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域外古城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8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3968472
  • 作      者:
    作者:冯骥才|责编:关俊红
  • 出 版 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不无度地使用,不任意地改造,不随心所欲地破坏

陶醉和自豪于城市的历史美


展开
作者简介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现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他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在当今文坛影响深远。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单筒望远镜》《艺术家们》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五十余种。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他倡导与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为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域外古城》收录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捷克、芬兰和日本等国古城、古建筑、名人故居等保护工作有关的游记,展现了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丰富经验。
展开
精彩书摘

城市的历史美

对于古老建筑的维修,历来分为两种方式,也是两种观点。一是整旧如新,即粉饰一新;一是整旧如旧,即在修整中尽力保持古物历时久远的历史感。前一种方式多出于实用,后一种方式则考虑到古建筑蕴含的历史和文化的意义。在我国,很长时间都是整旧如新,及至近世,才有了整旧如旧的观念。

这些年,西方的古物修复专家又在探讨一种新的方式,便是用科学方法除去古物表层的污染物质,使古物再现它刚刚完成时的最初的面貌与光辉。我曾著文,称之为“整旧如初”。这种方式被认为是更高层次的“整旧如旧”,即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它最成功的例子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米开朗琪罗的穹顶画《上帝创造人》的修复工程。但它也有失败的例子,而且十分惨重,便是近期修复完成的米兰那幅世人皆知的达·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

五年前我在意大利,听说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正在修复,便怀着很大的兴趣到米兰修道院去看。几位专家在高高的架子上,专注而凝神地工作,像在为一位病人做大手术。据说他们每天只能完成一个火柴盒大小面积的壁画的修复工作,当年修复专家们对西斯廷教堂的穹顶画也是这样做的。而《最后的晚餐》是一幅残损尤重的艺术史名作,许多部位都剥落得一片模糊,因此人们很想知道五百年前这幅作品完成时的最初的神采。当时我还在米兰的书店买了一张修复前的《最后的晚餐》的印刷品,以便将来对照着看。

然而,如今一看,竟然惨不忍睹!不但不相信这幅画最初会如此拙劣,连修复前那种历尽沧桑的历史感也荡然无存。这一修复工程失败的缘故,专家认为是达·芬奇作画时喜欢试用各种新型颜料。这幅画所使用的颜料肯定与他一贯采用的“湿壁画”法相抗,所以传说这幅壁画在刚刚完成时就已经出现裂纹和开始剥落,这样一来,修复的一半工作成了修补。再说五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那种残破又古老的样子,即使修复后的画面和当年作品完成时一模一样,人们照旧会不买账。从来批评得最凶的总是批评家们,他们指责意大利修复专家的“胆大妄为”,甚至说意大利人“用‘先进’技术破爆了《最后的晚餐》”。

比起意大利人,法国的修复专家要谨慎得多。但谨慎并非保守。在位于四区的巴黎市政府文化事务局里,一位宗教艺术品研究员安贝尔表示他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他认为意大利人“整旧如初”的做法,即便成功了——如西斯廷教堂穹顶画——也使古代遗存失去了历史感。因为古物表面斑驳含混和漫漶不清的一层不仅仅是物质浸染(如烛火、灯烟和空气氧化的浸染),更是一种时间浸润的结果,这里边还包含一种珍贵的历史感,也就是历尽沧桑的味道。去掉这一层,就是除却历史。

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追问他:“你认为‘整旧如旧’应当如哪个‘旧’呢?事物的历史化是一个时间过程,也就是一个逐渐‘旧’化的过程。应当锁定在哪个程度上?”我想同他认定修复的标准。

他想了想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难回答。应当是一种中间状态吧!”

他的话启发了我的思考。我喜欢把谈话逐层推向深入。我说出了我的意见:“我的想法是修复工作应尽量用减法,少用加法。减法是减去三种东西,一是朽坏糟烂、不能恢复并有碍观瞻的部分;二是有害的微生物;三是污染痕迹,如烟尘、酸雨、霉点等造成的污染。这个减法的极限是不能减去历史感和美感,我生造一个词吧,就是历史美。”

安贝尔笑了,笑容表示他很欣赏这个词。他又加了一个注脚:“历史美也是一种艺术美。”

法国人就是这样可爱,他们把一切美好珍贵的事物全视为艺术,因为唯有艺术才能在他们心中至高无上。

在凡尔赛宫,承蒙主人热情,我参观了一间尚未开放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内宫的休息间,屋内精致典雅,华贵沉静,充满着唯王室才有的考究到极致的气息。这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房间,据说竟然修复了近三十年!连窗帘、椅子的面料及壁布,全是仿照昔日残存的布料的图案复制的,不仅豪华地再现了昨日的奢侈与辉煌,而且连古老物品那种历时久远的风韵也全然仿制了出来。陪我参观的一位历史专家说,宫中古物的维修人员,都是毕业于文化遗产学院的高等人才。他们不单要对古物清洁、加固、维修,关键要整理出那种历史的味道。这种维修,远远比创造这件物品用时长。因为他们明白历史感不是物品原有的,是历史的一种加工。在历时久远的时间长河里,物品不再仅仅是一种物质。时间是神奇又有力量的,它会把它深远的历史内容无形地注入进去,同时将潜在其间的特有的时代美与文化精神升华出来。时代美过后就变为一种历史美,只有当它成为历史才变得更加清晰和更加动人。于是,历史物品更重要的价值是一种精神、一种美。这种美往往与它的沉默、斑驳和残破同在,而修复古物的关键,不仅要技术高超,更要理解历史和懂得美之所在。我望着墙边一排刚刚修复不久的老椅子痴迷不已时,陪同者告诉我,这里每把椅子的维修,都需要一位专家工作一年。一年?但谁会这样照料自己的城市的历史?倘若此时我们再放眼去看一看巴黎——这座博大、丰富、古雅、斑驳——在精心的保护与维修中充满历史美感的城市,我们不是会被深深地感动吗!


展开
目录

牛津的老房子

巴斯人手里的巴斯

在莎翁故居看到了什么?

寻根

城市的历史美

翁弗勒尔

拉丁区,我们那条小街

精神的殿堂

活着的空间

睡着的小城

意大利断想

重光西斯廷

朝圣,去乌尔比诺

托斯卡纳的风光

泡在水里的威尼斯

如梦的瓦豪

收藏家园

一先令的古堡

辉煌的书巢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百水的怪楼

保卫克里姆特画室

月光里的舒伯特小楼

离我太远了,皮兰

今天的布拉格

古希腊的石头

在芬兰的感想

最美的小镇

苏兹达利的木屋

俄罗斯也有古村落问题

苏哈洛夫

细雨品京都

奈良的味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