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莎士比亚笔下的N种死亡方式(蛇咬剑刺和心碎)(精)/新科学人文库
0.00     定价 ¥ 6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06341
  • 作      者:
    作者:(英)凯瑟琳·哈卡普|责编:熊姣|译者:余梦婷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漫游莎翁戏剧,跳出剧情梳理书中人物的死因

*探索文学、艺术和科学中“血腥”的一面

*还原历史,重新伊丽莎白时代伦敦街头和剧场的真实情景


展开
作者简介

凯瑟琳•哈卡普 (Kathryn Harkup),化学家、科学传播者,也有“吸血鬼学家”的美称。在纽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著有《砷: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毒药》《制造怪物: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畅销书《砷》入围国际侦探小说界的大奖麦卡维提奖(Macavity Awards)和英国医学会(BMA)图书奖。

译者简介:

余梦婷,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译著有《吉尔伯特•怀特传:<塞耳彭博物志>背后的故事》。


丛书简介:

穆列尔•鲁凯泽曾说:“构成这个宇宙的不是原子,而是故事。”是的,科学也需要讲故事。“新科学人文库”是商务印书馆在科普出版上的一次新尝试,丛书继承了商务印书馆上世纪出版的“自然科学小丛书”等作品的选书思路,以新颖的思想和视角为切入点,以激发好奇心为基点,用有趣的故事将科学知识或科学的探索历程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系列图书定位有别于以图为主导的童书,也不等同于大学公选课或导论类教材,而是以培养和激发读者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为目的。期待这些新的视角和观点,能为初高中生和对科普人文感兴趣的青年读者及大众带来新的思考。


展开
内容介绍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角色有许多不同的死亡方法,这些情节至今仍让人震惊、悲伤、恐惧,就像400多年前这些戏剧在伦敦剧场首次上演时一样。这些死亡形式有多大程度的真实性,莎士比亚又是否有科学知识作为依据? 凯瑟琳·哈库普结合伊丽莎白时代的伦敦背景,剖析了莎士比亚笔下丰富多样的死亡方式。被蛇咬致死,是否像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平静?睡眠不足会杀死麦克白夫人吗?真的能把毒药倒进人耳朵里杀人吗?凯瑟琳调查了哪些实际事件可能激发莎士比亚的灵感,当时公认的科学知识有哪些,伊丽莎白时代的观众又会如何回应这些死亡场景。 全书以复原数百年前伦敦剧场(以及街头、刑场)和莎士比亚真实形象拉开序幕,逐一展示了伊丽莎白时代的大屠杀、毒药、剑术和流血事件,甚至是被熊咬伤的情况。
展开
精彩书摘

  《莎士比亚笔下的N种死亡方式:蛇咬、剑刺和心碎/新科学人文库》:
  死刑犯走向绞刑架,知道死亡将近,可能会有身体反应。当肾上腺素涌向全身时,他们会颤抖,甚至会抽搐、瘫软、昏倒,他们还会大汗淋漓,增加行刑难度。在炎热的月份,人体出汗多,如果绳结没有系好,死刑犯真有可能从套索中溜下来。
  1892年以前,所有绞刑都采用“短程抛落”(shortdrop)的方法。意思是在给死刑犯的脖子套上绳圈时,让他站在运货马车或梯子上,之后再移走,让犯人悬空。罪犯悬挂在绳子末端,直到死去。整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因人而异。在自身重量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死刑犯会慢慢死去,可能还会有亲戚朋友帮忙拉拽他们的双脚。另外,温度、绳子长度、绳结类型和打结位置也有很大影响。比如,绳结通常系在耳朵之后,但它经常滑开,要不就是系在喉头之前,以防止死刑犯大喊大叫,但这会延长死亡过程。
  极端情况下,如吊住脖子引发疼痛,大脑可以向全身释放化学物质,有效关闭痛感,设法保住性命。悬挂着的身体可能会停止抽搐和痉挛,但人不一定就死了。
  采取短程抛落的绞刑,死因看似很明显:肺部缺氧。但实际上,造成死亡的因素有好几个。挤压气管其实非常困难,因为它被坚韧的软骨环绕。不过,仍然有其他方式可以阻止空气进入肺部。比如拉紧脖子上的绳索,促使舌根上移,阻塞气管入口。
  不仅空气能否进入肺部会有影响,脑部供血的变化也能致命。脖子上主要的静脉,如颈静脉,比动脉更靠近表皮。静脉血压更低,也更容易受到压迫。在极端的压力之下,心脏会跳得很快,将血泵人大脑,维持大脑运转。而静脉一旦阻塞,血液就不能排出,只能在大脑中淤积起来。颅内压力可以增高到使大脑碎成浆状。颅骨内发生的情况可以清楚地反映在脸上,让人们看到被吊死者脸色变深,面部充血肿胀。此外,他们的眼睛可能会鼓出来,舌头可能会伸出来。根据当时的医学观点,罪犯此时仍然活着,因为心脏还在跳动,但谢天谢地,因为大脑损伤,他们很可能已经神志不清了。
  尽管多数罪犯在绞刑台上就断了气,但有证据表明,也有大量罪犯不是。根据19世纪30年代威廉•克利夫(William Cliff)的解剖记录,在35个绞刑案例中,有10个罪犯在被人从绞刑台上放下来之后,心脏仍在跳动。在伊丽莎白时期的英格兰,执行死刑的专业技术不会比19世纪更成熟,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在莎士比亚时代,受绞刑的人并不都是吊在绳子上时就死了。
  为确保从绞刑台上放下来的是死尸,而不是活人,可以查看受刑人的脸和手颜色是否变深、眼角膜是否浑浊、有没有呼吸或知觉。但并非所有绞刑都会有这些典型迹象。某些情况下,在颅内压力增加到能产生上述效果之前,犯人的心跳早已停止。
  绳子压迫颈部迷走神经,很快就会引起心脏骤停。这些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可以触发“迷走神经反射”,有时称为“迷走神经抑止”“血管迷走神经休克”或者“反射心脏骤停”。心脏功能迅速停止,意味着大脑没时间产生积血,所以面部不会呈现出颜色变深和肿胀。不过,相比用绳子吊死,这种反射效应在用手扼死时更为常见(见本书第五章)。当然,死亡可以是多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死亡的最后阶段,自主神经系统被激活,人体会排出臭烘烘的粪便。受刑者被吊了一阵之后,躯干会很苍白,但双手、双腿和双脚的颜色会非常深,几乎呈紫色,因为地心引力使得血液往下流,淤积在肢体末端。当亨利五世的军队走过时,巴豆夫的身体就悬挂在眼前,恐怖、发臭,警示着他们。
  ……

展开
目录

开场白
第一章 我们那鄙陋的剧作者
第二章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
第三章 您愿意医好您的病吗?
第四章 砍了他的脑袋!
第五章 谋杀,谋杀!
第六章 战争的猛犬
第七章 你们这两个遭瘟的人家!
第八章 最美味的毒药
第九章 生存还是毁灭
第十章 过分的哀戚是摧残生命的仇敌
第十一章 被大熊追下
收场白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