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兴安岭古生代洋板块地质研究进展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2552253
  • 作      者:
    作者:杨晓平//杨雅军//钱程//江斌//付俊彧等|责编:王敏
  • 出 版 社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在大兴安岭1:100万地质图编制的基础上,充分收集大兴安岭地区的综合研究资料和文献,并在“洋板块地质”学术思想指导下编制而成的。针对大兴安岭地区古生代古亚洲洋演化的地质背景,对大兴安岭地区“洋板块地质”建造进行了深入解析,识别出一系列与洋-陆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弧、弧前盆地、弧后盆地、俯冲增生杂岩等构造单元,共划分出俯冲增生杂岩带9条。俯冲增生杂岩带主要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内部各地块之间和地块与大型岛弧带之间,相当于地块间及地块与岛弧带间的缝合带,依据两侧对应的陆(地)块、岛弧带等构造级别,归纳出对接带1条、结合带5条。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展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时代自北向南依次变新,从寒武纪演化到中-晚二叠世,暗示古亚洲洋洋盆向大兴安岭地区陆(地)块俯冲作用最早发生在北部额尔古纳一带,逐渐向南后撤,不断形成新的洋壳和俯冲增生作用,相应的活动陆缘从北部额尔古纳地块向南逐渐增生,配套弧盆系的时代也逐渐向南变新。早-中三叠世西拉木伦一带发生陆-陆拼贴,完成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对接。通过对代表古洋盆遗迹的俯冲增生杂岩和代表陆缘增生的岩浆弧的时空分布研究,恢复了古亚洲洋东段的洋-陆转换过程,细化了大兴安岭地区构造单元,修订了主要构造(成矿)带边界,提高了大兴安岭地区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推动了“洋板块地质”学术思想的发展,为深入研究大兴安岭地区地质历史演化和成矿区(带)划分提供了依据。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地质背景
第一节 天山-兴蒙造山带(I)
一、额尔古纳-兴华联合地块(I-1)
二、头道桥-新林结合带(I-2)
三、大兴安岭孤盆系(I-3)
四,贺根山-大石寨结合带(I-4)
五、宝力道-锡林浩特张盆系(I-5)
六、突泉-黑河结合带(I-6)
七、松嫩-张广才岭联合地块(I-7)
第二节 索伦-西拉木伦对接带(日)
第三节 华北北缘造山带(用)
第二章 洋板块地质研究方法
第一节 洋板块地质构造图的编制
第二节 “俯冲增生杂岩”“结合带“和“对接带”的含义
第三节 “俯冲增生杂岩”研究方法
第四节 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划分
第三章 古生代洋板块地质
第一节 海拉尔-盘古俯冲增生杂岩带
一、岩石组合特征
二、年代学特征
三、洋-陆转换过程
第二节 头道桥-新林俯冲增生杂岩带
一、主要构造单元特征
二、俯冲增生杂岩带时代
三、洋一陆转换过程
第三节 奥陶纪伊尔施-三卡俯冲增生杂岩带
一、主要构造单元特征
二、俯冲增生杂岩的形成时代
三、洋-陆转换过程
第四节 贺根山-大石寨石炭纪结合带
一、岩块特征
二、变形基质
三、早石发世-晚石炭世侵入弧
四、晚石炭世火山弧
五、晚石炭世弧前盆地
穴、主要岩块的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
七、地块残块
八、俯冲增生杂岩带形成时代
九、洋-陆转换过程
第五节 突泉-黑河石炭纪-二叠纪俯冲增生杂岩带
一、岩块特征
二、岩浆弧
三、俯冲增生杂岩基质
四、弧盆系地块残块
五、弧前、弧间、弧后(残余)盆地
六、突泉-黑河俯冲增生杂岩形成和演化时间
七、洋-陆转换过程
第六节 西拉木伦对接带
一、巴彦锡勒-牤牛海俯冲增生杂岩带
二、白音昆地-乌兰达坝俯冲增生杂岩带
三、柯单山-西拉木伦俯冲增生杂岩带
四、柯单山-西拉木伦俯冲增生杂岩带弧盆系及基底分布
五、西拉木伦对接带形成时代
六、西拉木伦对接带的洋一陆转换过程
第四章 古亚洲洋东段构造演化
一、大兴安岭地块群变质结晶基底形成时期
二、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泛冈瓦纳大陆汇聚、原古亚洲洋演化时期
三、寒武纪-中三叠世时期
第五章 结语
一、海拉尔-盘古北东向俯冲增生杂岩带
二、头道桥-新林北东向俯冲增生杂岩带(结合带)
三、伊尔施-三卡北东向俯冲增生杂岩带(结合带)
四、贺根山-大石寨结合带
五、突泉-黑河北北东向俯冲增生杂岩带(结合带)
六、西拉木伦二叠纪对接带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