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特里·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文化研究
0.00     定价 ¥ 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6616203
  • 作      者:
    作者:贾洁|责编:韩立霞
  • 出 版 社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贾洁,江苏如东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先后在美国杜克大学亚太研究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文系担任长期访问学者。主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学基础理论。出版有个人专著《从批评到大众批评》、译著(合译)《批评家的任务——与特里·伊格尔顿的对话》。
展开
内容介绍
  《特里·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文化研究》指出,伊格尔顿爱尔兰研究的涉及面较为广泛,但主要侧重研究爱尔兰文学,而该书对爱尔兰文学发展中的去殖民化过程,做了较为集中且精到的分析。在传统所谓的“西方文学”或具体的“英国文学”的认知框架中,叶芝、王尔德、乔伊斯等被宽泛地视作杰出的“西方作家”或“英国作家”,而从现代殖民化过程看,他们又首先是不同于英格兰的“爱尔兰”作家,并且在爱尔兰反殖民化、去殖民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该书指出,“文化殖民的剥削性和压迫性逼迫爱尔兰民族主义呈‘揭竿’之势。由叶芝领导的爱尔兰国内的文艺复兴是文化语境中民族主义去殖民化方案的dian峰”。叶芝的这种文化形象及其意义,在传统的西方文学史研究框架中是较少被关注和分析的。历史发展地看,曾经发生在“第二世界”的一些反殖民化运作和策略,同样被运用在后来“第三世界”的反殖民化运动中。
展开
精彩书摘
  《特里·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文化研究》:
  斯威夫特开启的是关于主体结构的问题,这也是小说的主人公格列佛在自传这个巨大反讽的领域内提出的问题:当主体话语自身成为诸多物质决定因素的压抑的产物时,主体的话语如何才能指明这些因素?斯威夫特采取了让意象获得自由而进入多价态的策略,扰乱能指,从而使得权力持有者的俯瞰性被置于幽默激进主义讽刺的质疑之下。这种乌托邦想象固然是情绪的一种宣泄和释放,同时这样的描写也是仪式性的脱冕加冕过程。“加冕和脱冕仪式的基础,是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的核心所在,这个核心便是交替与变更的精神。”②这在小说《格列佛游记》的文本内外被一览无遗。
  从作家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觉察,深刻的悲剧意识是爱尔兰人思想中不可清除的底色;对悲剧意识的超越,便表现为走出受难的心理预设的狂欢想象。狂欢不仅仅是解构,使现存的权力结构显得异化和独断,它也释放了一种潜能,使狂欢的间离效果成为既解构又重构的辩证的意象。这种手法在后来爱尔兰的去殖民化创作中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发挥。从19世纪初期的哥特派作家马图林、谢里丹到文艺复兴前后的王尔德、叶芝,他们的作品不乏“超自然”的魅力。
  如,身为爱尔兰19世纪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的威廉·卡尔顿,来自贫穷的农民家庭,自学成才,长篇小说《瓦伦丁·麦克拉契》是他成为民族主义者的证明书,有大量的关于爱尔兰秘密社团和党派活动的描写;另一部《黑先知》被认为是他写得最好的长篇小说,细,致描述了大饥荒时农民的苦难;他的短篇小说集《爱尔兰农民的特征和故事》,深受读者欢迎,并得到马克思的称赞。伊格尔顿认为,这些短故事展示出了人类学的趣味。“如短篇《拉瑞·麦克法兰的守灵》从常规的说教情节开始,即一对勤劳的农民夫妇与一对下场可悲的懒惰夫妇的对比,但随后便转到对守灵周围的林林总总的狂欢习俗的详尽描述,相信这不会缺少英国读者的关注,因为他们对离奇有趣的爱尔兰守灵方式感到着迷。”能够开始文化渗透与反渗透之间的角逐,这意味着可以想见的平等正在到来。列维一斯特劳斯指出,文化除了由于远离而造成的不同外,还有由于靠近而具有的差异,因为“渴望有别于人,渴望作为自我存在。许多习俗的产生不是由于某种内部的需要或有利的偶然事件,而仅出于为了区别于那些相对邻近的社群的愿望”。
  不管是个人的狂欢想象,还是集体想象的狂欢;或者说,爱尔兰风俗与其文学中的这些描写,不管是自发的爱国,还是作为民族主义者的自觉抵抗,反宗主国殖民的道路正渐行敞亮。伊格尔顿不无欣喜地发现,对爱尔兰来讲,“如果艺术是对霸权的粗野方面的抵制,那么它也是从容不迫的自我放纵的扩展”。这种形势的生成,从伊格尔顿的研究中可以归纳出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物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次与爱尔兰人本身的思想特质密切相关。
  “爱尔兰哲学之父”、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托兰德是“泛神论”的代表,最早提出并使用“泛神论”一词,宣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世界的一部分,都包含在一个赋有完满理性和永恒的理智的自然中”,这种宇宙理性即世界灵魂,亦即上帝,“弥漫整个物质的上帝遍在于大地、海洋和太空深处”。泛神论观点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认为上帝是凌驾于世界之上的第一因,而是存在于物质之内。另一位贝克莱大主教是爱尔兰哲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正如“我思故我在”是勒内·笛卡尔哲学的代名词,贝克莱的哲学是与“存在即被感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贝克莱与笛卡尔一样,都把思维与在感知的心灵当作哲学的中心课题。贝克莱笃信万物有灵论,对精灵和鬼魂怀有信仰,认为人、动植物和自然界的事物,不仅有被感知的特征,而且还具有特别鲜活的灵魂。伊格尔顿说,贝克莱的万物有灵论源自古代哲学,而古老的盖尔族便是源头之一。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突破既定文类的规约
第一节 “剽窃”作为重演和表达
第二节 远离英国经验的写作
第三节 以言行事的维度与展开

第二章 无法摆脱的实用理性精神
第一节 去殖民化:历史浮沉中的心理建构
第二节 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归途与起点

第三章 超越受难的悲剧意识
第一节 走出心理预设的狂欢想象
第二节 爱尔兰性格对宿命的游离
第三节 边缘人在边缘的智慧

第四章 主体精神思想中的客观性
第一节 寻求“形式的政治”
第二节 道德与自由审美的文学呈现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