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劲高古
中国书法历史上,“宋四家”(指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是非常重要的巨匠大家,他们对宋以后的书法艺术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四家中,蔡襄是福建人,是福建书法史上的一座巍巍巨峰,令人高山仰止。
蔡襄(1012—1067),字君谟,莆田仙游人,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更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作为政治家,在其短暂的55岁人生中,为官三十八年,政绩显著,如泉州的洛阳桥就是他泽被八方、泽润后人的政声显绩;作为文学家,其传世文集有《端明集》与《忠惠集》两种版本;作为科学家,《荔枝谱》《茶录》是其重要著作,也是宝贵的历史文献,对果业、茶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当然,世人首重,当推其书法,书法家应是其第一历史身份。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书法展览场馆化,对书法的审美产生了朝视觉张力转化的巨大转变,加上以“丑”为美的“丑”书成了一股社会的风尚潮流,“明清调”成了流行书风,这是由历史变革时期思想交汇的社会思潮引起的,是难免的,相信也是短暂的。这时期,明清民国的一些个性化的书法家受到了追捧,而宋及宋以前的书法家在现实里却受到了忽视。近几年,随着国家的强盛,民族自尊与文化自信的觉醒与自觉,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已呈现光芒,大汉盛唐的强音正在恢复,中华民族中正的东方审美将会重现。像“颜鲁公”“宋四家”等大汉唐宋气象的书法传统将得到恢复、传承及发扬。
在“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中,最难述说的就是蔡襄书法。或许是蔡襄敦厚的性格和低调内敛的秉性,或许是他传世的作品没有米芾、黄庭坚那样的个性张扬,在当代,对蔡襄的评价远没有与之齐名的另三家那么高,这是有失公允的。当代人往往只站在当下的立场,以当下的审美喜好来看待他的作品,并没有把他的作品放在他的时代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更没有从历史及历代的评价中加以研究。在我看来,蔡襄在“宋四家”中是有特殊贡献和杰出成就的。
蔡襄在其所处的时代且直至清代,当世人及后人对其书法艺术评价皆极盛誉,推崇备至。《宋史·列传》中称他“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蔡襄的至交好友文坛泰斗欧阳修称“蔡君谟独步当世”,赞其“蔡君谟博学,君子也,于书尤称精鉴”。大文豪苏东坡誉其“独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逐为本朝第一”,称“余评近岁书,以君谟为第一,而论者或不然,殆未易与不知者言也”,并强调“仆论书以君谟为当世第一,多以为不然,然仆终守此说也”,可见大才子苏东坡对蔡襄的推崇与敬重。苏东坡何许人也,一代文豪,百代宗师,以他自身的才华、鉴赏的眼光,加之本身作为一代书法大家,他能对蔡襄的书法如此推崇,可见蔡襄在当世的影响力与时人推崇之深,也可见蔡襄书法艺术的高度与魅力。同为“宋四家”的黄庭坚、米芾对蔡襄也是顶礼膜拜的。黄庭坚赞其“苏子美似古人笔劲,蔡君谟似士人笔圆”,米芾赞蔡襄书“如少年女子,体态妖娆,行步缓慢,多饰名花”。宋当世的理学宗师朱熹也对蔡襄仰视不已。宋大儒邓隶评君谟书如杜甫诗,苏黄书似太白诗,君谟得之功,苏黄得之趣。《宣和书谱》里评其“世人摹之石,自珍其书,以谓有祥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而复推为本朝第一也”。宋徽宗日“蔡君谟书包藏法度,停蓄锋锐,宋之鲁公也”。元朝的赵孟頫深受蔡襄影响,“赵文敏源流,盖自蔡出也”,明文徵明也一度仿效蔡体,“于莆阳得其形”。明人王世贞亦推其“然自宋书家当以襄为首云”。只是蔡襄“颇自惜,不妄为人书”,传世作品太少,导致后人对其研究传承从众者偏少,这多少影响了蔡襄的地位。
P3-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