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花一世界(牡丹)
0.00     定价 ¥ 4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1907460
  • 作      者:
    作者:韩小蕙|编者:李掖平|责编:王艳艳//任春玉
  • 出 版 社 :
    泰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花一世界,花的世界亦折射出人的世界。 牡丹从田野中走来,从古至今,各色各样、芳香醉人的花,凝聚着天地精华,彰显着生命张力,释放了无限的美与诗意。进入人类世界后,牡丹又被寄寓了人的一片真情,人们与牡丹相悦、与牡丹相得、与牡丹相依……花写照着人格精神,连通起每个个体生命的丰饶情思,也见证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文化嬗变的各个阶段。
展开
作者简介
韩小蕙,女,1954年生,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光明日报社《文荟》副刊主编,高级编辑,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北京作协签约作家,北京市东城区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韩小蕙散文代表作》等20部。有作品被译往美国、匈牙利、韩国等。获中国新闻界荣誉韬奋新闻奖、首届冰心散文奖、首届郭沫若散文优秀编辑奖、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奖。2003年应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成为新中国首位在该馆演讲的作家和编辑,并获友谊与进步奖、国会参议员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奖、旧金山市市长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牡丹为切入点,讲述其从自然界进入人们生活并被人格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文化意象和文化符号的过程,诠释其承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人文情怀及其象征的国人精神品格。我们邀请了当代文坛女性散文大家韩小蕙执笔,以她立意高远、鲜活灵动的生花妙笔,配以历代名家所绘牡丹古画,生动呈现牡丹的物象之美、意象之韵,以及因牡丹而勾连起的多姿多态的人生与人性世界。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城市到乡村,从首都到外省,从煌煌历史深处到阳光灿烂的今天,牡丹在中华大地上随时随处盛开着。自唐朝被推上顶峰以后,国色天香的牡丹一直稳稳地坐拥着“中华第一花”的宝座。
一、我与牡丹相见恨晚
我知道牡丹很早,大约是在三四岁的时候。
我见到真牡丹却很晚,竟然晚到四十岁以后。
1.“我就是要牡丹在冬天开花嘛……”
小时候,每逢过年,父亲总要到大栅栏或王府井去买年画,而且总要买几幅牡丹图。父亲总会兴致勃勃地拿给我看,并且对我说:“你看,这是牡丹花,国色天香,好不好看?”我会扯着牡丹年画不放手,用小指头点着那些漂亮的花朵,告诉父亲,哪个是红的,哪个是黄的,哪个是白的、粉的、紫的……
年画上的牡丹姿态各异,有怒放的,有才打了骨朵的,有一枝一朵的,也有热热闹闹满枝开放的。我看着,笑着,还会给父亲提出一个无理的要求,要父亲把那些牡丹花从纸上拿下来给我玩儿。父亲说,那是画,不是真牡丹。听了这话,我就改变了主意,要父亲带我去看真牡丹。父亲说:“现在是冬天,真牡丹还没有开花呢。”我就问父亲:“牡丹为什么不能冬天开花?我现在就要看牡丹开花!”父亲就笑了,逗我说:“你是武则天吗?可即使你就是武则天,牡丹也不会为你冬天开花的。”于是我就耍起了无赖,嚷嚷着“我就是要牡丹在冬天开花嘛……”
那时候我那么小,哪儿知道什么武则天呢,更不知她逼着牡丹在冬天开花的故事。但我小小的心里存了一个愿望:我什么时候能看到牡丹花呢?我一定要看到真的牡丹花!
世人皆爱花,即使尚不能言的婴儿,也会盯着美丽的花朵看,这是人的一种本性。
很难见到不爱美、不爱花的人。除非是发疯了,才会不由分说地把花那动人的笑靥装进黑袋子里,把美丽的鲜花连根刨掉——呜呼,那是把人性也一起毁灭了!
我八九岁那年,北京城里出了一件轰动的大事——中山公园里的一株铁树开花了。俗话说“千年的铁树开了花”,说的就是铁树基本不开花,若想看铁树开花,妥妥地等待一千年吧。可是偏偏在那一年,有一株铁树真的怒放了,喜得电台、报纸铺天盖地报道,喜得全北京的人,还有很多从外地专程赴京来观赏的游人,呼啦啦都涌进金水桥畔的红墙内,把那株铁树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记得是在某一天晚上,我纠缠父亲带我去看“铁树开花”。当时我还疑惑:那铁树上开的会不会就是难得一见的牡丹花呢?
在中山公园上千年的松柏的背衬下,在数盏极亮的白炽灯的照耀下,那株铁树站在一个巨大的花盆中,纵情地伸展着凤尾一样漂亮的大叶子,骄傲地把自己千年才绽放的精华捧与人看。在我这小小人儿的眼中,那花实在太奇特了,根本不是“花朵”,而是“棒子”,或者最除切地说,是一个像橄榄球似的“大枣核”,金黄色,雕塑似地耸立着,一副特立独行的架势,跟平时见惯了的那些花,玫瑰啊,月季啊,抑或梅花、丁香花、玉兰花等,都截然不同。
但令我失望的是,它根本就不是牡丹花。它与我记忆中的年画上的牡丹花——父亲口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差得太远啦。
P2-4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牡丹在中华大地
一 我与牡丹相见恨晚
二 牡丹在都城北京
三 牡丹在山西民间
四 牡丹是大自然派给人类的花仙子
五 唐前唐后说人文牡丹
第二章 牡丹的中华文化魂
一 最先到来的是牡丹的神话传说
二 牡丹文学与名人故事
三 牡丹诗达到了辉煌的高峰
四 牡丹词耸立起第二座高峰
五 牡丹画的千古姿影
第三章 牡丹的中华精袖
一 代代年年万世开
二 好牡丹还得绿叶扶持
三 奏响时代的洪钟大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