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社会艺术心理学》: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自夏以来由诸侯分封制转变为郡县管辖制政治管理体系的封建王朝,是帝权时代和帝权文化的形成时期,也是人性得到尊重的大解放历史时期,更是打破神权体系走向人权探索的时代。秦帝国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政治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开端,也是帝制政治体系的形成和发端时期,此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以及帝制政治体系始终贯穿了中国封建主义历史文明时期的始终,并形成了中国封建主义帝权思想体系,历经汉(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几个王朝阶段,一直到公元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并形成旧民主主义思想时期。大致可理解为,秦汉时期是初始阶段,隋唐时期是发展阶段,宋元时期是高潮阶段,明清时期是衰落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包含两个过渡阶段,即初始阶段向发展阶段过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阶段向高潮阶段过渡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封建主义帝权文化也应该经历了秦汉封建主义文化,隋唐封建主义文化,宋元封建主义文化和明清封建主义文化四个发展时期,而且在每一个发展时期其文化特征出现同一性时代特征,也就是说,凡在帝权历史时期每一王朝所创造的文化都具有帝权性质,都是体现和反映帝制体系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总体来说,就是体现和反映帝制体系的国家意志和文化意志。比如,秦汉文化以儒法思想为核心,体现和反映秦汉帝制体系的国家意志和文化意志;隋唐文化以儒释思想为核心体现和反映隋唐帝制体系的国家意志和文化意志;宋元文化以儒道释思想融合为核心,体现和反映宋元帝制体系的国家意志和文化意志;明清文化以民族思想为核心,体现和反映明清帝制体系的国家意志和文化意志。这里我们应该明确一点,这是以历史学的观点而非考古学的观点,按照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而论,再依据目前考古工作的进展程度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我们知道,当某一种先进社会及其社会体制存在的同时,旧有社会模式或体制在未纳入先进社会体制内的情况下依然存在并继续向前发展,直至被先进社会体制所同化或被先进社会文明所代替。社会文明也是如此,文化发展更是如此!比如在史前晚期先进文明出现的同时,史前早期的旧有文明同时存在并发展(此时期并没有社会体制或文明一说,这里暂时称史前文明是由于考古学和考古工作的进展迅速,“文明”一词的外延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奴隶社会时期,史前社会生产生活模式也依然存在并发展,它们不接受先进社会体制或社会文明,依然保持原有的社会模式;封建社会时期,可能存在史前文明、奴隶社会文明体制并发展,同样,它们不接受先进社会体制或社会文明,依然保持原有的社会模式,史前文明继续发展,奴隶文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可能同时存在史前社会模式、奴隶社会模式或封建社会模式并发展等等,也同样,它们不接受先进社会体制或社会文明,依然保持原有的社会模式,史前文明、奴隶文明、封建文明继续发展,甚至于一直发展到现在或者更远。比如在中国,1949年之前就曾经在西藏、新疆、内蒙古以及西南部分少数民族都存在农奴社会模式,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好长一段时间某些偏远山区还存在封建社会模式等。因此,可以说封建主义社会体制及国家体系与自夏以来中国进入历史时期或文明时期的夏商周奴隶制社会及国家体系共同书写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可以说,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实质上是神权时代和帝权时代的文明。这里我们必须明确,文化流播的主要方式或手段并不一定依赖于国家政策,而主要靠战争以及战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流民的逼迫迁徙、政治流放等原因,它们首先将先进思想或先进文明通过民族融合以及文化渗透改变了原有管理模式或文化体系,当国家建立并稳定之后,文化流播才主要依赖于政治,比如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国家的统一,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要支柱,奠定了中国农业大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农耕生产力,进而持续形成农耕意识或者说是土地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最终成为中国发展的主体意识并成为发展农耕文化的主要依据。此时期所体现和反映的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以韩非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至上,而实现其的是秦帝国的君主专制,但其所依据的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自然经济所产生的功利主义思想不同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功利主义。由于这种功利主义的蔓延和发展,使得秦帝国的政治欲望和具有一切的能力远远超越了先秦时期的奴隶制政治体系下政治管理者具有一切的程度,进而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极限,并且造成帝权和民权为地权的所属的社会矛盾,导致秦帝国在很短时间走上灭亡的道路。可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生产力极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根本,也是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存留或改换的决定性因素。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