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唱过一首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爹也讲他过去的故事:1938年,他曾在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接洽好,将行李撂上了去延安的卡车,被戴涯截住,留在了西安……
后来,我爹靠边站了,成天蹲在墙角背“延安还是西安,首先要划清这种界限……”
我一听见父母讲过去的事情,就头疼,堵着耳朵,逃出二里地,脑中幻想着他们的故事不是这样的,而应该是:
话剧王者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平坦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一段很长时间的阴影。
1937年,隆隆的炮声打破了宛平城的沉寂,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这年12月,我爹参加了中国戏剧学会抗日救亡演剧队,从那时起就端上职业话剧的饭碗,吃了三十多年话剧饭。1968年的大年三十,天上飘着纷纷扬扬的白雪,晚上,我们全家在南京市大方巷56号家中吃年夜饭,一张红纸包裹着一块方砖,上面点着两支红蜡烛,父亲喝着闷酒,没人敢出声。父亲一仰脖子喝完了酒,对弟弟说:“二小子,给我盛饭!”
二弟哆哆嗦嗦去盛饭,“啪”的一声,碗打得粉碎,父亲老泪下来了,说:“二小子,你把我的饭碗砸了……”二弟吓哭了,全家都哭了。
一语成谶,果然,父亲从此就再没登上话剧舞台。
那些年头,我最怕父母亲唠叨过去的陈芝麻烂谷子。青少年时代,眼瞅着当兵、招工、工农兵上大学、当农村小学代课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在眼前失去,不是我没有早做准备,都因为父母亲的问题,无奈和压抑的情绪使我产生了逆反,根本不愿也不想听他们过去的故事。
1990年2月的一天,开封雨雪交加,我爹在公费医疗医院病房的走廊上去世了。父亲躺在冰冷的墓地中再不作声。后来的二十多年中,母亲的记忆越来越差,最后就只能认识家里的几个人了,去世时什么话也没留下,灰飞烟灭。等到我意识过来,一切都晚了。
2016年,我有幸给中央电视台一套做专题片《客从何处来》,做了三位台湾著名艺人曾宝仪、钮承泽、金士杰的寻根节目。编导们把大量时间、精力花在前期的工作中,费去一年或更多的时间,从各个档案馆档案资料、各大图书馆馆藏的老报纸中,就像野外考古,挖掘、打捞、清理出几千年的文物宝贝一样,梳理出三位艺人的阿公、父辈的线索,通过访亲寻故,寻求蛛丝马迹,找出他们的爷爷和父亲、母亲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以达到寻根的目的。节目播出后,获得极高的收视率和极大的影响力。同时我后悔、自省不已。我也是学历史专业的,在旧书中盘桓多年,又在汗牛充栋的档案故纸堆熏陶了二十多年,也算是专业人士,比起做寻根电视节目的编导自愧不如。于是也想寻找父亲的档案。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有个规定:副师级以上干部的档案存放在当地市民政局。恰巧,我弟有个朋友在市民政局工作,于是我弟借口要写东西,把我爹的档案借了出来。民政局再要时,借口丢了,也就不了了之。
老爹的档案就一直存放在我手里。里面全是自传、交代材料、反省材料、调查材料、检举材料、社会关系材料、社会关系列表,等等。
可以说,我爹的后半生,困扰他最多的就是他的档案。他不知道档案中有什么“黑材料”,一有风吹草动便像龚琳娜的《忐忑》,终日惶恐不安。我真不知道当年他为啥给自己取艺名“王者”,被政审吓怕的老爹,丝毫没有王者的风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1978年,组织上给他落实政策时,他唯一的要求是把过去十年档案中外调的“黑材料”清除干净、一把火烧掉。于是南京军区落实政策的有关人员将他的档案取出,将运动中所有的外调材料当着他的面,全都付丙。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他老人家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其实,一个离休多年的人员,烧不烧档案中的外调材料又有何妨?又不扣养老金,也不怕再有人跳出来检举揭发,增加新“罪名”。殊不知那些化成灰烬的纸张中还有多少珍贵的资料。目睹所谓的“黑材料”被烧掉,对一个半辈子被修理的对象来说,那是多大的心理安慰。而对档案馆工作者来说,又将是多大的损失!
尽管如此,我在仔细阅读老爹的社会关系材料和列表时,惊喜地发现,里面的名人还真不少,如北京人艺的著名话剧演员戴涯,前线话剧团的丁尼,台湾话剧界教父级人物崔小萍,中国话剧、电影界泰斗级著名人物陈鲤庭,著名电影演员赵慧琛,北影的张平,上影的项堃、白穆、张燕,女作家谢冰莹,韩国国父级大音乐家韩悠韩,豫剧开山人物樊粹庭,豫剧大师常香玉、陈宪章伉俪等,还有军阀石友三,蒋介石的爱将张治中,黄埔名将胡宗南、葛武棨,马家军先锋马步芳等。按如今的说法,他们都在老爹的朋友圈。
这里需要画重点的是韩悠韩这位韩国国父级的音乐家,抗战期间一直在中国参加抗日运动,他创作的大型歌剧《阿里郎》,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被用作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进场音乐。
韩国要成立一个韩中抗日纪念馆,征集韩悠韩在中国的抗日事迹,可惜资料有限。他们曾向中国呼吁,寻找韩悠韩抗战期间在中国的历史资料,但收获不多。
在我爹的交代材料中居然多次出现了韩悠韩的情况。2021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四届黄埔论坛上,我遇见台湾黄埔军校同学会后代联谊会的青年才俊邱智贤,他告诉我:韩悠韩的后人也在找你们……
根据我爹的朋友圈,我就像掂起厨房大师傅的漏勺,在历史的锅里,开始打捞他从抗战到参加解放军之前的历史细微,点点滴滴,好在有交代材料等档案为证。不过,我故事中人物的出场先后顺序,并非按照档案中的列表顺序。这点请读者谅解。
于是,我开始酝酿“父亲的朋友圈”,打捞那些不被后人所知的故事……
先从哪儿说起呢?思来想去,从根上说吧,也算不忘初心。
第一部
我爹的朋友圈
在家靠父母
投奔石友三
加入青帮“江淮泗”
两个黄鹂鸣翠柳
马道街的广告牌
“呼保义”戴涯登场
来买金陵春色
第二部
“金眼彪”凡塞识荆
“玉麒麟”洪正伦行侠
“假孔明”骗“宋公明”
“小旋风”李次玉纳贤
“豹子头”王者落草
一张中韩两国都有的老照片
“武将军”到西安
“入云龙”朱星南行正道
偷艺——转益多师
瞎子放鹞不见起
延安来的那些人
西安还是延安?
“殿前御史”招安
误走战干团
《李秀成之死》引发的血案
耍猴的绳牵紧了
我家就在剧场里
县太爷林晋琦
篮的老太太
“鼓上蚤”王伯华打流
附:老四铁公鸡
斧子砍下来了
“鲁提辖”丁尼仗义
“浪子”叶鼎洛风流
“圣手书生”韩悠韩留名
直升机下的儿童保育院
家无三斗粮,就当孩子王
两个小难民
“一丈青”罗慧多情
“高衙内”葛武棨逞威
“没羽箭”袁孝堂举贤
今宵好向郎边去
“铁叫子”陈宪章助力
情多累美人
“旱地忽律”屠家骧混世
“混世魔王”樊粹庭立万
重上忠义堂
“扑天雕”冷波扬名
“智多星”邓华升吃巧食
陈独秀的“私生女”陈虹入行
在外靠朋友
第三部
兰州重聚首
“霹雳火”王证挖墙脚
“地壮星”梁虹耍性
西出阳关无故人
“孙二娘”手刃情敌
“行者”高岩援手
一念之差去延安
天山雪莲
西北望东南
“立地太岁”崔超上位
“及时雨”拒绝“戡乱”
“小李广”石港脱险
石港与胡世淼
返景入深林
明月出天山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边”
“赤发鬼”申桐生救急
拥抱光明
跋:魂归蓼儿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