,他是2015年12月底将“中华韭王”种子在温室内播种育苗,每9米2播1罐200克的种子。5月中旬按10厘米x25厘米的株行距定植,前期生长良好。马某说10月20日扣棚膜后韭菜一直不长,而正常韭菜在扣棚割老叶后20天左右即可收获第一刀韭菜,天气转冷后在温室中30天后可收割第二刀韭菜,再经过40天还可收割第三刀韭菜,一般产量7500千克/亩。
针对专家鉴定报告中提到,有2家农户“9月中旬韭菜枯黄”,马某说灵武地区露地韭菜的地上部分是在12月初开始干枯。他温室中的韭菜在9月中旬不可能干枯。杨某的韭菜温室有两座,一座种“中华韭王”的因绝收已全部挖除。留下的另一座温室中,占地1/4的东面种植“中华韭王”,占3/4的西面种植“农大阳光”。两者生长均良好,但杨某之妻白某称,她是2016年1月播种育苗,5月中旬定植。西面的“农大阳光”收割了4刀,而东面的“中华韭王”一直不长,至今绝收。现场看到,除了“中华韭王”叶色较深之外,看不出两者生长上的差异。
最后,我们来到农业局执法大队察看了2016年11月20日专家鉴定时的照片,证实温室中的韭菜确实生长不良。经调查,“中华韭王”不存在发芽率、净度、纯度及水分等种子质量问题,未发现品种缺陷,而且2016年在灵武地区深秋之前生长良好。经销商白某说,他在当地销售该品种是第4年,前3年的表现一直良好。
技术分析
《中国蔬菜栽培学》(第二版)第379页指出,韭菜是在冬季月均温低于2℃、气温-7-6C才出现地上部分叶片干枯、养分回流,贮藏到叶鞘基部,植株进入休眠状态。而灵武地区露地韭菜是12月初才开始干枯的,我们认为温室韭菜不可能存在休眠现象。因为温室内不会出现低于2℃的月均温度。经询问,当地专家认为“中华韭王”“尚未通过休眠阶段”的依据只是看到农户温室外有清除的老韭菜叶,由此确定天气转凉韭菜就休眠了。其鉴定报告称,扣棚后温度过高,使韭菜没能完全通过休眠阶段。为此,专家们建议放下卷帘(回帘),降低室内温度。马某说农户们回帘了10~20天,有的还将棚膜卷起到中部,但都不起作用。由此说明该鉴定有误,提出的措施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导致农户将大量温室韭菜挖掉。
我们认为,所谓天气转凉韭菜就休眠的结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至于对韭菜品种休眠的分类(根茎休眠和假茎休眠)只是个别学者的意见,并未得到国内学术界认可。鉴定报告也没有提到是如何鉴别“中华韭王”属于“根茎休眠品种”的。《中国蔬菜栽培学》(第二版)、《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及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蔬菜栽培学》(北方本)等我国公认的3部蔬菜学权威专著中均没有这种说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