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幽思难忘--缅怀我的至亲和师友们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58194
  • 作      者:
    作者:曾庆存|责编:韩鹏//崔妍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不是科学著作,而是对一个专注于科学工作的学者得以成长的人文环境的叙述。特别是作者对亲人、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的生平及生活往事加以回忆记叙并加上一些注释,成为一册,名之为“幽思难忘”。借以虔诚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并用来鞭策自己,不许懈怠。本书前五篇是纪念已作古的亲人,后八篇是缅怀已作古的领导、老师和同学挚友。其中有八篇的主体部分及三篇的部分内容,曾在报刊中发表过,并被多种报刊大量转载(例如“和泪而书的敬怀篇”就有从黑龙江到广东的不少报刊转载,在德育和做学问等的教育上起了示范作用)。本书中除新写的几篇外,对其余各篇都做了大幅的事例补充(因原文过于简略),内容充实,更富情感。 本书可供对科技史、科学家群体、大气科学等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和泪而书的敬怀篇
  ——怀念我的双亲
  我永远怀念着我的双亲、兄长和启蒙老师。没有他们的抚养、栽培和教育,我是不可能成长的。对于他们,我常有负债的心情,总希望能在他们在世时报答万一。可是时不我待,我的双亲、兄长和绝大部分启蒙老师都已辞世,想报答已无时日了。每想到这里,我都追悔莫及,悲不能已,只有默默鞭策自励,一生都不要辜负他们的辛劳。
  我的父亲曾明耀、母亲曾杨氏(小名杨五)都是憨厚朴实的农民,我小时候家贫如洗,拍壁无尘。双亲率领我们这些孩子力耕陇亩,却只能过着朝望晚米的生活。深夜劳动归来,皓月当空,在门前摆开小桌,一家人喝着月照有影的稀粥—这就是美好的晚餐了。然而双亲不怨天,不尤人。父亲只读过点私塾,母亲还是文盲,他们算不上知书之辈,却是达理之人。虽然家徒四壁,然而慷慨大方、通礼乐济。每遇村里婚丧,父亲总要格外奔波数日,尽量礼厚一点前往庆吊。屋园果熟,他们从不摘挑上市,一任村中男女老少采食。碰到小孩急从树上爬下时,父亲也着急起来,连忙柔声语道:“随便吃吧,不要慌!莫跌下来,要不爷娘要难过的。”种得特别好的稻谷和蔬菜,父亲总要选来育种,并把种子分送乡亲们,盼来年有好收成。面对父亲种种憨痴,母亲从无半点愠容。父母的躬身力行,潜移默化,就这样在我们儿女辈的幼小心灵中深深铭刻着为人的道德规范。需要说明的是,上面诸如“拍壁无尘”“朝望晚米”、“月照有影”等词语,绝非我现在的杜撰,而是我儿时父亲由乡间民语提炼而成,并由我在小学时写进日记中的。
  记得父母亲和诸叔婶分家那年,父亲愁上加愁,好不容易从外面借到一石谷,作为全家尤其是抚育我们这群嗷嗷待哺的孩子们的全部安家费,可是我哥哥曾庆丰已届入学年龄,于是双亲毫不迟疑,想尽办法送哥哥和我上小学。其实,我那时还小,只是双亲日夜在田间劳动,无暇照顾,只好让我哥充当起学生兼“阿姨”的角色,带着我上学堂—就这样我以非正规的方式进入了学生时代。父亲也和我们一起在读小学课本,只不过是业余的,他是多么向往着读书而又无计求学的呀!我们放学回来,先到田间和双亲、姐姐们一起劳动,待到太阳西坠,或至夜黑满天星斗之际,或是朗月当空之时,才收工回家。晚餐毕,我们早已困倦不堪,然而双亲却精神抖擞。母亲操作家务和准备明天的劳动;父亲手执火把,和我们一起温习功课,督促我们做作业,这对他来说,应该说是在上自修夜校。看到我们的语文作业或造句不满意,他会提出他的见解,点拨我们;在做算术题时,他则操作算盘核对。有时我们困得不由自主,下巴突叩桌面,他就在我们头顶上给几个“菱角”(“菱角”是乡下语,意为手指屈曲敲击头颅时发出像掰菱角那样的清脆响声),无奈的痛楚又让我恢复到清醒状态。就这样,我们上交的作业是一笔不苟、一题不错,而且在小学程度的学堂生的文句中还带着点贫苦老农的思虑。对于这对打着赤脚、衣衫褴褛而又循规蹈矩、学习用功的学生,教师颇为疑惑,于是他们不顾自己的身份体面,突破当时界限分明的成规,亲自到穷乡家访。当了解到真情之后,惊讶、感动、同情,随之而来的就是给我们以关心和帮助,师生间的感情已像水乳交融在一起了。期末,老师对我哥哥的书面评语是“老成练达,刻苦耐劳”,对我的评语是“天资聪颖,少年老成”。虽有过誉,不过大概也是老师的真实感情流露,多少客观地反映出我们当时的某种情态吧!“老成”、“老成”,我们那时还只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呢!后来,我父亲还得到别的某种恩遇,可以几乎无偿地到学校里挑肥—这对农夫来说是非常实惠的,当然,这是后话。
  这众多的启蒙老师中的一位是陈淑贞老师。她是日寇侵占广州后逃难回家乡阳江的。她学问渊博,对学生的眷眷之心和循循善诱,使我们班每个同学都从内心深处喜欢她,佩服她,爱戴她。特别是她开明、不拘泥于成规习俗。有一次,她藐视早上升旗、训话仪式,带着全班同学,顶着晨雾,一路上有说有笑,豪迈地登上附近的*高峰“望瞭岭”(其实是一个山丘,只因那时年纪小,眼前事物无不高耸庞大,自然是高峰了)。站在山顶上,旭日东升,晨雾消散,那山脚下不远处的县城,大街小巷,楼房树木,如栉比一般,历历在目;村外有村,山外有山,绿野平畴,江流如带;还有那高耸入云的远山,空阔连天的大海。得见这样广大的世界,大家指点江山,跳呀,唱呀,现在我也无法形容当时心胸的突然开阔所带来的快乐。忽然间,陈老师指着遥远天边的一个黑点,说那是船,要我们细心凝视它的变化。渐渐地黑点由细变粗,开始露出船桅,终于显出船身。于是她讲起了地圆学说,还讲了岛屿、海盗和日寇的侵略,告诉我们轰炸县城和学校的炸弹就是由海上飞来的日本侵略军飞机投下来的。诱导自然而然,在我们的幼小的心灵中播下自然科学和民族义愤的种子。可是至今我也不知道她这次是否因犯了校规而受到处分。还有一次,是重阳节,她不带我们去热闹的北山看纸鸢比赛,而是到附近山丘,寻找那早已荒芜的“流杯池”,给我们讲述王羲之、《兰亭集序》和曲水流觞的故事。也许她在抒发思古之幽情,也许意在熏陶后辈的风雅—那时我们班同学大多数的习字格(北方叫描红)正是“惠风和畅”,“曲水流觞”!遗憾的是陈老师只教了一个学期,便又因时局吃紧而匆匆西迁去了。当我得知时,难过了好几天,上课也无精神,梦里频频出现她的身影,真是余音绕梦,迷迷糊糊,喃喃念着“惠风和畅, ”,似诗非诗,似叹非叹。确实,她如和畅的惠风,经久地吹拂着我脑海的清流,从童年到现在,时而皱起阳春的涟漪,时而掀起连天的波涛。我永远怀念着敬爱的陈老师。可是那次一别,就杳无音信,至今不知她在哪里,祈求上苍赐她长寿!
  穷学生的生活确实酸辛。“做牛做马”大约是个形容词,而对于我们(至少是我哥哥)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春耕时节,家贫无牛,哥哥就执行牛的任务,在前头背荷并手拉着绳索,父亲在后面扶犁倾铧,我则随后伛偻着搬泥块。冬天,作为全家主要生计来源的是在一块旱地上种菜。放学回来,兄弟两人的任务是从很远的水塘一担担地挑水,再一勺勺地淋浇到一棵棵菜的根上。水冷衣单,就着黑夜星光照路,兄在前,弟在后,前呼后应,或者背书有声,也不知经过几十个来回,终于可以收工回家。我是用父亲为我特制的矮桶挑水的,而那护菜用的疏木栏杆式的园门槛,高几与胸齐,要挑着水跨过它不是易事,我难免有人仰桶翻之时,双亲知道了也难于加责,而我膝盖上的累累伤痕更是数不清。
  然而贫也不减其乐,我们可以享受“三余”。一是“夜者日之余”:每当我们做完作业之后,父亲就拿着小柴枝,在地上练起大字来,他晚晚如此,一直坚持到辞世前不久。如若我们还未疲倦已极,他还一边练字一边讲解如何运笔用力,甚至把手示范。尽管那笔势是他匠心独运的功夫,不见于经传,我却是得益匪浅的。二是“阴雨者时之余”:特别是台风过境之日,狂风挟着暴雨,把全家人封锁在屋里。漏串千行,父亲若有所思,忽然说道:“久雨疑天漏”,要我们对对子,我随即应声道:“长风似宇空”,父亲虽不无赞赏地说有几分少年英气,却嫌对欠工整,说:“迅雷讶地崩”也许工整些,不过他自己也不满意。继续研谈下去,从自然到人事,父子兄弟竟然联句得诗:“久雨疑天漏,长风似宇空。丹心开日月,风雨不愁穷。”(注:1988年2月春节期间,我回家探亲,父亲还背诵这诗,并在昏暗的灯光下写在蜡黄色的土纸上;并按我的请求,把他早年作和写的玉沙村上社门楼的春联以及我作的一首诗,还有刘禹锡的《陋室铭》也另纸书写了。当时他已八十三岁了。这些字至今是我*珍贵的纪念品)。三是“冬者岁之余”:家乡冬耕忙碌,本无余暇,不过时有寒潮,偶有霜冻。风扫寒林,脚踩霜地,身随风栗,脚痛钻心,别有一番风味,不觉成句:“寒风刺骨的冬天,各种虫儿地底眠,翠木繁花皆冻死,苍松挺立在山边。”这当然不能说是诗,完全是孩子的幼稚造句,还文言白话混合,不过它是我的第一个习作,也凝聚了父亲多年的心血。
  父母爱子之心,至深至微,可是我小时候不大能够体会。新中国成立了,县人民政府派车送我们全班毕业生去广州考大学,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大家的豪情快意不言而喻。清晨,大家在车站列队,等候上车。突然间,我发现父亲在远远的对面站立着,很久很久,他终于移步走到我面前,说声:“这是你的墨砚,你忘带了。”便把墨砚塞进我衣袋中,然后低头走开了。当时我竟然语塞,只是傻低着头。车开了,我看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i
和泪而书的敬怀篇
—怀念我的双亲/1
纪念我的岳父母/21
给四姐的信(节录)
—怀念我的四姐曾庆芳/27
远方通信
—怀念我的兄长曾庆丰/39
为了轻装的写记
—纪念我的发妻卢佩生同志/83
缅怀世界杰出科学家和中华忠厚长者卢嘉锡院长/117
缅怀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和大气物理学动力学大师
—赵九章先生/127
沉痛哀悼恩师谢义炳院士/137
叶笃正先生的生平与学术思想介绍
—缅怀恩师叶笃正院士/153
纪念故乡诸革命老前辈/165
忆故乡母校的师友们/181
悼罗运铢同志/191
为周晓平文选出版而写
—悼念我的同学和挚友周晓平同志/21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