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在撒哈拉(一位人类学学者的另类旅游实践手书)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63362
  • 作      者:
    作者:蔡适任|责编:朱筱婷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卖点

1.积极正向的价值导向——早在气候变迁成为全球话题之前,常年干旱就让撒哈拉失去大片良田,也让游牧民族不得不举家走入观光业。但当观光业成为经济命脉,观光胜地梅如卡因应国际旅游日渐茁壮,带给瑰丽绝伦金色沙丘的冲击也益发加剧。本书描写了作者艰辛而有意义的工作历程和充满活力的个人生活,展现了作者从文化人类学的专业视角、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生态旅游的工作经验以及从女性独特的生活感知出发对诸多问题的观察和思索,兼具艺术欣赏和思想启迪的价值。不同于同类作品以描写当地文化和传统民俗为侧重的维度,本书进一步展现了撒哈拉沙漠真实的自然生态现状和人文环境,表达对地球家园的关切和责任感,是蕴含浓厚人文情怀和生态意识,有深广的现实意义。

2.紧扣旅游、异域风情等热点,具有市场性——本书贯穿沙漠小镇梅如卡的旅游日常,辐射撒哈拉绝大多数旅游胜地,穿插了对撒哈拉众多旅游热点城市的简要介绍以及对撒哈拉各地风情、风土、风俗、植被、饮食、服饰、历史、现状等地理、人文景观的微雕。

3. 沙漠的故事中蕴含人生哲理——本书在叙述作者自己的故事的过程中,穿插对当地人的描写,既有“外来者”在当地的奋斗史,也有“在地者”在沙漠中的挣扎人生或康庄生活,不同观点、视角、故事使得本书具有丰富的意涵:人之为人的自我意识以及人应该如何对待人生、自我以及自然。在这个意义上,本书的话题超越生态、旅游、生活等现实层面,直击“生而为人”的生命本质。

4.女性励志之作——“献给撒哈拉,让我得以慢慢拼凑起自己的名字。”本书讲的是作者在沙漠里作为“异族媳妇”和观光业从业者的双重身份所观察和体验到的真实生活;她对日益恶化的沙漠生态与在大漠深处生活的贫穷弱者所采取的个人微小行动和经历的心路历程。总之本书以特定的生活历程和所见所感,书写独立女性别具一格的生命故事,坚定的意志和不惧困难开拓事业的勇气,是一部女性励志的传奇。 

5. 人类学视角的深入浅出的专业叙述——流畅的文笔和专业的学术训练,女性的温柔细腻与理性深邃的思考,使得本书在探索自我层面和生态、旅行、游牧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有别开生面的感觉。蔡适任透过早已内化的人类学之眼率直并陈在地视角与外来观点,从多重角度剖析沙漠现况,本书充满了她常年蹲点沙漠深处的宝贵记录与深刻反思,是一本放眼全世界都少见的重磅级撒哈拉当代见闻录。


编辑推荐

1.“献给撒哈拉,让我得以慢慢拼凑起自己的名字。”

种树、护树、凿井、开旅店,日常人生的背后是关于人与环境,当下与未来,生存与损耗,欲望与绝望的极致思考。

2. 本书忠实道尽现今撒哈拉的真实困境,从脆弱的自然生态饱受过多的观光客与垃圾摧残,到观光业如何大幅影响传统游牧文化。蔡适任透过早已内化的人类学之眼率直并陈在地视角与外来观点,从多重角度剖析沙漠现况,本书充满了她常年蹲点沙漠深处的宝贵记录与深刻反思,是一本放眼全世界都少见的重磅级撒哈拉当代见闻录。

3. 把坚韧的爱献给沙漠! 

金鼎奖作家洪震宇撰文推荐

用在地视眼探究和实践,用温情文字叙述和描摹,挑破沙漠风情背后的残酷现实。


展开
作者简介

  蔡适任,法国社科院(EHESS)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学博士,第四届(2014)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报道文学首奖获得者。著有《管他的博士学位,跳舞吧》《偏不叫她肚皮舞》《鹰儿要回家》《人在撒哈拉》《娑婆撒哈拉》等。

  旅居摩洛哥,开办民宿“天堂岛屿”,勠力推动撒哈拉深度导览、生态旅游与沙漠种树等行动,以回应气候变迁下的我们的时代。


展开
内容介绍
“这片寂静无声的广袤无垠,让我真实感受到盖亚的爱与温柔。” 蔡适任踏上撒哈拉时才找到了此生的归属,然而撒哈拉已不再是人迹罕至之地。 早在气候变迁成为全球话题之前,常年干旱就让撒哈拉失去大片良田,也让游牧民族不得不举家走入观光业。但当观光业成为经济命脉,观光胜地梅如卡因应国际旅游日渐茁壮,带给瑰丽绝伦金色沙丘的冲击也益发加剧。 本书忠实道尽现今撒哈拉的真实困境,从脆弱的自然生态饱受过多的观光客与垃圾摧残,到观光业如何大幅影响传统游牧文化。蔡适任透过早已内化的人类学之眼率直并陈在地视角与外来观点,从多重角度剖析沙漠现况,本书充满了她常年蹲点沙漠深处的宝贵记录与深刻反思,是一本放眼全世界都极为难能少见的重磅级撒哈拉当代见闻录。
展开
精彩书摘

缘起

 

 

若说撒哈拉是三毛“前世的乡愁”,它则是我渴望在今生实践梦想的“应许之地”。

我天生有个不安分的灵魂,极度渴望自由,人生大半辈子,无尽漂泊,脚不着地,如同一朵飘浮天空的云。直到一脚踏进撒哈拉,竟有了归乡感,只觉自己与这片大地有所联结,即便云儿四处来去,仍在地球天空里,那片寂静无声的广袤无垠让我真实感受到盖亚的爱与温柔,而我愿化作雨滴降落,让井水满盈,孕育生命,滋润棕榈树,我的弟兄们。

二○一○年,教舞的挫折让我决心暂离台湾,加入浩然基金会国际志愿者计划,前往摩洛哥人权组织工作,因而接触“另类全球化”(altermondialisation)运动,也因而走入撒哈拉,见着沙漠的美好如何被气候变迁与观光业荼毒,很是忧心。我同时是个热情的理想分子,拥有过度旺盛的批判神经,却也务实地问自己能否为我深深眷恋的土地做些什么。

法国诗人Paul Éluard(艾吕雅,1895— 1952)曾说:“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但就在这个世界当中。”这句话成了另类全球化的口号。

我告诉自己,光是忧心或批评无法改变既定事实,那么就回撒哈拉,在撒哈拉、在不尽如人意的现实里,试着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有着“另种可能”的道路。舞蹈是一场祈祷,时时刻刻于日常生活这圣殿里进行着——这是我放下舞蹈,走入沙漠前,舞蹈教会我的事。带着这份知晓,回到沙漠,我让自身生命随着诡谲多变的世间有为法即兴而舞,感受着心中那一个如如不动。

沙漠的富饶绝美不在于物种数量的丰沛,而是那份坚忍不拔且无处不在的生命力。即便干旱苦绝,生命依旧在,只是静待水来。涓涓雨滴让棕榈树得到滋润,得以庇荫万物,让万物热闹一整座沙漠的静谧。而生命得以在沙漠延续的奥秘,正在于系统的循环生生不息。

我试着成为沙漠生命循环系统里的一棵树,推过多场计划,实践梦想的同时,也不得不自我调整甚至妥协以适应现实环境。甫回沙漠,好友M提醒我:“这辈子,不再需要成为孤单的

烈士,愤怒的知识分子,热血的理想家。只要真实地抱着温柔的心,创造分享感谢生命本质中的美好。也许你的计划会变动,然神圣计划会自然流动。”

灵魂深处对撒哈拉的祈求始终如一:“请将我变成一片沙漠,请让我的爱如同沙丘里的沙粒一样多,请让我如同天空里的云彩一般瑰丽自由。”

 

这条在撒哈拉的独特道路得以铺陈,仰赖诸等善因缘的汇聚。

来自浩然基金会的机缘,让当时遭逢困顿挫败的我,无意间走入摩洛哥,得以被撒哈拉丰沛的自然力疗愈,有了“重新做人”的力量,进而开启“另类全球化”的思索与实践。在摩洛哥人权组织服务期间,幸得上司慕禾的信任,给我最需要的自由,放手让我独自前往撒哈拉探索,引导我将气候变迁与另类全球化放入核心议题,为我后来在撒哈拉的梦想计划奠定独特的根基。

数年后,在集资平台识与不识者的赞助下,撒哈拉梦想计划得以起步,当一切都还只是蓝图时,人世间便有识与不识者给予最重要的信任与支持,让我深深感念在心。带着这份支持与信任启程,尔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挫折与诱惑,让我都能不忘初衷。

挚友Eva与Edith不时听我唠叨沙漠生活之苦,让我因被理解而得到安慰与继续走下去的气力。 Lindy 与Peter更是这场计划背后最坚定的战友,不以成败论断一场行动的价值,永远只给予最真诚的理解与最单纯的支持。

满是冲突的混浊尘世里,幸有M适时提点,让我在对抗着什么、实践着什么的时候,还能不忘于自身内在做工,守住那份初衷与真诚的心。

感谢我的家人,向来允许我以我如是的样子活着。感谢我的“业力伙伴”贝桑,或许我们不是彼此最适合的人,一份原初自发的情感却让我们共同走过整个冒险、探索与实践历程,或冲突,或纠葛,当一人转身离开,另一个人随即跟了上来,而离去那人终究折返。

这本书分享的与其说是“成功经验”,其实更是理想与现实的拉扯与无尽的冲突,是如何面对失败、响应失败,因为爱而能不放弃希望地寻找解方的过程,在无边无际无痕的沙丘上,步步踩出属于自己的灵魂归乡路。

 

 

烈日下

 

 

游牧民族格言有云:“沙漠无法被言说,只能去活过。”

一个骄傲的人,肯定将因沙漠而折损,我想。

沙漠的瑰丽富饶与无情残暴并具,所有游牧民族的一生,莫不时时刻刻蒙受沙漠的严酷考验,关于“生”。

沙漠冬季温差极大,夜里总得盖上数条毯子保暖,白天说不上冷,然风一吹,却也让人忍不住颤抖地拉紧披肩衣裳,这时若能走入阳光中,身子随即暖和起来。每年自初夏始,日一升,白灿灿的阳光遍洒大地,热气直逼人往帐篷、树荫、屋舍与洞穴躲,却依然可在所有缝隙角落里发现光与热气的存在,总得等到日落后,暑气渐散,人们这才纷纷走出帐篷,围坐沙地聊天,享受夜风带来的些许凉意。

不知不觉中,来自岛屿的我,竟也爱上沙漠与阳光,即便太阳不时晒得人发疼,即便每年总有人于酷夏丧命,只要阳光不在,心便忧伤。是阳光让大地有了色彩,黑夜只因光不在。

我好爱阳光在沙丘上幻化出各种色调,清晨时的淡粉,正午时的金黄,黄昏时的艳红,同样的沙丘,不同时段与天候,颜色与姿态不曾重复。若刚下过雨,雨滴在沙丘上刻下皱纹般的痕迹,金黄艳红色调瞬间化为深棕,让沙丘霎时苍老浑厚。

总有些天,太阳晒得人发昏,无论头巾衣物如何包裹遮蔽,仍无力阻止阳光如针般地刺痛全身,空气干燥酷热得让人即使饮尽水壶里最后一滴水,仍无法稍稍滋润正闹着旱灾的口舌身躯,骆驼羊只疲惫地趴在眼睛无法直视的阳光里,热气自天空蒙头洒下,石头晒得烫人,坚硬的地面缓缓吐出所有来自烈日的能量,热气蒸腾的沙漠一片死寂,不见任何生命迹象,但若倾耳聆听,仿佛在太阳烧灼大地与土地龟裂的细微声音里,夹带动物躲在暗处的喘息。

阳光射出的一道道光束刺入每个毛孔,穿透身躯,连带吸干身上所有水分,让人像颗挂在树上的劣质椰枣,枯得起皱,皱得外皮都掉了一层,果肉干扁扁地与果核分离,焦薄无味,就连平日见椰枣就欢喜的骆驼都不屑张嘴。原本鲜嫩的绿草早焦黑了,骆驼羊只又饿又累又渴地动弹不得,体质娇弱些的,往往一趴下便再也起不来。这时还活在沙漠深处的游牧民族总得牵着驴子,忍受烈日烧灼,前往远方的井汲水,除了盥洗饮用,更是为让骆驼羊只有水喝,降低牲口损失。

好几次,烈日灼身,让人以为自己将被晒成一具干尸,轻轻一碰,便散成一地黑色碎石。

有一回,再无法忍受沙漠热气与烈日的我,单纯当作尝试一个好玩的游戏,试着在高温干燥拥抱全身时,任由热气进入自己,成为整体存在的一部分,闭上眼睛,让热流缓缓进入心坎

里,流向胳臂、手肘、手腕与手掌,挥挥双手,想象这是太阳的光芒。再度深呼吸,让热流走入腰、腹与臀,摆摆身子,想象这是太阳的中心。接着缓缓吐气,让热流往大腿、膝盖、小腿、脚踝与脚掌延展,双脚踏踩踢,想象这是太阳的灿烂。刚开始只觉得吸气吐气间,满口热气与沙尘,让人几乎无法呼吸。不一会儿,我慢慢抓到要领,隐微而真实地感受到热气如丝一般地进入皮肤里,细细缓缓流贯全身,让身子干枯得和劣质椰枣一样,却同时让人化作太阳与万物的一部分。

不知不觉中,我流了 一身汗,热风一吹,身子瞬间凉了下来,眼前景物忽而清朗,就在这样的一刻,阳光、热气、汗水与风突然有了不同意义,那是来自神的创造。热风持续席卷沙漠,愈吹愈烈,在分不清究竟是热气逼人抑或身上汗水迎风的清凉更为滋润的恍惚间,竟觉自己与风、与沙、与太阳及热气真真实实毫无二致。

这样的感悟若非经过游牧民族提点并在撒哈拉持续练习,还真无法成为来自岛屿的我的真实生命领悟。

若说艳阳曝晒日日宣告着沙漠的广袤残酷,突如其来的沙尘暴便是瞬间逼使游牧子民不得不在大自然面前谦卑低头臣服。

每年春夏是沙尘暴好发季节,有时上午天还正清朗呢,就几朵白云儿飘浮在蓝蓝的天,不一会儿,风势渐强,灰白厚云从远远的地平线迅速席卷过来,强风夹带沙粒碎石,拍打得棕榈树发出清脆声响,须臾间,黄沙弥漫天际,能见度极低,狂风卷起沙粒,让人无法呼吸,睁不开眼,泪水直滴。若这场沙尘暴恰巧带雨,气温便会骤降,而那雨打在身上脸上,力道宛如坚硬碎石,打得人又冷又疼!有经验的牧羊人一见远处蓝天开始转灰变白且风势骤增,便知沙尘暴即将来袭,急忙赶回羊群,人躲入帐篷。沙尘暴一旦卷起,有时不过数小时便止,有时可得疯狂吹上好几个昼夜。

而沙丘不断移动,甚至累积扩大,真可谓一大无解难题。广袤巨大沙丘景观壮阔瑰丽,是珍贵独特观光资源,却也侵蚀可耕种土地,严重时甚至掩埋住宅,危害居民生存。在沙漠,风力吹移、堆积、固结物质,持续作用下,沙粒堆积成丘,形成特殊地貌,即为沙丘,形状或如小山丘,或垄状堆积,高度从不到一米到数十米皆有,特殊情况下,甚至可达百米,形成巨大沙丘,常见于荒漠与半荒漠地带,亦可见于海边、湖滨乃至河岸等。

多数沙丘因风吹袭而不停移动,依照流动速度,可约略分为固定、半固定与流动沙丘,有植物生长的沙丘较不易移动,裸露的沙丘往往因风吹袭而流动,掩埋耕地、屋舍与道路。干旱来袭,植物枯死,沙尘暴发生频率大增,土地沙漠化加剧沙丘对人类居住地的侵袭,也是这些年沙漠居民面对的难题之一。

沙尘暴不断朝部落所在地袭来,加剧沙丘移动速度,此乃人力无法改变的大自然现象,近年则因全球气候变暖与干旱,沙漠持续扩大,土地越来越干燥,含沙量遽增,沙漠卷起的风也越来越强烈,沙尘暴出现的频率激增,益发威胁部落存在。

眼见沙丘侵袭日剧,为保住绿洲与人类住所,近几年在国际组织协助下,摩洛哥政府在撒哈拉进行防沙堤建造工程,然而时机似乎已失,风沙早已成功夺走庞大的可耕地,而一块土地一旦为沙丘侵占,便难以恢复原貌。

修建防沙堤是目前所知最能有效防阻风沙掩埋农作物、道路与屋舍的方式。防沙堤由干枯棕榈树编织而成,筑起一道道墙。一座防沙堤面积不小,且只能以人工方式打造。迈哈米德(M’ Hamid)急需建筑防沙堤保护的区块就极为广袤,碍于资金人力,只能重点式地建盖在部落周围与道路一带,无奈风沙在沙漠永不止息。

防沙堤需不断定期维修,否则很快就会失去功用,然而碍于维修资金不足,防沙堤寿命大大缩短,应有效益减低。只需稍稍在迈哈米德防沙堤区域行走便会发现,防沙堤几乎已为沙堆掩埋,唯有邻近主要干道者维护状况较佳,以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






展开
目录
缘起
烈日下
种下一棵树
从土里长出来的“天堂岛屿”
观光商机VS.生态危机
我们不过是领路人
让商品成为一场文化交流
及时雨:P国际旅行社
大疫来袭
后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