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所谓伊人(精)
0.00     定价 ¥ 7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63775
  • 作      者:
    作者:唐晓渡|责编:陈建华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卖点

唐晓渡具有诗人与诗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是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诗坛各大思潮、事件、重大节点、诗学论争场景的直接见证人与参与者。其笔下记述的诗人与作家们不同于人们的刻板印象,而是颇具生活细节与趣味性,可读性极强,让读者从第一视角感受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对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历程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编辑推荐

《所谓伊人》是著名诗歌批评家、诗人唐晓渡的一部随笔散文集,记述了作者对自20世纪80年代初亲历的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的观察、思考和感悟,作品别具特色,体现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诗人的社会生活史和精神成长史,为理解当代诗歌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照视角,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唐晓渡,诗歌批评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4 年1月生于江苏仪征,1982 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和作家出版社,现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当代国际诗坛》主编。多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国当代诗歌,尤其是先锋诗歌的研究、评论和编纂工作,兼及诗歌创作和翻译。主要著作有诗论、诗歌随笔集《唐晓渡诗学论集》《与沉默对刺》《今天是每一天》《先行到失败中去》《镜内镜外》等,译作有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等,主编或编选各种诗选数十种。先后参与创办《幸存者》《现代汉诗》《当代国际诗坛》等诗刊。曾获“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教育bu名栏·现 当代诗学研究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批评家奖”等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所谓伊人》是著名诗歌批评家、诗人唐晓渡的一部随笔散文集。主要涉笔作者长期关注且交谊深厚的众多国内前辈及同代诗人,如杨炼、忆明珠、昌耀、北岛等等,也记录了与作者有重要精神关联的国外诗人、翻译家和汉学家以及一批当代小说家及其作品。记述了作者对自20世纪80年代初亲历的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唐晓渡置身当代中国诗歌变革和发展的前沿,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让读者从第一视角感受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对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历程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杨炼:

在水面上写字的人只能化身为水

 

有一只眼睛,在注视大海。

有一只眼睛,在中国,北京,西郊离圆明园废墟不远的一间小屋里。一张用半块玻璃黑板搭成的书桌,被窗外高大的梧桐树遮得终日幽暗。墙上,挂满从中国各地旅行带回来的面具,五颜六色,狰狞可怖,使小屋终获“鬼府”之称。也许,十年前你写下《重合的孤独》,已在冥冥中构思我,构思今天的谈话。也许,“今天之我”,只是那篇文章选中,或孕育出的一个对话者?同一只眼睛,又是不同的:在这里,德国,斯图加特的“幽居堡”,当森林的海,再次被秋天染红。我写下《因为奥德修斯,海才开始漂流》——十年前,被写进“现在”之内;另一个“我”,被写进“我”之内;一篇文章被写进另一篇文章之内;思想,被再次思想,重申一片空白——注视中,我的奥德修斯漂流之诗还远未结束。

是谁的眼睛?

是谁使“漂流”有了意义——海,还是奥德修斯?在我看来,是后者揭示了前者的距离。因为漂泊者,海的波动加入了历史。因为被写下,诗,有了源头。如此,诗人命中注定,不肯也不能停止:以对距离的自觉创造着距离。在中国,你写“把手伸进土摸死亡”(《与死亡对称》),黄土,带着它的全部死者,延伸进一个人的肉体;在国外,我写“大海,锋利得把你毁灭成现在的你”(《大海停止之处》),每天就是一个尽头,而尽头本身却是无尽的。从国内到国外,正如卡缪之形容“旅行,仿佛一种更伟大、更深沉的学问,领我们返回自我”。内与外,不是地点的变化,仅仅是一个思想的深化:把国度、历史、传统、生存之不同都通过我和我的写作,变成了“个人的和语言的”。通过一只始终睁大的眼睛,发生在你之外的死亡,就像无一不发生于你之内,一行诗之内:“用眼睛幻想 死亡就无需速度……草地上的死者俯瞰你是相同的距离”(《格拉夫顿桥》)。那么,“自觉”的定义正是“主动创造你的困境”。你不可能取消距离,你应当扩大它,把它扩大到与一个人的自我同样广阔的程度,孤独,被扩大到重合的程度:一个人的,许多人的;中国的,外国的;这里的,别处的;此刻的,永远的一个人的处境。

 

以上文字引自杨炼的一篇随笔,题目已在其中。用杨炼的文字开始一篇有关杨炼的文字是一件有趣的事,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有关“一篇文章被写进另一篇文章”的三重影像。我也不在乎是否引得太长,因为前者注定是后者的一部分。引文中说到的《重合的孤独》我也读过——在它墨迹未干的时候;但当时我还不知道它和墨西哥当代诗人、伟大的奥克塔维奥·帕斯的一本著作同名,而据我所知,90年代初杨炼在澳大利亚时,曾试图和汉学家麦宝·李(Mabel Lee)合作翻译过这部著作。我没有问过杨炼,当他把“致《重合的孤独》的作者”作为那篇随笔的副题时,心中是否同时想到了帕斯;但对我来说,这位没有出场的诗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隐身的在场者。如此一来,杨炼的文字就不再仅仅是一场自我内部的对话,其中还隐约闪烁着另一个人,或一群幽灵的声音。无论杨炼的声音有多么雄辩,都不但不能压倒,反而只能更加突出这些声音,所谓“如影随形”。而当这些声音被引入本文时,我们所获得的甚至远不止是一个有关声音的三重影像,而是多重影像——对此不必感到奇怪,因为诗人的孤独从来就是“重合的孤独”,而影像就是幽灵。

当然这没有,也不会影响我们倾听杨炼声音的独特性。就此而言,被用作标题的“因为奥德修斯,海才开始漂流”一句值得反复品味。它与其说是一个有关写作及其动力源头的感悟式的结论,不如说是一个不断从感悟出发的追问。与此同时,它也提示了杨炼运思,或捕捉诗意的反常规向度和方式,它迫使你不断自问:“是谁的眼睛?”我征引杨炼的以上文字还有一重时间的考虑:分别以《重合的孤独》和《因为奥德修斯,海才开始漂流》为认知标志,他把自己的写作分为了前后两个十年;而从他写作此文至今,又是一个十年过去了。在某种程度上这不过是一个偶然的巧合,但落实到本文,也不妨说是一种对称:既与三十年中国的历史进程对称,也与他三十年来的命运和心路历程对称。

展开
目录
所谓伊人
北岛:看大地多么辽阔
芒克:今天是每一天
多多:是诗行,就得再次炸开水坝
杨炼:在水面上写字的人只能化身为水
顾城之死
谁是翟永明?
陈超:诗歌险坡上永远的攀登者
麦城:先行到失败中去
臧棣:另一种印象
海子:纪念一个诗人的“正义”
九牛一毛话盛成
世纪行过,卞先生走好
郑玲:风暴蝴蝶或月光下的孤村
作为钟、铸钟人和钟声的牛汉
忆明珠:“一瞬光中我暂住”
周梦蝶:“孤独国”的事业
向明:诗坛儒者,或“险”“稳”之间的平衡
行者昌耀
叶文福:从内部照亮自己
也是伊人
单恋:有关帕斯的若干瞬间
永远的希尼:归功于诗
阿多尼斯:困境和能量
汉语中的波德莱尔:不断生成,继续生成
弗里德里希:一场迟到的及时雨
顾彬:是的,兄长。是的,垂范
流浪汉戴迈河
还是伊人
张炜:为什么是“诗人作家”
张斌:老树着花无丑枝
李晓桦:谁是世纪病人
沉思的旋转门——潘婧的《抒情年代》
生命和语言的庆典——懿翎的《把绵羊和山羊分开》
替身和替声——友友的《替身蓝调》
命定的痛——虹影的《孔雀的叫喊》
当代“生存地图”的新勘探——周瑟瑟的《暧昧大街》
咫尺天涯:复乐园或乌托邦——黄宝莲的《暴戾的夏天》
幽灵,或冲天大火——姝娟的《红尘芬芳》
另一种征服,或人性的史诗——考琳·麦卡洛的《呼唤》
静流下的涡旋:王小妮和她的《上课记》
天骨开张:舒羽和她的《流水》
速写曾来德
镜内镜外
岁月与人
结束或开始
什么是“幸存者”?
重新做一个读者
当代诗歌“经典化”意味着什么?
百年新诗认知模型之我见
当前诗坛:“低谷”的梦魇
闪回八十年代诗歌
湾园一万松浦:水与水的相遇
疯狂的梦想和现实之间——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乱弹
从“吃瓜群众”到“幸存者”有多远?
福生
父亲·小板凳
1976:初恋败絮
代后记 诗歌和风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