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孝舜地
0.00     定价 ¥ 53.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219548
  • 作      者:
    作者:毕星星|责编:丁文梅//朱莲莲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毕星星,山西临猗人,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著有长篇文化散文《大音绝唱》,散文随笔集《坚锐的往事》《走过带伤的岁月》《走出岁月的阴影》等十多种,长篇纪实文学《蓝火苗,红火苗》。近年主要作品有《乡村档案》《乡村风景》系列散文。近期出版文化散文集《河槽人家》。作品多次入选各个年度年选及排行榜,有作品获过冰心散文奖,赵树理文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舜,史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建都于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帝舜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帝舜时代距今已经四千多年,扑朔迷离的帝舜传说,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比较完整的叙述。作者对大量的文史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爬梳抉剔,也对种种传说和遗迹进行了田野调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蒲坂建都、舜乡负夏、鸣条舜帝陵等篇章勾勒帝舜踪迹,并独辟专章《在今朝》,详细介绍了德孝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引子:一个叫蒲的地方

大约在四千年前,一群先民在黄河岸边迁徙。

这是一个原始部落群,称作有虞氏。他的首领,后人叫作舜。

有虞氏部落原来以捕鸟为生。他们熟悉鸟性,能听懂“鸟语”,捕捉鸟儿时,要模仿各种委婉动听的鸟叫,把鸟儿引诱过来。深山里,经常有野兽出没,他们学会了张开大口发出怒吼,吓唬野兽。或者把野兽驱赶到预设的陷阱里。后人根据他们张开大口呼喊驱赶野兽的样子,造出了一个“虞”字。有虞氏部落,崇奉一种叫驺虞的仁兽为图腾。驺虞只吃死的动物,不吃活物,被称为仁兽。

黄河南下,在这里拐了个弯,向东。像一个胳膊肘子,大小臂勾连。那时的黄河肘弯里,气候湿润,降雨量也大。成片的大森林,河岸是一望无际的水草。森林里,草地上,奔跑着大象、犀牛、黑熊、鹿群,河水宽阔清澈,滩地有水鸟起落。这个部落就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活繁衍。他们在森林里围猎,在河里捕鱼。这一带,就成为初民最早的居住地。

我们的舜啊,那时已经学会种植采集,要狩猎,要耕种。中原地区适宜农作物生长,他们开始种植牟麦(即大麦)。麦穗带芒,他们把种植这一类作物的最好时日,叫作“芒种”。使用的工具也都还是石器、骨器,还有蚌壳做的。用弓箭,箭镞也多是骨镞。有了火,有了陶器,陶器的花纹也还较为简单。居住呢,全都是原始的茅草屋,有地上的,也有地穴式的,半地穴式的。有个容身之地罢了。

风雨雷电,洪水泛滥,舜带着他的部落,要迁徙。

往哪里去?逐水草而居。

舜和他的一干族人,沿着山,沿着河,行行重行行,有那么一天,终于看到了一块平坦的地面,嘉禾青草,绿茵茵。濒水,水边是一丛一丛茂盛的蒲草。

舜指了指连绵起伏的蒲草,回望他的族群,那意思是,就这里吧。

这里成为他们新的定居点。

这里有蒲草。

蒲草在黄河滩常见。蒲草叶子细长柔韧,丛生,中间会长出蒲薹,薹尖是一尺来长的蒲棒。蒲棒开花,又凝结成为密密实实的果实。火红色,向上劲挺。蒲草叶子柔软,可以编织草绳草墩,蒲薹成熟以后,长蒲絮,飞飞扬扬,十里蒲花。蒲棒像一根火烛,人们认为是祥瑞之物。黄河之滨,田野水岸,连绵的蒲草挺拔的蒲棒,人烟出没,蒲草在日光里挺拔摇曳,舜和他的氏族,逐渐在这里驻扎下来,一个部落,在此定居。

人们把这里叫蒲。

舜在这里立国以后,就以部落名“有虞”作为国号,“蒲”就成了最早的国家都城所在地,具备了早期城市的特征。史书有所谓“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说法。无疑地,“蒲”作为华夏民族的早期帝都,可能很原始,很简陋,但在当时,却是先民心目中最神圣庄严、繁花似锦的地域,最令人向往的中心。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上,它是一处原始文明的发端,走向新岸的驿站。舜都蒲坂,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秦以前,这里一直叫蒲。

秦以后,叫过蒲坂、蒲城、河东、蒲关等。

有虞氏族人,搭蒲为庐,依坂而居,就叫蒲坂了。

我们的舜,在平阳,在蒲坂,在负夏,就此上演了一出威武雄壮的文明演进的活剧。

舜在黄河岸边,种植,制陶,观天象,制定历法,创造发明。舜的部落壮大以后,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舜协和万邦,开始建立早期的国家管理制度。在这里,形成早期的中华文明。

帝舜时代至今已经四千多年。四千多年,帝舜不死,今天仍然吸引我们时时回眸。



展开
目录

001    引子:一个叫蒲的地方

004    第一章  在蒲坂

004    第一节  唤醒千年文字

015    第二节  大地上的印证

021    第三节  传说的伟大力量

028    第四节  千秋功业,起点在此

035    第五节  礼乐之光

045    第六节  尧王台上说禅让

057    第七节  湖光山色之外

071    第八节  沿山走,沿河走

083    第二章  在负夏

083    第一节  舜乡,另一种叙述

089    第二节  探寻负夏城

102    第三节  庙会,民众和神祇的狂欢

111    第四节  一条美丽的路线图

120    第五节  历山访古

132    第三章  在鸣条

132    第一节  一个人的舜帝陵

139    第二节  为什么是鸣条岗

148    第三节  了却君王身后事

159    第四节  旧邦与维新

167    第五节  游览舜帝陵

179    第四章  在今朝

179    第一节  穿越四千年的遗产

190    第二节  今日德孝

200    第三节  好村子雷家坡

208    第四节  民间的治史热情

218    第五节  这里最早叫中国:先声和余响

228    第六节  眺望陶寺

237    后  记

240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