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朵花的归宿
0.00     定价 ¥ 7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745519
  • 作      者:
    作者:孙克艳|责编:王子红
  • 出 版 社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从细微处着眼,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细腻的笔触书写出来,挖掘平淡人生中的闪光点,记录寻常日子中那些美好的过往与瞬间。既有质朴而纯粹的乡村生活,也有成长过程中的反思与顿悟,还有缤纷旖旎的四季风光。那些用心浇灌出来的文字,宛如一条条深浅不一的河流,无论是湍急还是恬静,都似一幅画,带人驶向心灵的桃花源。

展开
作者简介

孙克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在《娘子关》《散文选刊》《散文诗世界》《思维与智慧》《作人与处事》《知识窗》《农民日报》《羊城晚报》《天津日报》等国内外知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几十万字,有多篇文章入选多种文献合集,并获得多种荣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于细微处着笔,挖掘平淡人生中的闪光点,书写寻常日子中那些美好的过往与瞬间。既有质朴而纯粹的乡村生活,也有成长过程中的反思与顿悟,还有缤纷旖旎的四季风光。那些用心浇灌出来的文字,宛如一条条深浅不一的河流,无论是湍急还是恬静,都似一幅画,带人驶向心灵的桃花源。
展开
精彩书摘

天窗

现在很少看到天窗了。关于天窗的记忆,其实也是关于老屋的记忆。

在我的老家,三间正房一定要修得方方正正的,坐北朝南。挨着东边的那间正房向南,还要盖一排的偏房,用来作为厨房、牛屋和杂物间。西边是院墙,可以挨着墙垒个鸡窝或羊圈、猪圈。南边,是与院墙相连的大门。整个庭院连起来,就是个端正的“口”字。三间正房,中间的用作客厅招待来人,我们叫作堂屋;东西两间是卧室,各有一面朝向为南的窗户。

为了减少宅基地的浪费,东边的正房与坐东面西的厨房之间,一般只留下一个狭窄的过道。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正房东卧室(东房)的采光。特别是在以前,房屋普遍是土坯房或砖瓦房修筑而成的“尖房”,房间局促,窗户狭小。即使是白天,正房东卧室也是阴暗的,翻箱倒柜找寻个物件,就得点烛开灯。若遇上阴雨天,一进入东房,就像进入了黑夜。

于是,“天窗”应运而生。所谓的天窗,就是在房顶上预留或开凿出约一尺见方的空间,用明净的玻璃嵌上。如此,“一窍仰穿,天光下射”。天窗不但解决了采光问题,还具有令人遐思的美学价值。实在是老祖宗大智慧的细微体现。

童年时,我只在两处看到过天窗。一处是在同宗族的四太奶奶家,一处是在外婆家。

高大壮实的四太奶奶,有一双走起路来颤巍巍的“三寸金莲”。她常年穿着自己亲手裁缝的对上衣和布袋裤,两条细长的深色裹腿把裤腿裹得整整齐齐的,那双严重变形的小脚就显得特别扎眼。四太奶奶精干利索,总是把房间和自己拾掇得干净利落,庭院里也总有应时的四季花卉绽放。因而,孩子们都愿意去她家玩耍。

四太奶奶东屋的天窗,就像是房间望向天空的眼睛,又像是一块夺目的宝石,不但照亮了阴暗潮湿的房间,也吸引了孩子们好奇的眼眸,并在我们心中投下了奇妙的磁石,它连接着充满奥秘的浩瀚宇宙。

晴天,阳光透过天窗照进来,形成一道笔直立体的光柱。在光柱的区域里,无数纤细的尘埃像变幻莫测的神秘来客,聚拢来又散开去,赶不完也抓不住,如流水一样缠绵不绝,像时间一样永不停歇。当乌云遮住了太阳,那片令人心醉的区域就和整个房间融为一体。当太阳冲破乌云的隐蔽,那道光柱便再次闯进孩子们的眼睛,再次撩拨着他们稚嫩而灵动的心。

我总是和四太奶奶的孙女——大我一岁的堂姑英子一起躺在床上,直视天窗外的高空。棉絮一样柔软飘逸的白云,透过天窗看去,像硕大的棉花糖,肆意地漫天飘荡,并随着风儿,不时地变幻出各种模样。我和英子一边看,一边推敲它们的形状和味道。似乎只要我们一张嘴,它们就能飞下来,穿过天窗,进入我们的嘴巴,滋润我们的味蕾。只是,年代久远的土坯房,在时光和风雨的侵蚀下,总是散发出一缕无以言说的气味,潮湿中夹杂着旧家居的霉气和空气不流通带来的陈腐之气。任凭怎么清扫打理,也根除不尽,那大概便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气息吧?

因而,总会有虫子窝藏在房间的旮旯里。有时,它们在天窗的光亮下显露身形。我和英子就像捉妖师一样,拿着各种“法器”,比如扫帚和鞋子,或者随手抓起的什么东西,对虫子们围追堵截,并在室内洒下一串欢笑声,银铃似的,与室内的物件碰撞着。那些虫子,有蚂蚁、蜈蚣、蚰蜒、土鳖虫等。然而,只要虫子们逃离了光柱照射的亮区,我们就只能任由它们狂奔而去,无可奈何。

下雨时,天窗就更有趣了!数不清的雨点像豆子似的,噼里啪啦地砸在天窗上,甩出或轻或重清脆而密集的鼓点,与窗外的风雨声,合奏成一曲磅礴的天籁之音。那点点滴滴连绵不绝的鼓点,好似敲打在我们心坎上,愉悦而轻快。我和英子光着脚丫,和着天窗上雨滴的奏鸣,在床上又唱又跳。有时候,我心中会隐隐不安,担心雨点和冰雹会将天窗击穿敲碎。那大概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印象深刻的“杞人忧天”吧。

彼时的我们,就像两只无忧无虑的小青蛙,快活地躺在昏暗狭隘的房间里,对天窗外面的高空,充满无尽的向往与憧憬。也许,正是在那样特定的环境里,天窗里面的潮屋和天窗外面的世界,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这才激起了我们浓烈的兴趣。如此,天窗就像是一个放大镜,更是一道架在孩子们与外面世界之间的桥梁。夜晚的天窗,是另外一幅奇幻深邃的景象。我当时是在外婆家,才有机缘于夜晚见识到天窗的另类魅力。那是与白天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那天晚上,玩耍了一天的我与外婆一起躺在东房。熄灯后,月亮透过天窗,将银辉泻进来,像乳白色的天柱,又像是潺潺的溪流,静穆而恬淡,温馨而雅致。房间因有了缥缈唯美的月光,而变得梦幻起来,犹如置身于童话世界。我看着月光漏下来,脑海里萌生出许多奇妙的幻想,思绪从房间飞到嫦娥的月宫,从银河飞到变幻莫测的云朵……月光洒在地上,投下一个大大的光斑,明净如白霜。我想起了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刹那间,我仿佛看到李白站在天窗下的月色中,举起一杯酒,冲我微笑。

透过天窗,是广袤深邃的夜空。寂寥的夜空,在月光下,显得幽远而神秘。许多小星星,像顽皮的孩子,不停地眨着眼睛。也许,它们就是看到了我,才没了睡意吧?月亮好似有脚,慢慢在天窗上空挪动。

看着天窗,我越来越兴奋,脑袋里不停地编织着种种奇思妙想,它们像火花一样噼里啪啦地点亮,并稍纵即逝,犹如坠入湖面的雨点。然而我一点儿也不慌乱,因为有更多的幻想飞出来……

躺在我身边的外婆起初迷糊着,一边轻轻拍着我,一边哼着古老的歌谣。她大概永远不会知道,就在她鼾声如雷时,我的心思早已飘到了太空,并在那里畅游。

第二天醒来,天窗和天窗下的房间,已没了前夜的神秘梦幻。我不禁疑惑:莫非昨晚看到的,全是在梦境中?

后来,大家陆续推倒老屋修建新房,天窗便跟着消失了。那些因为天窗而带来的奇特经历,也被时光湮没,尘封在岁月的河底,等着我去打捞。

吃春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对春天怀着极大的期待和感恩。她总要不时地翻看墙壁上的日历,查看节令;或者带着我在村庄和田野里漫步,观察万物的生长情况。这不但关乎庄稼的生长态势和农活,还关乎一年中不可忽视的大事——吃春。

在母亲眼里,无论是生长在路边和田野里的荠荠菜、蒲公英、枸杞芽,还是村庄外的树上长着的榆钱、陈刺芽、洋槐花、构树棒棒,只要处理得当,它们都能变成美味佳肴,让人回味无穷。

母亲最喜欢的是香椿,不仅因为它那独特的香郁气味,还在于它吃法的多样和采摘的便利。为了吃到香椿,母亲特意在庭院外面种了两棵香椿树。不过几年,香椿树就繁殖了不少幼苗。每到春季,离得老远,香椿那浓郁的气味就会随风飘荡,直扑人的鼻息,吸引人走过去,采摘几片嫩芽,带回家去一饱口福。

香椿的做法,主要有香椿凉拌豆腐、香椿炒鸡蛋、油炸香椿拌面等。在母亲看来,香椿凉拌豆腐是最地道的做法,也是最能保持香椿原汁原味的做法。如此,才能真切而细腻地品尝到香椿的味道。而其他做法,往往会淹没它本身的独特滋味和气息。

香椿凉拌豆腐的做法很简单,将香椿焯水和豆腐切碎了,再加上调料凉拌即可,快捷又方便。做好后吃上一口,豆腐的嫩滑与香椿的爽脆交织在一起,唇齿间散发出丝丝缕缕的香椿味儿,那是世间任何一种调味品,都无法复制的大自然的味道。

香椿好吃,可惜具有强烈的时令限制。过了那阵子,再想吃就难了,只能等到来年。因为望而不得,于是对香椿的惦记,就像尘封的老酒一般,随着日子而变得醇厚浓烈,让人刻骨铭心。即使一年只能吃上几次香椿,它的特别味道也被烙在了脑海中。

长大后,去异地求学,到外地工作,离开了故乡,也就离开了家乡的味道。香椿,和与香椿有关的一切事物,全都随着匆忙的脚步与沉重的压力,而被抛诸脑后了。只是有时候,在孤独的夜里,在思乡的月光下,会想起家乡。随之而来的,是与家乡有关的一切事物,断断续续地涌现,那些零星的片段串成了我的童年,我的故乡,我的思乡之情。


展开
目录


第1辑 故园风物 001

天窗 002

吃春 006

收麦 008

掐辫子 013

溜庄稼 016

捉豆虫 019

星河依旧 022

寂寞的柿子 025

又是三月三 027

童年夏趣 030

家乡的端午 033

牛屋印迹 035

一碗凉面 038

母亲的茶 040

洋姜情思 042

红薯 045

童年乐园 048

冬藏 050

吃桌 053

冬至 056

儿时的团圆年 058

第2辑 往事悠悠 061

割草的少年 062

露天电影的时代 065

外公的船 068

奶奶的蔷薇 072

“歪脚”外婆 074

父亲的音乐世界 078

爷爷的故事 080

货郎老金山 083

木匠老大成 089

相公 093

平凡的母亲 096

父亲 099

红月亮 101

香蕉、苹果和橘子 104

我们那时候 107

父亲的月亮 110

一碗蒸肉里的思乡情 113

乡野秋趣 115

野菊花 118

冬日二三事 121

见字如晤 124

第3辑 人生百味 127

抽身而去 128

慢时光 130

等你来 132

静待花开 134

遥寄一枝春 136

一个人的盛宴 138

一朵花的归宿 140

七分饱的一碗面 142

成长的台阶 144

一缕清香花袭人 146

耕且读 148

按下暂停键后 151

寻找桃花源 154

养蚕记 157

来春共谁花下坐 161

花丛里飞出“蓝蝴蝶” 163

能饮一杯无 166

做自己的光 168

不问花期 171

且听风雨吟 173

雪中折梅归 175

第4辑 心灵之旅 177

写一封信 178

一方荷塘 180

春雨润诗词 182

我有小院 184

初尝茭白 186

生动的背影 189

夏日闲读 191

半亩荷塘种清欢 193

遇到你,遇到第一束花 195

那些花儿 198

雪中煮酒待君来 200

食花者言 202

文字的魅力 205

巴根草 208

致重名的“我们” 210

踏访古长城遗迹 213

深秋的清晨 215

菜园 218

邂逅一个村庄 221

思乡是一种味道 224

瑰丽的幻想,奇幻的世界 226

心中那片桃花源 228

摆摊的父母 231

第5辑 四季之美 235

春芽 236

走,踏春去 238

谁解春风 240

聆听春雨 242

清明遐思 245

山泉长清 247

梧桐花下思故乡 249

蔷薇花下行 251

立夏,春未尽 253

凤仙花 255

夏赏牵牛 257

浅秋 259

野菊花开冷香来 261

香甜的秋天 263

残荷之韵 265

杲杲秋阳 267

红叶灼灼秋意晚 269

秋韵 271

踏雪寻梅 273

冬天的味道 275

冬雪 27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