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鹤龄(1606—1683),字长孺,号愚庵,吴江松陵(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入清后绝意仕进,终身布衣,在经、史、子、集各方面均有造诣,以笺疏之学见长。
《杜工部诗集辑注》是朱氏一部力作。朱氏于该书卷前“自识”云:“愚素好读杜,得蔡梦弼草堂本点校之,会萃群书,参伍众说,名为辑注。”顺治十二年冬,朱氏应谦益之邀前往坐馆,其间,出示辑注初稿求正。谦益阅罢认可,并且拿出自己所笺注的吴若本及九家注,“命之合抄,益广搜罗,详加考核”,二人“朝夕质疑”。顺治十四年冬,朱氏完成二稿,请谦益作序,谦益在“未见成书”的情况下,写了序言。几年之后,至康熙元年,朱氏又来钱家坐馆,将成书出示就正。谦益阅罢,甚为不满,主要原因当是成书未能采纳其某些见解,如朱氏所言:“先生谓所见颇有不同,不若两行其书。”如此,两注分而欲合,合而复分,终于各刊其书。乃知学术之争,是为学人拒绝苟且、寸步不让之事业。
《杜工部诗集辑注》共计二十三卷,其中诗二十卷、文赋二卷、集外诗一卷。共计收诗1457首,文赋23篇(对于杜甫文赋的注释,朱本首开其端)。同其它注本相比较,朱本“于经史典故及地里职官,考据分明。其删汰猥杂,皆有廓清之功。”(仇兆鳌《杜诗详注·凡例》)这与朱鹤龄精于经史典故、职官制度及地理学研究有密切关系。
朱鹤龄是一位存心端正而专注的杜诗注家。《杜工部诗集辑注》作为杜诗学之重要文献,应该成为后世研杜者必读之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