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味绿居续话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22723
  • 作      者:
    作者:严克勤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继《味绿居闲话》后,《味绿居续话》是文化名家严克勤先生近年所撰写的又一部散文随笔集。文集共收录近三十篇文章,作者从文史趣谈、诗画闲谈漫谈到人间烟火、人生感悟。作为文化名家,作者具有杰出的审美造诣和深湛的艺术功底,所见既博,所思且精,兼之文笔简练,叙述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治学的扎实功力,在时光流逝之处为读者带来闲适怡情的文字。作者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娓娓道来,读之如夏日品茗,令人悠然。


展开
作者简介

严克勤,文化学者,书画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人文艺术和传播文化研究,出版有《仙骨佛心》《游艺琐谈》、《嘉木怡情》《味绿居闲话》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继《味绿居闲话》后,《味绿居续话》是文化名家严克勤先生近年所撰写的又一部散文随笔集。文集共收录近三十篇文章,作者从文史趣谈、诗画闲谈漫谈到人间烟火、人生感悟。
展开
精彩书摘
  《味绿居续话》:
  少年时代要读点书真是不容易,有些所谓“大毒草”,像《七侠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小说,主要是同学之间偷偷摸摸地传阅。除此以外,像《孽海花》《武十回》《福尔摩斯探案集》等,也是在那个时候看的。看这类书还是心惊胆战的,不仅要防学校工宣队的人检查,还要防给家长添麻烦。有一次,有位高年级的同学偷偷借给我一部《石头记》(石印本),说好三天时间必须归还。我晚上挑灯夜战痛痛快快地看,太晚怕家长喊熄灯,把门上的玻璃窗用衣服遮住。结果父亲突然从单位回家,打开房门一看我没有睡,问怎么还不睡。我支支吾吾说不出话,父亲马上问在看什么书,拿出来,我只能从被子里面把那部可怜的《石头记》哆哆嗦嗦地交给父亲。父亲一看,马上十分严肃地告诉我,这种书小孩子不能看,说着就收走了,丢下一句话“关灯睡觉”!直到一周后父亲回来换衣服时才把书给我,让我去还掉,弄得我第一次借书就失信!其实父亲是非常喜欢《红楼梦》的,他常常说主席说的,《红楼梦》至少要读三遍才有发言权。直到现在,父亲还可以背诵《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段落,不知是因为遵循了主席的教导,还是拿走了我借来的《石头记》自个儿下了功夫。这是我心里的一个疑问,但从来没有问过父亲。初中时期,我的班主任王兴华老师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敏于行而讷于言。那时同学们都知道他在编写一部新四角号码字典,大家对他肃然起敬。他发现我没有选择地看书,但没有对我进行说教,而是默默地支持我读好书,读有用的书。有一次家访,他带上自己珍藏多年的“五四”以来新诗体选本,在那个年代,老师拿这样的书给学生看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正是读了王老师借我的这部书,我才知道古典诗词以外的新诗体。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等,我从中知道了作家刘半农、郭沫若、贺敬之,等等。因为喜欢读书,初中毕业时我被推荐继续升学上高中,而大部分同学都进了工厂,成为光荣的工人阶级的一员。有一位同学闹着要进工厂不愿意读高中,老师还拉着我一起上门做工作。多年以后,这位同学和班主任老师感情最深、来往最多。
  进入高中阶段,应该说学校教与学秩序比先前有所改善,也恢复了各科的正常考试,读书的条件好多了。那时除按正常的课程读书学习外,到学校图书室去“觅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高中时期的学校图书室藏书丰富,原有收藏之外还收藏了不少红卫兵抄家收集起来没有烧掉的“大毒草”,书架上全部塞满,走廊里也堆满了成捆成捆的书报杂志,比如《静静的顿河》《牛虻》《堂吉诃德》《复活》,等等,还有五十年代的各类画报、杂志。那时上午的课是排满的,下午一般没有什么正课,我就在美术老师那里画画,或者悄悄溜进图书室帮助整理图书。说句实话,整理之余更多的时候是躲在角落里看自己喜欢的书,津津有味,直到晚饭钟声响起才离开学校。那些书中经典人物的灵魂,仿佛与我隔桌相伴,侃侃而谈,直到书页合上也不散去。整个高中阶段三年时间基本上就是这样度过的。图书室基本是不开放的,我之所以自由进出是因为我能够帮助图书室刻钢板、誊印讲义。图书室张老师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做这些事不方便,有我帮忙他是非常欢迎的。他好像也和学校的门卫大叔说好了,有时候我在门窗紧闭的图书室整理图书,或看书上瘾了忘记时间,不管天色多晚,学校门卫大叔总会默默地等,为我打开已经上锁的校门。高一时,我居然是全市在读高中生中唯一考取南京艺术学院的,不得不说与当时在高中时的特殊经历有关。
  后来高中同学茶叙,谈到中学时期对人生之路的选择,也是懵懂的。许同学说,记得1973年(高一)适逢艺术院校特招,全市就你一位在校高中学生被录取。当时南京艺术学院的入学通知书和表格都收到了,你就是不去,老师苦口婆心做工作也没有用,难得的一次机遇白白放弃了。同学们都说当年如果不放弃,你的人生轨迹就不同了!我说,人生没有回头路,当年没有去南艺读书是因为美术专业不对口,后来高中毕业下乡务农也没有后悔过。虽然我放弃上艺术学院的机会,但我从没有放弃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回眸匆匆,不管遇到什么苦楚,经受什么风雨,人生路上有书画艺术伴随前行,都是幸运的事。人若有点艺术修为,人生的情趣就不一样了!
  读书,初高中时期主要是猎奇,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少书虽然读了也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后来再读时觉得对同样一本书的理解与先前不同了。可能是理解能力的问题,也可能是读书方法的原因,还有可能是与人生阅历有关。到了大学时候,老师提到的必读书目不少都浏览过了,比没有读过的同学似乎主动些。但有些经典著作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体会就完全不同了,才开始明白读书还有一个方法的问题,进而还有一个治学的问题。所以说读书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
  从通读、精读到深读,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读才能读出点味道来。读书,我历来主张在通读的基础上精读。像经典读物可能是一辈子的事,如《论语》《道德经》等看一两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反复看,如果结合人生体验读经典著作效果更明显。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行路”是互为比照的,即使反复读也可能是知其一未知其二。有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说“初学三年想走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当时不明白,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才慢慢悟出点道道来,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大学读古典诗文时发现,当代人对古人诗句的引用和解读与古典诗文的原旨是不相关的,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如对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诗文的理解,一定要放到诗人所处的历史环境和诗人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去理解,万万不能想当然。如当时报纸杂志发表的政论性文章常常使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比喻所谓“革命形势一派大好”,这句诗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我为此专题进行考证,发现并挖掘作者诗文的原意,写了一篇文章在大学的学报上发表,受到老师的肯定和业界人士的关注。
  ……
展开
目录

难忘清欢
老爷子
难忘清欢
少年读书苦与乐
书窗闲话
书之三味
人生一碗粥
东西南此一碗面
难忘糕团那些事
馒头象征好兆头
丰俭都爱元宝头
文脉相承
传神写照以形写神
空幽萧疏
简约素雅之器
文肘湘承
画坛六杰独领风骚
读贺天健论画
画里乾坤
艺话两则
庚子写意
我的“庐山恋”
致敬大师
古今同乐
高情在画外
惠山寺听松
独醉江南
重识忍草庵
法海寺的黄昏
印度之惑
圣地之谜
古今同乐
巴黎,为艺术而来
前度刘郎今又来
附录我的法国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