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琦君散文/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
0.00     定价 ¥ 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20177615
  • 作      者:
    作者:琦君|责编:付如初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人。著名作家。从小在温州、杭州两地学习生活,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著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曾出版《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精选琦君散文四十八篇,包括童心、故乡、母亲、异国、读书、怀人等主题。写母亲的名篇《母亲的手艺》《母亲的金手表》,写父亲的名篇《想念荷花》,写老师的名篇《鹧鸪天》,写故乡的名篇《粽子里的乡愁》,写读书的名篇《读诗的联想》等等,都收录其中。琦君以散文和儿童文学名世,散文风格清新质朴、秀美典雅,在散文史和文学史上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本书比较全面地呈现了琦君散文的写作面貌,并配有珍贵作者照片。
展开
精彩书摘

想念荷花

“夏日正清和,西湖十里好烟波。银浪里,弄锦梭。人唱采莲歌……”父亲教我唱这首诗时,并不在荷花盛开的杭州西子湖头,而是在很少看到荷花的故乡,浙江永嘉瞿溪镇。

那时,我还不到十岁。在四五岁时,由大人抱着在西湖游艇里剥莲蓬、啃雪藕的情景,已经十分地模糊。也想象不出,西湖的银浪烟波究竟有多美?只觉得父亲敲着膝头,高声朗吟的神情很快乐,音调也很好听。

父亲的生日是农历六月初六,正是荷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到两个星期后的六月二十四日,便是荷花生日。母亲说荷花盛开,象征父亲身体健康。所以在六月初六那天,她总要托城里的杨伯伯,千方百计地采购来一束满是花蕾的荷花,插在瓶中供佛。等待花瓣渐渐开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与香炉里的檀香味混合在一起,给人一份沉静安详的感觉。

花瓣谢落之后,母亲就拿来和了薄薄的面粉与鸡蛋,在油里稍稍一炸,便是一道别致的甜点。父亲说吃荷花的是俗客。我却说,吃了荷花,便成雅士了。

到了杭州这个十里荷花的天堂,才真正看到那么多那么多的新鲜荷花。我们的家,正靠近西子湖边,步行只需半小时就可到湖滨公园。那条街名叫“花市路”。父亲为此作了一首得意的诗,其中最得意的句子是:“门临花市占春早,居近湖滨归钓迟。”其实父亲很少钓鱼。他带我去湖滨散步,冬天为赏雪,夏天为赏荷。赏雪的时候少,因为天气太冷了,赏荷却是夏天傍晚常常去的。

“家里太热,到湖滨乘凉去。”父亲总是这么说。其实湖滨并不比家里凉爽,因为公园里游人摩肩擦背,反而泛着一股热腾腾的气息。我总是要求:“爸爸,我们坐船吧,你不是唱银浪里,弄锦梭吗?”父亲每回都微笑答应了。可是坐在船上也不觉得凉爽,因为湖水晒了整整一天大太阳,到了夜晚,把热气放散出来,扑面而来的是阵阵热风。词人说“湖水湖风凉不管”的“凉”字,实在是骗人的话。但无论如何,荡着船儿,听桨声欸乃,看淡月疏星,闻荷花阵阵清香,毕竟是人间天上的享受。

六月二十四既然是荷花生日,杭州人的游湖赏花就从六月十八开始,到二十四这一天是最高潮,整个里外湖都放起荷花灯来。大小画舫,来往穿梭,谈笑声中,丝竹满耳。这种游湖,杭州人称之为“落夜湖”,欢乐可通宵达旦。

我不是个懂得赏花的雅人,也体会不到周濂溪爱莲的那份高洁情操。我喜欢“落夜湖”,只是为了赶热闹。父亲却不爱这种热闹。母亲呢?只要是住在杭州的日子,倒是每年都去“落夜湖”一番。她不是赶热闹,而是替父亲放荷花灯。放一百盏荷花灯,祈求上天保佑父亲长命百岁。所以她坐在船上,总是手拨念佛珠,嘴里低低地念着《心经》。因为外公说过的,父亲和荷花生日近,照佛家说法,是有一段善缘的。

记得有一天,父亲忽然问我:“‘新着荷衣人未识,年年湖海客’是什么意思,你懂吗?”我说:“是退隐的意思吧。”父亲笑笑说:“就是我现在的心境,摆脱了官职,一身轻快。”但我觉得他脸上似有一丝蓦然回首的落寞神情。难道父亲仍有用世之心,只是叹知遇难求吗?

抗战军兴,我们举家避寇回到故乡。父亲竟因肺病不治,于翌年溘然逝世。那不幸的一天,正是他的生日六月初六。如此悲痛的巧合,使我们对一向喜爱的荷花,也无心欣赏了。

在兵荒马乱中,我又鼓起勇气,到上海完成大学学业。中文系主任夏老师非常喜爱荷花。有一天,和系里几位同学在街上购物,遇上滂沱大雨,我们就在一间茶楼品茗谈天。俯视马路积水盈尺,老师就作了一首律诗描绘当时情景。最后两句是:“一笑横流容并涉,安知明日我非鱼?”小序中说:“市楼坐雨,与诸生聚谈抵暮。归途流漻没膝,念西湖此时,正万叶跳珠也。”他想象西湖此时,一定也是大雨滴落在荷叶上,形成千万水珠跳跃的壮观吧?

那时杭州陷于日寇,老师慨叹有家归不得,因而格外思念杭州的荷花。

胜利后回到杭州,浙江大学暂借西湖罗苑复校。我去拜谒老师,从书斋窗户向外眺望,远近一片风荷环绕,爱荷的夏老师心情一定是非常愉悦的。他提笔蘸饱了墨,信手画了一幅荷花,由师母题下姜白石的名句“冷香飞上诗句”,老师随即落款送给了我。这幅墨荷幸已随身带来台湾,一直悬于壁间。记得那时另一位才华横溢、擅画梅花的任老师,笑他的荷花画得不像。老师随口笑吟道:“事事输君到画花,墨团羞见玉槎枒。”

不管是“墨团”也好,是“玉槎枒”也好,那总是吟诗作画、自由自在的好时光啊!

两位老师都在大陆。不久前海外友人来信告知,个性傲岸的任老师早已逝世,而夏老师亦已年迈体衰,而且身不由己地被调去从事指定的研究工作。他已垂老之年,一定是更思念有家归不得的杭州,思念西湖无主的荷花吧?他怎能想得到当年在上海时所作的诗“安知明日我非鱼”,竟而一语成谶呢?

友人还说,曾在一本刊物上看到夏老师忆西湖的词中,感慨地写道:“往事如烟,湖水湖船四十年。”

四十年是人生大半岁月,老师已逾八十高龄,他还能再有一个四十年,等待河清后,自由自在地重回杭州,在亭亭风荷中,享受湖水湖船的优游之乐吗?

仰望壁上的墨荷,我好想念故乡的荷花,因为在荷花瓣上,仿佛显现出父亲和老师的音容笑貌。


展开
目录

目录

导读

 

童心辑

守着蚂蚁

寂寞的家狗

不放假的春节

报上见

鞋不如故

钓鱼

时间、时间

中个女状元

 

故乡辑

佛心与诗心

看庙戏

吃大菜

故乡的农历新年

粽子里的乡愁

梦中的饼干屋

想念荷花

母亲的菩提树

下雨天,真不好

猪年感怀

 

母亲辑

母亲的手艺

母亲的金手表

母亲的心情

南海慈航

妈妈银行

和妈妈同生肖

外公

父亲的两位知己

 

异国辑

念蟋蟀

鼠年怀鼠

若要足时今已足

放走一只小飞虫

快乐的罗拔多

 

读书辑

读诗的联想

四十年来的写作

鹧鸪天

团圆饼

永是有情人

“好收藏者必窃”的印证

陆放翁的感情生活

读书琐忆

培养文学的生活情趣

 

怀念辑

星辰寥落念高阳

胡蝶迷

永恒的思念

纸的怀念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照镜子

良缘·孽缘

 

我写作的信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