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入围戈登•伯恩奖、奈德•凯利奖短名单,入围布克奖、都柏林文学奖、英国历史作家协会金冠奖长名单,获《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卫报》高度评价。
2. 一本真假不辨、难以定义的书中书,2条主线×3个人称×5本笔记=N种解读。悬疑小说、纪实文学、医生手记、历史小说、个人传记、心理剧……《寻找丽贝卡》都是,也都不是。本书沿两条线展开,一条是对精神病学家布雷思韦特的研究,一条是化名“丽贝卡”的女孩的日记。看似互不相干,实则暗暗交织;看似真人真事,实则亦假亦真。三个人称都在向读者诉说,但不到最后一刻,请不要相信任何一个。
3. 在精神科医生和病人的猫鼠游戏背后,追问着何为正常、何为自我、何为真实的终极问题。扮演丽贝卡的女主人公追凶不成,反被这个假身份吞噬而陷入抑郁;布雷思韦特给别人做咨询时妙语连珠,自己的亲情、爱情、友情却一塌糊涂。医患双方,究竟谁更正常?戴上面具和脱下面具,哪个身份才是真正的自我,哪种生活方式才算得上真实?所谓“自我”只能有一个吗?所谓“真实”真的存在吗?不要着急回答,因为翻开本书之前和读完之后,你的答案未必一致。
4. 重回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一睹战后风云变幻的伦敦。垮掉的一代、披头士乐队、反精神病学运动、摇摆的六十年代、以赛亚·伯林、德克·博加德、《蝴蝶梦》、《局外人》……作者对英国历史信手拈来,将真实的时间空间、市民生活、流行文化、社会思潮等无缝嵌入故事之中。他精心的布景让人不禁恍惚,仿佛本书的每一个字都真实发生过。
人生如戏,我们都在扮演另一个人,书中演戏的主角,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假“丽贝卡”在生活中是个规矩内向的淑女,在日记中却对自私、大胆、暗黑的想法毫不掩饰;布雷思韦特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原来只是为了隐藏脆弱和自卑。人生在世,我们都免不了演戏;看书中人演戏,是为了照见自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