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苦恼集/契诃夫小说选集
0.00     定价 ¥ 31.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20129287
  • 作      者:
    作者:(俄罗斯)契诃夫|责编:李丹丹|译者:汝龙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上世纪五十年代,汝龙译《契诃夫小说选集》二十七册陆续出版,收入小说二百余篇。该选集每册取名活泼引人,便于携带阅读,影响深远。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修订重版该选集,采用汝龙先生生前据俄文版重新校订过的译文,以飨读者。

★方便携带,高质感触感膜封面清新亮丽,给你带来更好的阅读享受!

★随书免费赠送有声书!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剧作家,其创作对世界许多作家产生过影响。与法国的莫迫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有《变色龙》《套中人》《一个文官的死》等。

 

译者:

汝龙(1916—1991),曾用名及人,江苏苏州人。1938至1949年先后在四川、江苏等地担任中学英文教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无锡中国文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州东吴大学任中文系副教授。曾在上海平明出版社编辑部工作。1936年开始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译著有高尔基的《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库普林的《亚玛》、托尔斯泰的《复活》及《契诃夫小说全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集选收小说8篇。在《苦恼》里作者借马车夫的寂寞心情控诉了黑暗的社会;《我的一生》写出了一个富于理想,但性格软弱的知识分子的挣扎。……


展开
精彩书评

★在中国文学翻译界,汝龙翻译的契诃夫,最为传神地表达了原著的精髓。如同朱生豪之于莎士比亚,傅雷之于巴尔扎克,草婴之于托尔斯泰,汝龙对契诃夫的执着,使其成为契诃夫在中国名副其实的代言人。正如巴金所说:“他把全身心都放在契诃夫身上,他使更多读者爱上了契诃夫。”

★汝龙这位“个体单干户”翻译家,用四十年的时间,毕其一人之力,自学英语和俄语,翻译了契诃夫的全集。人们通过汝龙,认识了契诃夫的智慧与幽默;契诃夫通过汝龙,在中国读者心中扎了根。

★冯骥才曾提过一件汝龙翻译契诃夫小说的故事:“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一家出版社想出版契诃夫的作品,因与翻译契诃夫作品的专家汝龙谈不拢,便绕过汝龙,邀请了一些俄文专家,试译契诃夫的《套中人》。大家全都译这篇小说,为了看谁译得好。结果没有一人能够把契诃夫的味道译出来,最终还得去找汝龙。好像唱《失空斩》,只有马连良才是孔明的味儿”。

 

契诃夫创造了新的形式,因此我丝毫不假作谦虚地肯定地说,在技巧方面契诃夫远比我为高明!——列夫·托尔斯泰

 

作为文体家,契诃夫在我们当代的艺术家中是唯一掌握了“言简意赅”的高超艺术的。——高尔基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别墅区火车站的月台上,有一对新婚夫妇在散步。他搂住她的腰,她依偎着他,两个人都感到幸福。月亮从云层中探出头来,瞧着他们,皱起眉头:大概它心里嫉妒,为它那寂寞的而且谁也不需要的处女生活感到懊丧吧。纹丝不动的空气里饱含着丁香花和稠李花的香气。铁道对面,不知什么地方,有一只长脚秧鸡在叫。……

“多么好,萨沙,多么好啊!”妻子说,“真的,这简直跟做梦似的。你看,那个小树林显得多么安适而亲切!那些坚固而沉默的电线杆子多么可爱!它们,萨沙,给四周的景物添了生气,它们在说:那边,在一个什么地方,有许多人……有文明。……每逢清风轻轻地把奔驰的火车的响声送到你耳边来,难道你不感到高兴吗?”

“是的。……不过,你的手多么热!这是因为你激动,瓦丽雅。……今天我们的晚饭有些什么菜?”

“有冷杂拌汤,有仔鸡。……那只仔鸡够我俩吃的了。城里有人给你带来了沙丁鱼和咸鱼肉。”

月亮仿佛闻了一撮鼻烟似的,藏到云层里面去了。人类的幸福使它联想到它的孤独生涯,联想到它在树林和山谷后面那张孤零零的床。……

“火车开来了!”瓦丽雅说,“多好啊!”

远方露出三只火红的眼睛。这个小火车站的站长走到月台上来。那两道铁轨旁边,这儿那儿地闪着信号灯的灯光。

“我们把这趟火车送走,就回家去,”萨沙说,打了个呵欠,“我和你生活得真好,瓦丽雅,好得简直叫人没法相信!”

一个乌黑而可怕的庞然大物不出声地朝月台爬过来,停住了。半明半暗的车窗里闪过睡意蒙眬的脸、帽子、肩膀。……

“啊!啊!”一个车厢里传来说话声,“瓦丽雅跟她丈夫来接我们了!那就是他们!瓦丽雅!……瓦丽雅!啊!”

两个小姑娘从车厢里跳下来,搂住瓦丽雅的脖子。她们后面出现一个上了年纪的胖太太和一个又高又瘦的先生,留着白色连鬓胡子,随后是两个男中学生,身上背着行李,中学生后面是个女家庭教师,女教师后面还有个老奶奶。

“我们来了,我们来了,好朋友!”留着连鬓胡子的先生握了握萨沙的手,开口说,“也许你等急了吧!恐怕你在骂舅舅不来了!这是柯里亚、柯斯嘉、尼娜、菲法……我的孩子们!你们来吻表哥萨沙!我们全班人马都到你这儿来了,住上这么三四天。我想,我们不致给你们添麻烦吧?你可千万不要讲客气。”

那对夫妇看见舅舅和他一家人,吓得心惊肉跳。在舅舅讲话和大家互相接吻的时候,萨沙的脑海里闪过一个画面:他和他的妻子把他们的三个房间、枕头、被子统统让给客人们,那些咸鱼肉、沙丁鱼、冷杂拌汤一刹那间吃得精光,表弟们摘掉花朵,泼翻墨水,吵吵闹闹,舅母成天价讲她的病(绦虫病和心口痛),讲她在娘家原是冯·芬契赫男爵小姐。……

萨沙带着憎恨的神情瞧他的年轻的妻子,凑着她的耳朵小声说:“他们是来看你的……见他们的鬼!”

“不,他们是来找你的!”她回答说,脸色苍白,也露出憎恨和气愤的神情,“这不是我的亲戚,是你的!”


展开
目录

目次

我的一生

苦恼

诽谤

无题

阿尔比昂的女儿

胖子和瘦子

功败垂成

别墅的住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