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套丛书中,我读出了神之奇,人之本,天之伦,地之道,武将之勇猛,文人之风雅,仿佛看到河东先祖先贤神采奕奕,从大河岸畔、田野深处朝我走来。
——李敬泽
进士及第的当年,即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被任命为奉礼郎、华州(治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判官。奉礼郎是官阶,表示级别的高低,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职级;华州判官是职位,表示实际负责的事务,判官是州属官,协助知州处理州内事务,相当于今天的市长助理。
司马光虚岁二十岁,按今天的习惯,就是十八岁多或者十九岁,官职也低微,但已经胸怀天下。一段时间以来,家人们几乎被他折磨得神经衰弱——夜里睡得好好的,会被突然惊醒,蒙眬中看见司马光匆匆忙忙爬起来,穿好官服,手执笏板,正襟危坐很长时间。还好,因为他常常这样,大家渐渐习以为常,只是不清楚为什么。后来,一位好友问起,司马光回答:我当时忽然想到天下大事。
一个人的成就与格局分不开:格局越大,成就也越大。司马光做梦都是天下大事,真可谓是大格局。编修《资治通鉴》,与王安石发生分歧,在暮年出任宰相等等,都跟他的大格局分不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大格局,司马光不可能做这些事情,也就没有历史上的司马光。
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司马光为他人整理文集,并写下序言。并非应作者之请,作者已经去世了。司马光读到一些文章,发现作者是位真正的儒者,欣赏他,于是自愿搜集他的文章,编订成册并作序。
这位儒者名叫颜太初。当时,天下不崇尚儒学已久,但颜太初却愿意身体力行:读儒家典籍,不斤斤于词句,从整体上把握意思;而且,他还要在自身和乡里实践出来;更进一步,他要将儒学发扬光大,考察国家政治得失,写成诗歌和文章。
宋仁宗景祐(1034—1038年)初,青州(治今山东省青州市)知州倾慕魏晋人嵇康、阮籍的风度,为数不少的士大夫争相效仿,一时间社会上蔚然成风。我们知道,嵇康好老、庄之学,想要做隐士,与阮籍、山涛等人为友,世称“竹林七贤”。颜太初认为这会败坏风俗,立即作了一首《东州逸党》,以为讽喻。诗传到了皇帝手里。不久,青州知州被治罪。
又有郓州(治今山东省东平县)知州,对一位不愿同流合污的属下怀恨在心,找了个借口,将他投进监狱。这个属下在狱中郁郁而终。死者妻子想要申诉,那位知州自然百般阻挠。颜太初与死者生前友好,朋友冤死狱中,他愤愤不平,于是,又作了一首《哭朋》。因此,那个知州被罢官。
有人举荐了颜太初,认为他学问渊博,文章不错,建议调他去国子监任教,等于做大学老师。但有个御史不喜欢颜太初,向皇帝讲他的坏话,说他狂妄而偏执,会把学生教坏了。因此,改为河中府(治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临晋(治今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主簿。
后来,颜太初又担任过其他官职,但调来调去,不是什么判,就是什么司,不是什么簿,就是什么尉。在宋代,这一类的官职,即便最不济的人,熬年头也都混得到;而才识卓越如颜太初,仕途十年,到死还是这类职位。颜太初英年早逝,四十多岁就去世了。
司马光在同州收集到颜太初的文章两卷,又找到他写的《同州题名记》一篇,合起来编为一集,并作序。司马光说所以这样做,是希望颜太初的言论,能够传之久远,他的文章必将有益于后世。司马光做这件事情,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发扬儒学,他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司马光是有远大理想的人。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十一日,党项首领元昊建国号为夏,自立为帝。党项族原本向宋称臣纳贡,自立为帝在宋看来就是反叛。父亲任同州知州,司马光任华州判官,同州、华州距离边界不远,各种消息不时传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战争阴云密布,不安情绪在民间蔓延。十二月,宋仁宗下令,禁止宋朝边民与党项人贸易,对党项实行经济制裁。宝元二年(1039年)三月,宋仁宗检阅了禁军,等于秀肌肉。嘉勒斯赉的部族在青唐(即青唐城,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当时比较富强,朝廷希望他从背后牵制元昊。四月,诏令三司每年给嘉勒斯赉绫绢一千匹、片茶一千斤、散茶一千五百斤,又加授保顺军节度使、邈川大首领;奖励近边百姓向边境运输物资。五月,宋仁宗又下诏,要求推荐军事人才;负责全国军事工作的枢密院本月也换了长官;五月十六日,父亲的好友庞籍被任命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前往前线视察,并代表皇帝慰问守边将领及少数部族首领。宋、夏已经开战,司马光与父亲该是多次讨论到战争,分析敌我形势,为百姓生活担忧。
001 第一章 涑水先生
001 第一节 涑水河
004 第二节 涑水先生
008 第三节 夏县司马氏源流
013 第四节 守孝多年
017 第五节 皇祐二年回乡
020 第六节 《涑水记闻》
026 第二章 以天下为己任
026 第一节 初入仕途
032 第二节 身为礼官
042 第三节 皇位继承人
047 第四节 农民好辛苦
052 第三章 读史可以资治
052 第一节 从爱好者到史学家
055 第二节 读史与砸缸
061 第三节 书局成立
067 第四节 皇帝亲自作序
070 第五节 司马光为皇帝读《资治通鉴》
077 第六节 书局险些撤销
081 第七节 嘉奖诏书
084 第四章 感天动地“诚”与“一”
084 第一节 平生所为没有不能对人说
087 第二节 屈野河事件
092 第三节 请求任职虢州
097 第四节 请停止征召民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