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兰•昆德拉是当今世界在文学地位和读者口碑上都广受赞誉的大师级作家,《庆祝无意义》是昆德拉间隔十年z新一部用法文写成的小说,几乎可以说是他最后一部小说,由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翻译出版奖得主马振骋先生翻译成中文。
★ 《庆祝无意义》堪称昆德拉小说的浓缩版,是作家“全部作品出人意料的概括。一个奇特的概括。奇特的收尾”。耄耋之年的昆德拉经历过人生种种,不可避免地带着所有的体验在写作,他更是将哲学带入到写作中,构建了一套叙述、哲学和梦幻相融合的小说对位法。昆德拉再一次展示了将三者对位融合的天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由好心情、梦和木偶剧串联的故事,传达出一种内敛的幽默:对权力的嘲弄、对个人成长史的追问、对男女之事的戏谑、对文明冲突的质疑,一切仿佛要增加意义的厚度,最终却揭示了无意义的本质。
★ 《庆祝无意义》篇幅小,叙事节奏迅疾,结构呈扩散状态,完全碎片化,但碎片与碎片之间,又有精巧的连缀,有着细密的针脚;时空转换(当下与历史);多重视角(主人公的登场,作者本人的介入);梦与现实,也就是荒诞的想象与真实的情景切换;思考性文字的变奏……《庆祝无意义》对小说形式是一种革新。
★ “我们z大的问题之一难道不就是无意义?”昆德拉给出了答案。通常认为有意义的、伟大的、崇高的、神圣的,可能是伪的,是假的,而以为无意义的,可能是最根本的、z真实的,是长存的——与虚无主义不同,昆德拉在质疑的是一个充斥着绝对意义、绝对价值观的世界,《庆祝无意义》可以回应现实的各式话题:
人生有意义吗?
意义 VS 无意义
进取 VS 退守
没有回报的努力
自嗨型人格 / 自虐型人格 / 讨好型人格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永远说着“对不起”的人生
面对生活的无力感、虚无感,我们怎么办?
拥抱日常生活
反抒情
所谓人设
价值观的确立
绝对、极端
时间过得飞快。幸亏有了时间,我们首先是活着,也就是说: 被人控诉、被人审判。然后我们走向死亡,我们跟那些认识我们的人还可以待上几年,但是很快产生另一个变化:死的人变成死了很久的死人,没有人再记得他们,他们消失在虚无中;只有几个人,极少数极少数几个人,还让他们的名字留在记忆中,但是由于失去了真正的见证人、真实的回忆,他们也变成了木偶……
无意义,我的朋友,这是生存的本质。它到处、永远跟我们形影不离。甚至出现在无人可以看见它的地方:在恐怖时,在血腥斗争时,在大苦大难时。这经常需要勇气在惨烈的条件下把它认出来,直呼其名。然而不但要把它认出来,还应该爱它——这个无意义,应该学习去爱它……我的朋友,呼吸我们周围的无意义,它是智慧的钥匙,它是好心情的钥匙……
大家在生活中遇见了,闲聊、讨论、争吵,没有意识到大家都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建立的一座座天文馆上远距离交谈。
第一部 主角出场
第二部 木偶剧
第三部 阿兰与夏尔经常想念母亲
第四部 他们个个都在寻找好心情
第五部 一根小羽毛在天花板下飘
第六部 天使堕落
第七部 庆祝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