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文豪父亲的光环,走向世界文坛
太宰治之女津岛佑子,代表作中文版首次面世
一个“不完美母亲”的呼喊与细语,母亲不是怪物,也不是天使
◎日本当代重要女作家津岛佑子,大江健三郎、安吉拉·卡特、朱天心、赖香吟、伊藤比吕美力荐,曾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有力候选人。
·川端康成文学奖、谷崎润一郎奖、大佛次郎奖……包揽日本大部分重量级文学奖项,作品被译成英语、法语、德语、韩语、泰语等多种语言……《纽约时报》《纽约客》《波士顿环球报》《卫报》等10余家媒体一致盛评。津岛佑子被誉为“女性心理考古学家”,她的小说是林奕含生前的爱书。
◎荣获首届野间文艺奖新人奖,入围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科克斯文学奖,入选文学网站Literary Hub“我们最喜欢的50本年度好书榜单”。
·想象一下,《坡道上的家》女主选择离婚,或者,是枝裕和《无人知晓》里的母亲选择留下来,她们会和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
·新晋单身母亲的一年育儿光阴,失去与重生、欲望和蜕变,一次目眩神迷的阅读体验。当男人缺席、消失,女人能否轻易地寻回主体性?
◎始终在寻找光的人无须隐藏,对她们来说,每个角落都会是“光的领地”。
·封面幻蓝澄澈,如驻足窗台远眺城景,迎接四面八方投来的光线。
·篇章页如一张张朦胧感光片,无时无刻你都能找到光,在身边、在梦里。
什么样的母亲会梦见女儿的“死”?
什么样的母亲会把孩子丢在公园里?
工作之余没完没了的家务,噩梦连连的不眠之夜,都令《光之领地》中的这名母亲疲惫不堪。邻居抱怨房屋漏水,丈夫不同意离婚,女儿任性发脾气也逐渐发展成每日例行的“狂怒”时刻。她不禁自问:“为什么只有孩子的哭闹可以被容忍?”她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古怪和不负责任……
《光之领地》是日本文学界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主义作家津岛佑子的代表作,以其亲身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一名离开丈夫的年轻女子在一年时间里独自抚养年幼女儿的故事。小说最初于1978—1979年在日本文学月刊《群像》上每月一章,分12章发表,而后出版单行本。每章以光、水等自然意象为标题,精妙运用短篇连载式的创作手法。小说中的生活日常充满了光,时而让人欣慰,时而让人感到危险:透过窗户的阳光,公园里的斑驳光线,转瞬即逝的烟花,氤氲的路灯和神秘的爆炸——主角世界里的这些余光会在读者脑海中久久不散。这部细腻叙述女性寻求自立的作品,无疑会得到正在摸索“新人生”道路的女性的共鸣。
光之领地
这是一间四面都有窗户的屋子。
屋子位于一幢老旧的四层楼房的顶层。在这里,我带着幼小的女儿生活了一年。除了四楼的这间屋子,我们母女还可以独享楼顶的平台。一楼是一家卖相机的商铺,二楼和三楼分别隔成了两部分,租给了一家私营店铺、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和一家手工编织培训机构。那家私营店铺只有夫妇二人,做的是金饰品生意。他们应顾客的要求,把纯金制的徽章镶到盾牌或带框装饰画之类的物品上。只有三楼对着大街的那间屋子,在我入住的那一年里一直空着。有时,女儿夜里睡着后,我会悄悄地走进那间屋子,把窗户打开一条缝,从那条缝里眺望有别于四楼的风景,或者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踱步,那感觉就像身处无人知晓的密室。
听说在我搬来之前,这幢楼的房东一直住在四楼。这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很多事情。我知道为什么只能从四楼的屋子上到楼顶了;楼顶上修的那间宽敞浴室用着倒是挺不错的,我也知道了为什么楼顶的水塔和电视天线的日常管理顺理成章地成了我的事;我还知道为什么夜深人静时,等事务所的人都下班回家了,我必须下到一楼去摇下楼梯口的那道卷帘门。明白了这些以后,自然也就知道了对于住在四楼的我来说,哪些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这幢四层楼房挂牌出售时,当地有位姓藤野的知名女实业家把它买了下来。我是它更名为“第三藤野楼”后的第一个租户。对专门做房产生意的房东来说,这是她第一次接手有出租住屋的楼房。因房屋老旧,结构也不同于一般的住宅楼,所以房东很担心屋子租不出去,便把租金定得很低,想先试探一下市场行情。这么偶然的好机会让我碰上了。更巧的是,当时还是我丈夫的那个男人和房东一样,都姓藤野。结果,人们一直误以为住在四楼的我就是房东。
楼梯又窄又陡,爬到顶就是进屋的那扇铝门,铝门对着的是通往逃生楼梯的铁门。由于门前非常狭窄,进屋的时候,必须从楼梯上往下退一个台阶,或者踩在逃生楼梯的踏板上开门。说是逃生楼梯,其实就是一个与地面垂直、被固定在墙上的铁梯子罢了。要是真有什么突发状况,与其爬那个梯子逃生,抱着女儿滚下楼梯获救的可能性或许更大些。
然而,只要打开房门,白天房间里都充满了光亮。进门就是开放式厨房,地上铺着红色的地板,那红色使屋子越发显得明亮。眼睛习惯了阴暗的楼梯,在进屋的那一瞬间不得不眯起来。
“哇,好暖和呀!真漂亮啊!”
第一次沐浴在这间屋子的阳光下,女儿脱口喊道。她很快就要满三岁了。
“真的很暖和呢。太阳公公,真好啊!”
听我这么说,满屋子撒欢的女儿颇为得意地说:“是啊!妈妈才知道呀?”
阳光,那么充足,让我得以很好地保护了女儿,使她没有因环境的改变而受到影响。我真想拍拍自己的头,自我表扬一下。
紧挨着门口的是一个不足四平方米的小房间,像是储物间。因窗户朝东,清晨的霞光可以射入室内,我将它用作卧室。从这扇窗户望出去,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住宅中晾晒衣服的地方,还有比“第三藤野楼”更矮小的建筑物的楼顶。这一带是国有铁路的站前商业街,没有一幢带院子的房子。晾晒衣服的地方和楼顶上全部摆满了花盆,有的地方还放着折叠式躺椅,从高处望去,经常能看到穿着浴衣的老人躺在上面,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
朝南的窗户,除了这个小房间之外,与它并排的开放式厨房和另外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也各有一扇。窗外,越过一处老旧平房的屋顶,可以俯瞰到一条街道,酒吧、烤串店鳞次栉比。街道不宽,车流量却很大,总能听到此起彼伏的警笛声。
西侧,也就是这间狭长屋子的尽头,有一扇对着公交车道的大窗户,夕阳和噪声总是不由分说地涌进屋里来。窗下晃动着人行道上的黑脑袋,清晨,由那些黑脑袋汇成的人群流进车站,傍晚时分又流出车站。另一侧的人行道上,可以看见站在花店前的公交车站等车的人。每当有公交车和卡车经过,四楼的屋子就会晃动起来,震得橱柜里的餐具叮当作响。如果把三岔路和南边的小巷都算上的话,我和女儿搬入的这幢楼可以说正对着一个十字路口。不过,每天总会有那么几次十秒钟左右的寂静,这份寂静是由红灯以及被红灯拦下的车流营造出来的。只是,几乎是在你意识到那份寂静的同时,信号灯就变了,马上会传来风驰电掣般冲过路口的引擎声。那些等候绿灯的车子,总是那么迫不及待。
透过西侧的窗户,可以看见左手边有一大片日式庭院,绿荫环抱,据说那是昔日一位领主的宅邸。虽说只能看到树林的一角,但对我来说,那是一种非同寻常的绿。那抹绿,总会吸引住站在窗前的我。
目 录
光之领地
水边
周日的树
鸟之梦
声音
咒语
沙丘
红光
身体
地表
火焰
光素
津岛佑子是日本重要的当代作家。她的文字十分生动,在她笔下,再日常不过的细节也能使读者的内心受到震动。这个探寻女性生活真实样貌的故事没有感伤,更没有顾影自怜。
——《纽约时报》
津岛佑子是日本文学界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主义者。在这部优雅、令人大开眼界的小说中,残酷与温情并存,津岛描绘的身为母亲的压力与喜悦令人着迷。
——《出版人周刊》
丰富的碎片式梦境和记忆,充满光和水的意象,如视网膜上的残像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部作品会跨越国界,触动各国女性。
——英国《旁观者报》
可爱、忧郁……津岛的文字令人回味无穷。每一章都像一颗珍珠或一滴形状完美的水珠一样自如。
——《科克斯书评》
津岛佑子巧妙地关注女主人公的内心挣扎,最终令读者不仅对这个女人,而且会对缺乏社会支持的整个阶层的女性产生共鸣。在当今时代,母亲仍然常常被视为怪物或天使,而这部描写一个不完美的母亲努力为孩子提供美好生活的作品,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大西洋月刊》
短小精悍,但也光辉深邃。津岛是一位值得发掘的作家,文笔朴实无华而又非常“当代”,她讲述了一名处于社会边缘的女性试图应对生活考验的故事。一定会有全新的读者群,并为进一步翻译她那奇异又令人着迷的作品铺路。
——《明尼阿波利斯星坛报》
津岛的小说在创作当时的日本,非常超前地描写了父权文化下单身女性的挣扎和慰藉。
——美国《秃鹰》杂志(Vulture)
如果津岛还在世,或许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候选人。
——日本思想家、文学评论家 柄谷行人
在现代东京充斥着霓虹灯式的荒凉之中,津岛探索孤独、性、对爱的渴求和家庭的纽带。
——英国作家 安吉拉·卡特
已故的津岛佑子女士在离婚成为单亲妈妈之后,在孩子面前上演了种种情感纠葛。她告诉自己:“以这种方式卷入父母的人生就是为人子女的宿命。”
——上野千鹤子
津岛以散文式的语言将自己的文体逼迫到极限。语言到了极限就抵达了诗的领域。如此逼迫文体,艰难,更可怖,津岛竟做到了。
——作家、诗人 伊藤比吕美
《光之领地》具有埃莱娜·费兰特的《被遗弃的日子》中那种令人心痛的微妙阴影。
——国际艺术评论奖评委、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教授 埃米莉·拉巴吉
美妙的诗意,非凡的清新……具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特质。
——英国作家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我头一回阅读津岛佑子,跟我第一次阅读她父亲太宰治相同,虽是透过翻译,但绵绵不绝的文字力量跃上纸面,波动袭来。
——《印刻文学生活志》编辑 蔡逸君
首届野间文艺奖新人奖,入围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科克斯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