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篇 总论
第 1 章 外周血涂片检查介绍
一、血涂片制备
二、外周血涂片检查
三、总结
第二篇 造血
第 2 章 血细胞的生成
第 3 章 红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一、原红细胞
二、早幼红细胞
三、中幼红细胞
四、晚幼红细胞
五、多色素性红细胞 / 网织红细胞
六、红细胞
第 4 章 巨核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一、原巨核细胞
二、幼巨核细胞
三、巨核细胞
四、血小板
第 5 章 中性粒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一、原粒细胞
二、早幼粒细胞
三、中性中幼粒细胞
四、中性晚幼粒细胞
五、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六、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第 6 章 嗜酸性粒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一、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二、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三、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
四、嗜酸性粒细胞
第 7 章 嗜碱性粒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嗜碱性粒细胞
第 8 章 单核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一、原单核细胞
二、幼单核细胞
三、单核细胞
四、巨噬细胞
第 9 章 淋巴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一、淋巴母细胞
二、幼淋巴细胞
三、淋巴细胞
四、浆细胞
第三篇 红细胞
第 10 章 红细胞大小与颜色的变化
一、大小的变化
二、红细胞大小不均
三、红细胞颜色的变化
第 11 章 红细胞形态和分布的变化
一、异形红细胞
二、分布
第 12 章 红细胞的内含物
一、豪 - 乔小体
二、嗜碱性点彩
三、帕彭海姆小体 / 铁质颗粒
四、卡伯特环
五、活体染色的包涵物 / 新亚甲蓝染色
第 13 章 疾病对红细胞的影响
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正色素性大红细胞
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第四篇 白细胞
第 14 章 白细胞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变化
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不良
二、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
三、中性粒细胞空泡现象
四、杜勒小体
五、蓝绿色包涵体
六、中毒颗粒
七、中性粒细胞颗粒减少或缺失
八、反应性淋巴细胞
第 15 章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一、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
二、急性髓系白血病伴不成熟型
三、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成熟型
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 PML-RARA, FAB M3 型
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 PML-RARA:微颗粒型(少颗粒型),FAB M3
六、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七、急性髓系白血病伴 inv(16)(p13.1; q22)或 t(16; 16)(p13.1; q22); CBFB-MYH11
八、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九、纯红系细胞白血病
十、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十一、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第 16 章 前体淋巴细胞肿瘤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原始细胞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原始细胞
第 17 章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一、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BCR-ABL1+
二、白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四、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五、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第 18 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一、红系病态造血
二、粒系病态造血
三、巨核系病态造血
第 19 章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三、毛细胞白血病
四、浆细胞骨髓瘤
五、伯基特白血病 / 淋巴瘤
六、淋巴瘤
第 20 章 造血细胞因子使用后的形态学改变
第五篇 其他
第 21 章 微生物
一、疟原虫
二、巴贝虫
三、罗阿丝虫
四、锥虫
五、真菌
六、细菌
第 22 章 其他细胞
一、系统性疾病的血液学表现
二、Chédiak-Higashi 综合征
三、骨髓中可见的其他细胞
四、外周血涂片杂质
第 23 章 新生儿正常外周血细胞形态
第 24 章 体液
一、脑脊液常见细胞
二、脑脊液偶见细胞
三、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后脑脊液中的细胞变化
四、脑脊液中微生物
五、浆膜腔(胸腔、心包腔和腹腔)积液细胞
六、间皮细胞
七、多核间皮细胞
八、浆膜腔积液恶性细胞
九、滑膜腔积液中的结晶
十、体液中的其他物质
附录 A 词汇表
附录 B 血液学常用缩略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