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的热河趣事(精)/小说家的散文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5913429
  • 作      者:
    作者:何申|责编:党华
  • 出 版 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何申(1951—2020),作家,生于天津。曾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承德日报社原社长,被称为河北文坛“三驾马车”之一。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梨花湾的女人》《青松岭后传》等五部,中短篇小说《年前年后》《信访办主任》等一百多篇,散文集《热河一梦》《千年醉一回》等多部,影视作品《一村之长》《男户长李三贵》等多部。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以及《人民文学》优秀作品特别奖等多种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我的热河趣事》所选散文,可视为作者一生的精神自传,艺术留白地书写了人生重要阶段的概貌——儿童少年时期在天津,青年时代到河北承德插队,后考入大学,最终返回“热河”承德,成为一名为这片土地笔耕的作家。作者在独特的生活经历中,练就了扎实的现实主义笔力,为读者留下北方生活的民间史。
展开
精彩书摘


老城开蒙

我在天津老城里生活到八岁半,这期间念了小学一年级。那时没有学前教育,就是一伙顽童可胡同可大街玩疯后,家长说可不行了,赶紧上学收收性儿。领到学校报名,老师说从1数到100。这对我太简单了。人家看看我的大脑袋说:不笨,行啦。我就成了小学生。

南马路小学。临街一堵青砖墙,一个拱门,长条院,平房,很简陋。旁边的大楼好气派,课间和俩同学过去看,还有扛枪站岗的,喊小孩一边去。看大牌子,法院,审犯人的,快跑。回去教室门都关了,老师发怒:回家去吧!那好吧,得听老师的话,拎着小书包真回家了。我妈问怎么这么早放学,我说是今天我最早。张娘的女儿小荣和我一个班,比我懂事多了,放学回来喊:何娘,他是让老师撵回来的!我说是老师让我回来的。

老城里的胡同太多了,从解元里到南马路且得拐来绕去。于是就锻炼了记路的能力,以至日后到一个生地方,只要走过去,我就能找回来。特别是到国外,语言文字都不行,一个人上街,不走太远,就不会迷路。

那个时候小学课程简单,说实话,老城里的小学更简单,无非学生字讲加减法。别看我一时弄不清是“撵”还是“让”,但这点功课对我纯属小菜一碟。我爱看书,拿张报纸磕磕绊绊能念不少标题。我家胡同对面的胡同里有个小人书铺,这对我的吸引力与今天孩子上网吧相同。可看小人书要钱,没钱了,掌柜的想买点什么,又出不去,我就帮他买。他挺喜欢我,就免费让我多看几本。我爱看古时候打仗和侠客的,看不懂也看。那些小人书纸很薄,是木版印刷的,人形大,文字就在图中人物的嘴边引出的方框里:一员大将被绑,旁边坐着的人头上的方框里写“你降也不降?”大将的方框里写“要杀便杀,不必啰唆”。这是文字少的。一般有女子一出现,往往是密密麻麻一满框字。看来还是女人爱说。

院里的张娘李娘都爱说,我妈话少。东门里有家小电影院,她们三人去看《秦香莲》,评剧,小白玉霜演的,带了我去。进去张娘就开说,嗓门又大,李娘也不示弱,说着俩人就争论这秦香莲该不该去京城找陈世美。张娘刚强,说要我就自己带孩子过;李娘说凭什么,就该找。说得前面人扭头喊:听你们的还是听人家的。后来等秦香莲一唱“三年前,你为赶考奔京路,临行时,我千言万语……”冬哥春妹再一叫爹、娘,她们全哑巴了。

过一会儿再看我身边这三个女人,那眼泪哗哗流呀流。张娘干净,掏手帕擦了又擦;李娘邋遢,摸一把鼻涕就往地下甩;我妈性格刚强,也哭。我都顾不上看电影,净看她们了。

在城里小学那一年,我好像没学到什么。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小小的校园,满足不了我的好奇。南市、估衣街、鸟市我要去,大姐二姐的单位我要瞅瞅,四姐五姐去同学家,也带我。去了一看,深宅大院老先生,一说这是同学的老弟弟,还就爱和我说话。我天生不怕生人,知道点什么还爱说出来,老先生一夸这孩子真聪明,我姐赶忙拉我走,怕我得意忘形,再说出些着三不着四的话。

古来孩童正宗的开蒙,多是从念《三字经》《百家姓》开始。我们那个年代,那些东西都成了糟粕,日后红太阳打头的课本还没来到,我们学的就是“大小多少人口马牛羊”,实在没什么意思。9月1日开学,10月1日到东马路看游行,游行的人都拿个三角小彩旗,一举一举的。游行队伍快散时,有人就把小旗给了路边的四五岁的小孩。我们虽然也在小孩之列,但不可爱,没人给。不给没关系,看准这一行是青年女工,齐喊着“阿姨好”,一群狼似的扑过去,没等她们反应过来,抢了旗就跑。当然,人家也没说不给。又上课了,老师问国庆节都干什么了,我也举手,举得胳膊都酸了,才叫我,我说:抢小旗去了。老师狠瞪一眼:坐下!

后来我和不少作家朋友聊天,发现我们小时候都不怎么受老师待见。我们多爱看闲书,爱胡思乱想,爱说话,爱看热闹,爱出风头(即便表面低调,心里极想),而这些都是当作家所需要的。成天就爱关屋里做算术,长大了是陈景润。作家莫言,别以为话少,是话太多了,才提醒自己“莫言”。

天津老城开蒙了我,不光认识了“大小多少”,更使我开始接触社会,尤其感受了这个五彩缤纷内涵丰盈的津门故里,这一切,让我终身受用。


展开
目录

辑一

我在天津的日子

黄家花园旧事


辑二

插队旧事

乡间闹事

“公社”记忆

山乡记忆

县城记忆

老赫的乡村


辑三

我的热河趣事

“河大”旧事

庙前“耕读”往事

我在1978年前后

古城文人情


辑四

为避暑山庄作赋

“热河”碧空

吃“派饭”

《年前年后》的往事

花楼沟遐想

“红薯当家”的往事

为“诗上庄”作赋

同龄人的选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