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间悲喜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665898
  • 作      者:
    作者:梁晓声|责编:王巍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他的创作风格极具特色,可归纳为:现实主义的英雄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平民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寓言化风格。

代表作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知青》等,创作小说、散文、杂文等1600余万字。其中《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曾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雨》曾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双琴祭》曾获《小说月报》百花奖。2019年凭借《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写给彷徨者的礼物。这是梁晓声的散文精选集,也是先生七十多年人生智慧的总结和心灵独白。 日子总在一剪清风里浅吟低唱,生命常在一缕清欢中淡定从容。忽然觉得,人生一世,似乎过客和归人都是同一个角色,苦也罢,喜也罢,生命的真谛就是简单素淡且知足快乐的活着,人生的意义就是真诚深情且温柔情趣的过着,无论怎样,都要尽力成为时光的有情人,生活的有心人,远方的有梦人,顺乎四时,温润情怀,随遇而安,且行且惜,既快乐自己,亦愉悦别人,字里行间透射出先生对人情世事的思考,闪耀着启迪人们心智的灿烂光辉。
展开
精彩书摘

玉顺嫂的股

 

九月出头,北方已有些凉。

我在村外的河边散步时,晨雾从对岸铺过来。庄稼地里,割倒的苞谷秸不见了,一节卡车的挂斗车厢也被隐去了轮,像江面上的一条船。

这边的河岸蕤生着狗尾草,草穗的长绒毛吸着显而易见的露珠,刚浇过水似的。四五只红色或黄色的蜻蜓落在上边,翅子低垂,有一只的翅膀几乎是在搂抱着草穗。它们肯定昨晚就那么落着了,一夜的霜露弄湿了翅膀,分明也冻得够呛。不等到太阳出来晒干双翅,大约是飞不起来的。我竟信手捏住了一只的翅膀,指尖感觉到了微微的水湿。可怜的小东西们接近着麻木了,由麻木而极其麻痹。那一只在我手中听天由命地缓缓地转动着玻璃球似的头,我看着这种世界上眼睛最大的昆虫因为秋寒到来而丧失了起码的警觉,一时心生出忧伤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季节过去了,它们的好日子已然不多,这是确定无疑的。它们不变得那样还能怎样呢?我轻轻将那只蜻蜓放在草穗上,而小东西随即又垂拢翅膀搂抱着草穗了。河边土地肥沃且水分充足,狗尾草占尽生长优势,草穗粗长,草籽饱满,看去更像狗尾巴了。

“梁先生……”

我一转身,见是个少年。雾已漫过河来,他如在云中,我也是。我在村中见到过他。

我问:“有事?”

他说:“我干妈派我,请您到她家去一次。”

我又问:“你干妈是谁?”

他腼腆了,讷讷地说:“就是……就是……村里的大人都叫她玉顺嫂那个……我干妈说您认识她……”

我立刻就知道他干妈是谁了。

这是个极寻常的小村,才三十几户人家,不起眼。除了村外这条河算是特点,此外再没什么吸引人的方面。我来到这里,是由于盛情难却。我的一位朋友在此出生,他的老父母还生活在村里。村里有一位民间医生善推拿,朋友说治颈椎病是他的“绝招”。

我每次回哈尔滨,那朋友是必定得见的。而每次见后,他总是极其热情地陪我回来治疗颈椎病。效果姑且不谈,其盛情却是只有服从的。算这一次,我已来过三次,已认识不少村人了。玉顺嫂是我第二次来时认识的——那是冬季,也在河边。我要过河那边去,她要过河这边来,我俩相遇在桥中间。

“是梁先生吧?”——她背一大捆苞谷秸,望着我站住,一脸的虔敬。

我说是。她说要向我请教问题。我说那您放下苞谷秸吧。她说背着没事儿,不太沉,就几句话。

“你们北京人知道的情况多,据你看来,咱们国家的股市,前景到底会怎么样呢?”

我不由一愣,如同鲁迅在听祥林嫂问他:人死后究竟是有灵魂的吗?

她问得我心里咯噔一下。

我是从不炒股的。然每天不想听也会听到几耳,所以也算了解点儿情况。

我说:“不怎么乐观。”

“是吗?”她的双眉顿时紧皱起来了。同时,她的身子似乎顿时矮了,仿佛背着的苞谷秸一下子沉了几十斤。那不是由于弯腰所致,事实上她仍尽量在我面前挺直着腰。给我的感觉不是她的腰弯了,而是她的骨架转瞬间缩巴了。

她又说:“是吗?”目光牢牢地锁定我,竟有些发直,我一时后悔。

“您……也炒股?”

“是啊,可……你说不怎么乐观是什么意思呢?不怎么好?还是很糟糕?就算暂时不好,以后必定又会好的吧?村里人都说会的。他们说专家们一致是看好的。你的话,使我不知该信谁了……只要沉住气,最终还是会好的吧?”

她一连串的发问,使我根本无言以对,也根本料想不到,在这么一个仅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里,会一不小心遇到一名股民,还是农妇!

我明智地又说:“当然,别人们的看法肯定是对的……至于专家们,他们比我有眼光。我对股市行情太缺乏研究,完全是外行,

您千万别把我的话当回事儿……否极泰来,否极泰来……”

“我不明白……”

“就是……总而言之,要镇定,保持乐观的心态是正确的……”

我敷衍了几句,匆匆走过桥去,接近着逃掉。

在朋友家,他听我讲了经过,颇为不安地说:“肯定是玉顺嫂,你说了不该那么说的话……”

朋友的老父母也不安了,都说那可咋办?那可咋办?

朋友告诉我,村里人家多是王姓,如果从爷爷辈论,皆五服内的亲戚关系,也皆闯关东的山东人后代,祖父辈的人将五服内的亲戚关系带到了东北。排论起来,他得叫玉顺嫂姑。只不过,如今不那么细论了,概以近便的乡亲关系相处。

三年前,玉顺嫂的丈夫王玉顺在自家地里起土豆时,一头栽倒死去了。那一年他们的儿子在上技校,他们夫妻已攒下了八万多元钱,是预备翻盖房子的钱。村里大部分人家的房子都翻盖过了,只她家和另外三四家住的还是从前的土坯房。丈夫一死,玉顺嫂没了翻盖房子的心思。偏偏那时,村里人家几乎都炒起股来。村里的炒股热,是由一个叫王仪的人煽乎起来的。那王仪曾是某大村里的中学的老师,教数学,且教得一向极有水平,培养出了不少尖子生,他们屡屡在全县甚至全省的数学竞赛中取得名次及获奖。

他退休后,几名考上了大学的学生表达师恩,凑钱买了一台挺高级的笔记本电脑送给他。不知从何日起,他便靠那台电脑在家炒起股来,逢人每喜滋滋地说:赚了一笔又赚了一笔。村人们被他的话拨弄得眼红心动,于是有人就将存款委托给他代炒。他则一一爽诺,表示肯定会使乡亲们都富起来。委托之人渐多,玉顺嫂最终也把持不住欲望,将自家的八万多元钱悉数交付给他全权代理了。起初人们还是相信他经常报告的好消息的。但消息再闭塞的一个小村,还是会有些外界的情况说法挤入的。于是有人起疑了,天天晚上也看起电视里的《财经频道》来。以前,人们是从不看那类频道的,每晚只选电视剧看。开始看那类频道了,疑心难免增大,有天晚上大家便相约了到王仪家郑重“咨询”。

王仪倒也态度老实,坦率承认他代每一户人家买的股票全都损失惨重。还承认,其实他自己也将他们两口子多年辛苦挣下的十几万全赔进去了。他煽乎大家参与炒股,是想运用大家的钱将自家损失的钱捞回来……

他这么替自己辩护:我真的赚过!一次没赚过我也不会有那种想法。我利用了大家的钱确实不对,但从理论上讲,我和大家双赢的可能也不是一点儿没有!

愤怒了的大家哪里还愿多听他“从理论上”讲什么呢?就在他家里,当着他老婆孩子的面,委托给他的钱数大或较大的人,对他采取了暴烈的行动,把他揍得也挺惨。即使对于农民,当今也非仓里有粮,心中不慌的时代,而同样是钱钞为王的时代了。他们是中国挣钱最不容易的人。明知钱钞天天在贬值已够忧心忡忡的,一听说各家的血汗钱几乎等于打了水漂儿,又怎么可能不急眼呢?兹事体大,什么“五服”内“五服”外的关系,当时对于拳脚丝毫不是障碍了。第二天王仪离家出走了,以后就再没在村里出现过。他的家人说,连他们也不知他的下落了,各家惶惶地将所剩无几的股渣清了仓。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日子明朗,万物可爱

瘦老头

母亲养蜗牛

给哥哥的信

给儿子写信

儿子“采访”我

玻璃匠和他的儿子

猴子

“过年”的断想

 

第二章  喜欢清风和烈酒,也爱孤独和自由

第一支钢笔

看自行车的女人

丢失的香柚

人生真相

文明的尺度

我当分房委员

地质局长和一顶帐篷

 

第三章  以喜欢之心,慢度人生日常

孩子和雁

乘客和黑车司机

选择的困惑

我的梦想

心灵的花园

小芝麻粒儿

玉顺嫂的股

 

第四章  读书是好好生活的理由

写作与语文

一篇大作品

晚秋读诗

我热爱读书

爱读的人们

关于爱情在文学中的位置

仅靠文化的反省

不能抚平大众的愤怒

 

第五章  心怀浪漫和温柔,走遍人间春与秋

窗的话语

一位地税员的自白

紧绷的小街

沉默的墙

回首忆年

永久的悔

几个春节一段人生

生活锦囊——梁晓声答疑读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