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瓷帆影》:
南岸,即石渚湖南岸。像北岸的陶源溪一样,南岸也有一条排灌的小河,或者叫渠道更为准确。它们都是1964年冬当地政府在石渚湖进行围湖造田时,新开的排灌渠道。渠道不宽,但很深。北边是石渚湖,南边紧挨山包。石渚、油船嘴、老窑上……犹如渠道串起的一颗颗珍珠。然而,现实告诉我,今天的南岸与北岸相比,南岸显然黯然失色,甚至正在或者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我走在由水泥铺成,但已经四处裂缝的渠堤上。北边已经是铜官窑古镇的商品房住宅小区,是现代元素与古代元素相融合的楼房;南边呢,还是山包,还是身姿伟岸的樟树,并且弥漫着樟花清香,山坡上点缀着民居。显然,石渚湖南岸变化不大,但因为铜官窑古镇的存在,加之北岸彩陶源村的兴起,它几乎成了一个被人忽略的角落。
从紧挨渠堤的一户民居家走出一位老人。我用望城话与他交流,我们立即就亲近起来。他叫覃运坤,石渚湖村罗家园组人,82岁了。因为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大家都称他覃三爹。他们家祖辈已经在这里住了几百年了。虽然看上去,他行动不是太方便,但听说我是来了解老窑址的,他兴致一下就上来了。
“那边!”他指着湘江的方向对我说,“有个瑞景酒店,你看建得多好,有钱真能办事。”
瑞景酒店我当然知道,还在那里参加过几次活动。四星级酒店,环境幽静,西边可眺望湘江,东边铜官窑古镇的风景可尽收眼底。老人告诉我,原来的石渚老街和石渚老窑址就在瑞景酒店一带。原来那里是个山包,湘江洪水上涨的时候,淹不到,所以被先人选作窑址。后来要修铜官窑古镇,老街拆迁了,山包被推平了。
老人拉着我沿着渠堤往里走。他说,古窑不只石渚有,油船嘴、老窑上等地都有,最厉害的是老窑上。听祖上人说,这个山冲两侧的山包上共有7处窑址,这里的窑址比石渚湖对岸的窑址都要早,所以叫老窑上。老人的家就处于老地名油船嘴和老窑上之间,只是当地年轻人大多已经对这些老地名陌生了。
他把我带到他家屋后的山坡上,山坡上的土,要么长着树和草,要么被绿苔覆盖。他用手拨开一处绿苔,是窑灰,与里层的红土颜色显然不同。他告诉我,那就是被烧过的土层,沿着山坡挖上去,就是一条明显的龙窑,专家早就鉴定过,肯定是唐朝的。瓷土山上有的是,整个唐朝都没挖空。
我好奇地问他,既然有龙窑,应该有不少瓷器。他摇着头说,早就破坏了,尘归尘、土归土了。原来这里四处是瓷片,但没人要。
他说到1964年冬天。
那年冬修水利,他们不仅修了条堤,把石渚湖围了起来,还在四周修了撇洪渠。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大家肩挑背扛,你追我赶。当年他正年轻,有使不完的劲儿。他是修南岸撇洪渠队伍中的一员,挖土的时候,瓷片到处都是,还有破损的大陶缸片,也会挖出一些完好的碗。瓷片和着泥巴挑走了,埋到了渠堤里,保留完整的碗,他就带了回来。一个冬天下来,他家四周的窗台上全都码满了挖出来的碗。谁也没觉得它们有多重要,谁也没有在乎它们,就那样放在那里。偶尔,家人会拿几个去喂鸡喂狗。不光他家这样,石渚湖南岸和北岸家家户户都这样。
……
序篇 支点
故乡的颜色
焦躁不安
祈祷
鞠躬
拜谒
第一部 古岸陶为器
漂泊的灵魂
一只背水壶
故乡,曙光
来自湖南的消息
望城来客
陶都泪
艰难的现实
柞木
另一种幸运
魔力
滔滔江水
第二部 题诗安瓶上
历史坐标
瓷土芬芳
独立门户
炸窑
重心南移
非主流因素
一声脆响
走向辽阔
艺术的天空
唐诗的弃儿
国际订单
第三部 附信到扬州
诗随帆飞
叹息
往南,再往南
城陵矶
枣皮黄
长安的论证
险滩、泪水和贱卖
黄金水道
辉煌与奇迹
第四部 人归万里外
胸襟和勇气
彩瓷与玻璃
危险源
商船的哀歌,历史的念想
前仆后继
班布尔遗址
遥远的守望
绝非终点
回不去的故乡
第五部 无夜不相思
1998年
故乡啊,我要回家
我们回家
这是一条文化河流
享受快乐
长沙窑就像一位湘妹子
现实的论证
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尾声启示
灵感与晨光
穿越时空的力量
反思与铭记,再出发
主要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