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没有我们的世界(精)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7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2677495
  • 作      者:
    作者:(美)艾伦·韦斯曼|责编:徐建新|译者:王璞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时代》《娱乐周刊》非虚构类第YI名!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美国Amazon4.5分高分之作!尹烨、河森堡、邢立达诚挚推荐!


作者以惊人的想象力挖掘出潜藏在人类内心的恐惧,巧妙地督促读者重新思考如何与我们居住的星球相处。

——《华盛顿邮报》


一部呈现地球未来沧桑巨变的史诗,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的人的必读之书。

人类正在经历不断升温的夏天,“热射病”冲上热搜,老鹰中暑坠江,澳洲大火燃烧五个月,五亿动物死亡,长江白鲟灭绝……高温不断,灾难频仍,病毒肆虐,我们的家园地球在不断发出预警,我们究竟该如何与地球共生共存?这本书会让你重新审视人类的存在和地球的关系。


作者走遍各大洲,探寻人迹罕见的边缘地带,扎实的田野调查、各领域学者惊人的讲述,揭示工业文明背后的代价。

作者前往世界各地访查,足迹遍及各大洲,采访林业、地铁、建筑、博物学、海洋、核能、航天等领域的研究者,在科学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描绘未来世界的图景。没有人类的世界里,人类为之骄傲的文明,成了留给地球的烫手遗产……这是一个失去了某种可能的世界,又是一个充满新的可能的世界。一个人类缺席的世界,或许恰能揭示人类存在的意义。


一部贯穿当下与未来的启示录。推想未来图景,是为了确定当下如何抉择。《人类简史》告诉我们人类从何处来,《没有我们的世界》让我们思考人类将向何处去。

人类在50年间制造的塑料将耗费大自然几十万年的时间消化,被改造过的大气层可能是地球上留存ZUI久的人工制品。一切文明都将重归尘土,只有旅行者号上携带的镀金铜唱片能够成为标记人类存在过的万古留存的遗物。相比于地球46亿年的历史,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只是沧海一粟,当人类消失,我们才愕然发现——地球其实并不属于人类。而我们又该如何与地球相爱相生?


另类视角书写人类传记,一场伟大的思维冒险,人文关怀与科学写作的结合。

灾难片般的恢弘设定,BBC纪录片式的长镜头推进,勾勒出自然全面接管人类遗产的壮观图景。抒情的笔调,悲悯的情怀,从人文主义精神出发,探寻茫茫天地间,你的、我的、我们的存在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艾伦·韦斯曼(AlanWeisman),屡获殊荣的新闻记者、作家,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他曾在《哈珀斯》《纽约时报杂志》《大西洋月刊》《发现》、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多家媒体上发表文章,担任过《洛杉矶时报杂志》的特约编辑。

2004-2013年,他在亚利桑那大学担任桂冠学者,并教授新闻学和拉美文学。

代表作品有《加维奥塔斯:一座重新发明世界的村庄》《美墨边境》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异常高温、气候危机、病毒肆虐……地球在不断预警,如果我们没有明天,世界会变得怎样?

这是一部呈现地球未来巨变的史诗,艾伦·韦斯曼以惊人的想象力、遍及各大洲的考察、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调描绘了人类消失后的未来图景。环顾四周,想象一切都原封不动,唯独去掉人类……自然将会刻不容缓地收回它的失地——动物重返城市、欧洲变为森林、猩猩占领地球。

你会惊觉,几千年的人类文明相较于50亿年的地球历史而言并非不可或缺,那么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有什么东西会比物质更久远?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冷峻而又充满忧思的答案——我们留下永恒的遗产可能是被改造的大气层、塑料堆成的第六大陆、核污染和转基因生物,而我们骄傲的文明将缓慢地崩塌于热胀冷缩、板块移动、水位上升、地质循环等一系列自然力量……另类视角书写人类传记,探寻茫茫天地间,你我的存在意义。



展开
精彩书评

一个人的评价不单纯取决于其达到过怎样的高峰,更在于他留下一个怎样的世界,对于整个物种来说,这个逻辑同样适用。

——河森堡

末日是科幻作品常涉及的主题,这本书同样写末日,但其独到之处则在于用科学的想象和非虚构的方式挑战了这一经典题材,并给出了一个与前人不同的、动人心魄的答案。作为一个研究古生物的学者,我推测过无数物种灭绝的原因和它们曾经的模样,但我并没有能力去设想人类灭绝.后的世界,而这本书却做到了。

——邢立达

生命是存在了近50亿年的蓝色星球的偶然,而人类则是在这个偶然中的奇迹。作为已知的智能物种,我们常常忘记谦卑,但来到没有人类的世界,我们会赫然发现,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而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尹烨

韦斯曼将文明的毁灭和随之而来的自然复苏变成了一种好莱坞式的、慢镜头的大型灾难片。它是如此引人入胜,令大多数读者不禁祈祷有一部分人能活着见证这一切。

——《纽约时报书评》

韦斯曼非常擅长描写一切人工制品——从你家到地铁系统的衰败。很少有人能这样如实地刻画人类的处境。更神奇的是,我们竟会为此感到宽慰。看到人类的消失我们竟然感觉良好——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我们对地球实在是太坏了。

——《卫报》

展开
精彩书摘

序章

远离了人类的起源地——森林与稀树草原,很少还有人能感知到我们与动物祖先之间的联系。人类早在非洲大陆就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分道扬镳了,而亚马孙地区的萨帕拉人仍视蜘蛛猴为祖先,着实不可思议。即便还未沦落到同类相食,但若我们继续对现状视若无睹,会不会最终面临同样可怕的选择?

30多年前,人类与核毁灭擦肩而过。如果运气够好,我们以后还能躲过各种大灾大难。但今天我们经常忍不住自问:我们是否不自觉地毒害、灼伤了地球和人类自己?我们滥用水源和土地,以致这些资源大大减少;我们蹂躏了数以千计的物种,它们可能永远也无法恢复。权威人士曾经警告说,有一天,我们的世界或许会衰退成一片废墟,只剩乌鸦和老鼠在野草丛中逃窜,互相蚕食。要是真有这样一天,那么,走到哪一步,我们这些自诩智慧卓著的人类也将在劫难逃?

事实是,我们无从得知。最坏的情况有可能成真,但我们固执地拒绝承认,对未来的任何猜测都因此变得含混不清。自古以来练就的求生本能,让我们对灾难的预兆不以为然、视而不见,以免被过度的恐惧所支配。而恰恰是这些本能,也许会危及我们的生存。

如果我们被本能麻痹,坐以待毙,就糟糕了。但若本能磨炼了我们的心智,使我们在日渐明显的噩兆面前愈发坚定,那就是好事。在人类历史上,坚定而固执的求生希望曾不止一次激发出创造性的力量,将人们带离毁灭的边缘。那么,我们不妨来尝试一个创新实验:假设最坏的情况已经发生,人类灭绝已成事实。消灭了人类的不是核灾难,不是小行星撞击,也不是任何足以毁灭几乎所有生物的事故,将世界变得面目全非、一片荒芜,更不是某种可怕的生态恶化,让人类承受痛苦的缓慢凌迟,并在这个过程中拖累别的物种。

而是明天,所有人类都突然消失了。我们不妨想象一下。

这种可能性虽然不大,但也并非不存在。比方说,一种病毒专门感染人类(可能是天然的,也可能是有人恶意制造的),一下子摧毁我们,但留下了其他生物;或者一个厌世的邪恶巫师想出某种办法,专门攻击人类区别于黑猩猩的那3.9%的DNA,或是研究出了给人类精子绝育的绝招;也有可能耶稣或是外星人将我们全体带走,要么送到荣耀的天国,要么送进银河系某处的动物园。

环顾四周,看看你身边的世界:你的家、你的城市,还有周围的土地、脚下的路面和底下的土壤。想象这一切都原封不动,唯独去掉人类。我们消失以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当人类的持续重压突然消失,大自然和其他生物会作何反应?要过多久,气候才能恢复到我们点燃发动机之前的样子?

大自然需要多长时间来收复失地,重建伊甸园,让它闪烁着旧日的光彩,闻起来和过去一样芬芳?那时亚当或者能人(Homohabilis)还没出现。大自然能否彻底抹除我们留下的所有痕迹?如何才能瓦解我们的巨型城市和公共设施,将不计其数的塑料制品和有毒的合成材料消解成无害的基本元素?会不会留下某些过于违背自然的物质,因为根本无法清除?

还有,那些人类最杰出的创造—我们的建筑、艺术,以及各种精神表达的产物呢?它们会永存吗?或者至少留存到太阳膨胀、将地球化为灰烬的那一天?

甚至在那之后,我们是否还能在宇宙间留下某种模糊但恒久的印记,一抹余晖,一声回响,一些群星间的信息,证明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曾经存在过?

要想知道没有我们的世界将如何发展,首先要关注人类出现之前的世界。我们无法穿越时空,化石记录又过于零碎。但是,即便我们拥有完整的记录,未来也不能完全反映过去。有些物种毁灭得如此彻底,它们,或者说它们的DNA已经永远不会重现了。因为人类的某些行径不可挽回,即便在我们消失之后,这颗星球也不会回到人类出现之前的样子。

不过,或许也不会相差太远。大自然曾经遭受过更严重的损失,却都能弥合伤痕。即使在今天,地球上仍有少数几个地方维持着人类诞生以前的原始样貌,令人回想起古老的、活生生的伊甸园。于是我们不禁好奇:一旦有机会,大自然将焕发出怎样的生机?

我们可以想象。而且,既然如此,为何不顺便设想一种人类与自然共同繁荣的方式呢?毕竟,我们本身就是哺乳动物。每一种生命形式都会为自然增色,如果人类离去,这颗星球是否也会变得有点沉闷?

没有了我们,世界会不会觉得怅然若失,而不是如释重负?

展开
目录

序章猴子的公案


第一部

第一章伊甸园的余香

第二章拆除我们的家园

第三章没有我们的城市

第四章我们之前的世界

第五章消失的动物群

第六章非洲悖论


第二部

第七章什么会消散

第八章什么会长存

第九章永恒的聚合物

第十章石油地带

第十一章没有农田的世界


第三部

第十二章新旧世界奇迹的命运

第十三章没有战争的世界

第十四章没有我们的鸟类

第十五章烫手的遗产

第十六章我们的地质记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