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卖点
著名作家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以纪实为主,文辞细腻、情感饱满,文中呈现的人物性格坚韧且自信,注重生活细节,一朵野花、一只野鹦鹉都具有丰富的性格特征。文中的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清晰,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活泼的文字给读者带来畅快的阅读体验、流畅爽朗的艺术意境和不可遏止的追求渴望。
编辑推荐
张抗抗的散文以纪实为主,但文辞细腻、情感饱满,文中呈现的人物性格坚韧且自信,注重生活细节,一朵野花、一只野鹦鹉都具有丰富的性格特征,文中的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清晰,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活泼的文字给读者带来畅快的阅读体验、流畅爽朗的艺术意境和不可遏止的追求渴望。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己思想的隐秘的波动,也正是这种自我审视的思索,使得文字更有真实性和感染力。
地下森林断想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寂静如一堵坚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我寻找你,爬上了高高的山岭,穿过了长长的石洞。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山谷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这片森林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一定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遥远的远古年代。那时候这里也许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许是清澈的湖泊,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可是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瞬息之间改变了一切。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这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嗬,听苍郁的巨木在风暴中咔咔折断,见地心的“热血”喷射上天,气势之宏伟壮观,连太阳都要肃然起敬。
然而它终于息怒了。于是一切都平静下来。平静了,草地变成了明镜似的湖,昔日的湖底成了奇形怪状的石山。它把岩石熔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一切都改变了:烧焦的石头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覆盖了娇艳的野花。多么宁静的世界呵,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就像地球上有的火山爆发后留下的痕迹一样,在这里,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距镜泊湖一百八十公里的山林里,早已沉寂的火山留下了七个不规则的深坑,四面均为悬崖,险岩峭立,怪石嶙峋。深处百十米,浅处少说也有三四十米。谷底开阔,散落着万年前山摇地动时崩塌下来的巨石。
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却没有留下生命。山是光秃秃的,谷是光秃秃的,太阳依然高悬,可是山没有颜色,谷没有颜色……
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的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便慷慨地抚爱它们。于是,灰黑的火山石变绿了,悬崖上、山岭间,一片郁郁葱葱,鸟儿也回来了,为的是歌唱生命。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樵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答回声,猎人追踪狼嗥虎啸至此,除了厚厚的青苔之外什么也没有。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峡谷却没能生长出哪怕一株小草……
也许鸟儿掠过山崖,衔叼的草茎曾在这里落下过草籽儿,但是草籽儿没有发芽;也许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几粒花种,但是小花儿没有长大。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阳光享用着高山大川原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走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探访。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早已将它遗忘。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眼睛,没有几丝暖意。
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不幸的峡谷,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像德都县的高山堰塞湖“五大连池”那样,轻而易举就可赢得人们的赞美。可是它却不。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崖绝壁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
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了脚步。不等探询,便很快理解了它。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
洁净的山泉日日与它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山泉从石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虽然相对无言,却是心心相通。松树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韧的毅力;松树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秋天,它结下了沉甸甸的种子,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也许为峡谷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白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一粒、几十粒、几百粒。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但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起来。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只因为它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作地下森林。
如果它早已成为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但是它不愿意。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荣光——那不是人们的赞美,而是它无私地奉献给人们的伟岸的成材!坚硬、挺直,绝无半分媚骨。
地下森林——我为寻你爬上了高高的山岭,原只是因为好奇,却想不到你如此强烈地震动了我的心怀。我不愿离去了。我望见涧底闪烁的泉水,我明白那是你含泪的微笑。
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瞧!阳光现在多么喜爱它们,好像它从来就是这么慷慨。
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你的歌是唱给曾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它们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呢?……
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爬下去,爬到那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儿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呵,我听见了,听见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呵!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文汇报》1980年7月27日
拾级
我独自一人沿着那无穷无尽的石阶向上攀爬。山路陡峭,走不多时便大汗淋漓。我喘息着,望着峻茂的山林发愁,不知何时到的了峰顶。也许我本来就不该到这儿来?天天走着黄山的“百步云梯”般的人生长途,如今连这西湖的山景,也引不起我的兴致了。
我坐在山腰的一块大石头上歇息。天空是灰色的,阳光在厚厚的云层里躲躲闪闪,远近的山头都蒙上了一层阴影。脚下参差不齐的树林无声无息地站立着,似乎是因为空气过于凝重,山风也无力使它们发出响动。在一个心情郁闷的人眼中,生活也如没有阳光的日子一般黯淡。而生活里总是失意的时候比如意的时候更多些:或许是因为自己追求的目标难以达到,或许是因为无力挣脱世俗的羁绊,或许是由于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或许是由于世事的不公……我在那崎岖坎坷的人生路上已经走得很累了,为什么还要到这山间小道上来自讨苦吃?
我还是下山去吧,躲进我的小屋,关上窗子,到睡梦中去寻找我儿时的天真。
站起来,我回转身,径自朝山下走去。
然而——
不远的石阶上,迎面走上来几个人。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瘦弱的女孩,扶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气喘吁吁地蹒跚而行。中间那个姑娘脸色苍白,走得很费劲,初时我以为这是附近茶农家的病人,可是当我和他们擦身而过的时候,无意中又望了她一眼,我怔住了:
这是一个盲姑娘。漆黑的短发,清瘦的面容,长得并不漂亮,却也端正匀称。然而那一双大眼睛却焦灼地顾盼着四周,她的眼睛虽然没有乌亮的眸子闪光,显得茫然而捉摸不定,可是却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求和希望。犹如沙漠里的坎儿井,尽管看不见暗沟里流动着晶莹的雪水、地面青葱的田垄,却焕发着春的气息……
她是谁?她到这山上来干什么?串门?访友?总不是登山的游客吧?既是盲人,登山做什么?她能看见什么?听到什么呢?
她身后跟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拄着拐杖,却是面不改色。他不紧不慢地同他们一行人攀谈着,问的恰是我心中没说出来的话:
“姑娘一定是这位大姐的妹子啰?”他问那位搀扶盲姑娘的女孩。
那女孩摇摇她的小辫,轻轻一笑。
“这位同志,是……”他转而又问那中年男子。看来这是一位爱管闲事、爱寻根究底的热心人。
“我们……”中年男子显然有些不好意思,他说:“我们,不是她的亲属,是一个队同路来的,一个地区民政局组织的先进工作者旅游队,来游西湖。她不方便,我们陪陪她……”
“她是一个公社的推拿医生,一个好医生。”女孩活跃起来,“她的技术可高哩,瘫痪的人都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