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饱含情感,语言朴实,思想深邃,意义深远。作者经历了许许多多不平凡的事情,用朴实的语言抒写内心的情感,字字句句方见一种向上向善的美。在人生中丰富自己,在丰富自己中感悟人生。读这本书,思考人生的真善美。
会唱歌的金达莱
站在山岗上,眺望着那漫山遍野的金达莱,她正迎着初春的朝霞,绽放着粉红的笑脸,散发着浓郁的芬芳,一串串一簇簇,好像为曾战斗在这块土地上的勇士们献上她心中的敬意。
我出生在陕西关中渭河北塬上,在这个季节只见过家乡的杏花、桃花和金灿灿的迎春花,还是第一次在这异国他乡的山坡上见到这么多鲜艳的、粉红的金达莱花。我仿佛身处在万花簇拥的花海里。
这是1953年的春天。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四军野战医院第一战地救护所,由三八线前线的大乌里,转移到了四面环山、幽静的小山村——地镜洞。这个小山村很隐蔽,便于防空,村里仅有几户人家,零散点缀在苍翠的松林覆盖的山坳里,一条蜿蜒的小溪由村中穿过,碧绿清澈的溪水一眼见底,潺潺的流水声,好似在欢迎志愿军的到来。
我们护士排三班刚来时被暂时安排在一个姓朴的人家,家中只有老阿爸基(大伯)和阿妈妮(大妈)。据说年轻人都上前线了,两位老人看见一群年轻的志愿军战士来到村里,像迎来久别的亲人,非常热情,让我们巴里巴里(快快)进家。我们被老人好客的热心肠感动了,一种乍来的陌生感瞬时消失,真有像回到家的感觉,直喊:“高马思密达(谢谢)!”随着老人引导鱼贯而入,进院子后放下行装立即开始整理卫生、打扫院子,收拾闲置的草房,铺草、搭地铺。我口渴了,问阿妈妮:“木尔一扫(有水吗)?”她走进灶房一看,水罐里没有水了,说:“奥不扫(没有了)。”立即拿出一个小草圈往头顶一放,然后把水罐顶在头上,并招呼我:“丫洞目,一路瓦(小同志,跟我走)。”我随后跟着走,阿妈妮一边走一边问我:“丫,迈晒那(几岁了)?”我说:“要尔它士(15岁)。”她瞪大双眼惊讶地说:“阿一羔,交古满,撒那米(小孩子呀)。”不一会儿,我们来到山崖下的泉水边,清澈的泉水像开了锅似的不停地从泉眼里涌出,她麻利地用葫芦瓢打满一罐水。我舀了一瓢水,一咕噜喝了半瓢,真甜呀!我要帮她抬水,她笑着摆手示意不用。而后又将水罐顶在头上,轻悠悠地往回走,还不用手扶,水罐稳稳地待在头顶上,我由衷地佩服她顶水的功夫。
所里让我们抓紧时间在山沟松林里挖防空洞,搭建草棚房,准备迎接伤病员和工作人员居住。在施工中,我们严格遵守上级关于爱护朝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指示精神。尽管在阿妈妮家只住了几天,但彼此之间已经很熟悉了。离开了她家后,我们还抽空帮她春耕、干农活。老人伸着大拇指说:“基温贡,乔思密达(志愿军真好)。”我说:“很嘎正(同是一家人)。”听了我的话,阿妈妮会心地笑了。
不久,救护所又展开了紧张的战伤救治工作,经常有伤病员从前线送来,有的重伤员不能自理,我们除了医疗外还要给他们护理、送水、喂饭……
有一天傍晚,天色刚刚暗下来,从前线又送来了一批伤员,其中有一位兵团文工团女团员,姓卢,与我同岁。一脸稚气,短头发,眉清目秀,她是在下部队慰问演出,在排练场遭敌机轰炸时受伤的,右臂和左下肢受了伤。刚来时的伤势很重,由于失血、疼痛,处于休克状态,经抢救后才逐渐清醒过来。虽然伤情很重,但她很坚强,苏醒后问医生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还能跳舞吗?”当听到医生回答“能,一定能”后,她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失血过多,苍白的脸上露出红晕,疲惫的双眼也明亮了许多。
经过一段治疗后,小卢伤情大有好转,还常抱着一本厚厚的书看。我问她:“看的什么书?”她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写苏联英雄保尔·柯察金的书。”她还断断续续地给我介绍了书中的故事。那时,我还是第一次知道保尔·柯察金,知道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那天,我扶着她走出草屋病房,带她轻轻地坐在山坡松树下,她因受伤已经多日未出屋,户外春日的晨曦,蓝天白云,群山如黛,和煦的阳光让她眼睛一亮,多日来的沉重心情仿佛一下子烟消云散。尤其当她惊喜地看见对面的山坡上的红艳艳的金达莱花、微风又送来一阵阵温馨的清香时,她天真地嫣然一笑,露出了两个小虎牙,脸上的小酒窝好像更深了。这一瞬间被女护士班班长石景云大姐看见了,她说:“小卢,你看你高兴起来,笑的样子多像金达莱花一样美丽呀!”在周围树林里休养的伤病员听到班长的赞叹,也都为小卢能够走出病房、来看旷野的春色,高兴地笑出了声。大家高兴的场面被路过的阿妈妮看到了,她也走过来关切地问:“要洞目,么呀(女孩怎么了)?”她一边问一边弯下身看小卢受伤的腿。老人看她这么小的年龄负了伤,怜爱的心难以言表,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湿润了双眼,并和蔼地嘱咐小卢好好地养伤。阿妈妮气愤地说:“美帝平机那巴(美帝飞机坏蛋)。”小卢也感动地说:“阿妈妮,高马思密达(谢谢您)!”此后,阿妈妮隔三岔五来病房看望小卢,还送来自家腌好的咸菜,一再嘱咐我要精心照护小卢。阿妈妮把我们当作她的孩子,跟村里人夸耀:“我家新添了阿得儿(男孩)和答儿(女孩)。”
随着小卢逐渐能自理生活了,布谷鸟清脆的欢叫声更加嘹亮,唤醒了沉睡的山谷,也喊醒了睡梦中的小卢,激起了小卢练声的热情。这之后,她常忍着伤痛慢慢走出病房活动,练练嗓子。大家知道她是文工团团员,都欢迎她唱歌。她也很大方地应声而唱。她还应护士长的要求,教护士们唱《歌唱祖国》以及朝鲜歌曲《阿里郎》《金日成将军之歌》,等等。我们这个静谧的山沟沟,仿佛因了她的歌声而变得欢快起来,大家亲切地称她为“会唱歌的金达莱”。
没过多久,由于小卢受伤面积较大,还需进一步植皮治疗,医生决定让她回国,转到后方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小卢要与我们分别了,大家都依依不舍。临别时,她同医生护士们一一握别,之后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听说你最近立三等功了,还被评为优秀青年团员,祝贺你!以后咱们常写信行吗?”我点了点头,她笑了,笑得依然是那么灿烂,那么甜美,那么像一朵盛开的金达莱。
时光荏苒,我们在蹉跎岁月里容颜已老,不再年轻。且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再也没有接到小卢的任何消息。她既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也不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在我的眼里,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但她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出的青春活力和坚强意志,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里。她像一朵美丽的金达莱,一直在我心里盛开着,永远不会忘记。
流动的马灯
夜,渐渐暗下来,天空飘着雪花,凛冽的寒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仿佛织成了一张大网,网住了天空,网住了群山。此时,敌机的轰鸣声和炮弹的呼啸声停了下来,战地的夜显得格外寂静,仿佛能听到雪落的声音。
那是1951年入冬后的一个风雪之夜。我所在的战地救护所又接到新的任务,三八线阻击战胜利后,部分伤员从前线被转送到我们这里来救治。石景云班长叫几个战友分头去通知医生们。我被分配给外科陈恩济医生,陪她一起出诊救治伤员。陈恩济是从医科大学刚毕业的女医生,身材高挑,一双聪慧的大眼睛炯炯有神,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嘴角镶着甜甜的小酒窝儿,热情开朗中隐着淡淡的羞涩。她头上戴着绒棉军帽,露出两条齐肩的黑辫,一身朴实可体的志愿军军装,俊秀中透出几分英武之气。她大学刚毕业就响应祖国的号召,和一批支援的医生一起奔赴前线。为了抢救伤员。她经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被大家称为“美丽的白衣天使”。
我是陈医生的小帮手、老搭档,多次陪她夜间出诊。我提着马灯为她引路,翻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小溪,大山的夜再黑,也淹没不了马灯的光亮。这盏流动的马灯是银灰色的,普普通通,由铁架、油壶、玻璃罩、护网、烟孔和提手组成。在志愿军伤病员心目中,它是战地之夜闪光的红宝石,绽放的红玫瑰,也是生命的希望。而我和陈医生则将这盏马灯视为最亲密的战友,那火红的灯芯是它燃烧的激情。当年,我刚满14岁,比陈医生矮一头,陈医生比我大10岁,她一直把我当作小弟弟。
那天夜晚,雪大路滑,我提着马灯给陈医生引路,上山下坡我总是扶着她,生怕她滑倒。她的头上落满了雪花,眉毛上也挂着雪花,简直变成“白雪公主”了。但我发现,陈医生脸上却冒着热汗,雪花落在她的脸上,很快就融化了。马灯映照着她那被雪水浸润的脸,更显得容光焕发。她因为心急走得快,一不小心滑了一下,差点儿摔倒,眼镜不知摔到哪里去了。
“小侯,糟啦,没了眼镜,我怎么赶路,怎么给伤员做手术,快帮我找找。”听得出来,她的语调焦急而恳切。
会唱歌的金达莱 001
流动的马灯 006
带血的盐袋 011
前线飞来一只布谷鸟 017
又见到野樱桃 021
山那边的野菊花 027
老牛车 033
道拉基里的小太阳 039
防空洞里的党小组会 045
阿妈妮的苏嘎儿 048
前线救护所的沙时计 054
战地山里红 058
地境洞的捣衣声 064
革命军人证明书 070
证书上的毛主席像 075
英雄手册 079
顶水罐的朝鲜女孩 084
硝烟中的芭蕾 089
十六岁的秦腔 094
防空洞前的紫藤开 100
前线,她给巴金当向导 105
巴金在三八线上 113
三八线来了一位作曲家 121
战争让女人忘记羞涩 128
一封未寄出的信 136
一首老歌的故事 142
防空洞里的年夜饺子 146
临津江漂流的花瓣 151
没有硝烟的胜利 160
女兵过河 165
三八线上的采花姑娘 170
一壶水里的血染岁月 174
凤凰山下的爱情 178
回望临津江 182
后记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