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义昌 口述 甘明强 整理
我叫李义昌,出生于1936年12月23日,现年已83岁了。崇阳县有关部门来人找到我,采访整理关于修建青山水库的历史,我的心头不禁为之一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座魂牵梦萦的大坝,往事如烟,让我的思绪不由得穿越时空……
一辈子跟水利工程打交道
我的老家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的一个偏僻的山区。1952年,16岁的我考入广州天佑高级工业学校,学土木科专业;1953年秋,学校调整,改为水利部武汉水利学校水工建筑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湖北省水利厅工程二大队。1966年3月,被省委组织部任命为省水利厅工程二团工程师(副县级)。1968年12月,被调到崇阳县青山水库工程指挥部任副指挥长。
回想起我的人生简历,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几乎一辈子都在跟水利工程打交道。1994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年冬,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隔河岩水电站,我负责陪同汇报。李鹏总理也是水利专家,他在听完我的一路汇报后十分满意,省委领导也十分高兴。
参与青山水库建设记忆犹新
我参与了很多的大型工程建设,参与修建崇阳青山水库的这段历史令我记忆犹新。
国家规定超过1亿立方米库容量的水库属于大型水库,青山水库的库容量是4.3亿立方米。在50年前,属罕见的大型水库。当时能够参与这项非常“霸气”的大型工程建设,可以说,每一位参与者和亲历者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人生烙印!那是非常光荣和自豪的!
那时,二团的团长由王栋财同志兼任。他是一位正团级的抗日时期的干部,性情耿直刚毅,活脱脱的军人的秉性。我是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我们遇事多商量,是一对忘年好搭档,工作配合得十分默契。
青山水库的规划设计是由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陈炎炉、张志诚两位总工程师负责完成的,陈炎炉正好也是崇阳人。工程结构设计、施工详图是我们工程二团完成的。在青山水库建设过程中,最伤脑筋的是“气候不好”。当时正赶上“文革”期间,有一些干部免不了边工作、边挨批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采取“沉默是最好的保护”“你搞你的批斗,我搞我的工程!”只管埋头苦干搞工程。当时的总指挥长周发田将军也义正词严地对“造反派”说:“你们不要去惹二团,他们是搞技术的,把他们打倒了谁来整这个工程?”当时咸宁地委书记王瑞生、地委组织部部长乔少珍、崇阳县委书记赵子理、县长雷世华、县办主任胡楚英、县人武部政委谢鹏都挂了市里或县里的指挥部领导,在那个非常严峻的时期,他们都想方设法排除干扰,尽量保护二团免受“文革”的冲击。
搞大型工程,每天成千上万人在工地上忙碌不停地施工,资金保障是一个大问题。记得1969年年初,眼看着工地快揭不开锅了,指挥部的领导们急了,决定由我同地委组织部部长乔少珍、崇阳军代表谢鹏三个人一起去省水利厅汇报,争取拨付资金,以解燃眉之急。那时天气寒冷,我们三人每人背了一个军用水壶,带着一点干粮,一路步行走到赵李桥火车站,然后坐火车到省里汇报。一路艰辛跋涉,到达水利厅后,经过实事求是的汇报申请,最后顺利争取到资金,我们悬着的一颗心才算落下地。国家的钱来之不易,一分钱也不能乱花!在那时,我们都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用”,格外珍惜上面划拨而来的宝贵资金。
修建青山水库在当时来说是很苦的,全靠人力,没有工程机械设备,土方全是靠民工肩挑背驮,聚沙成塔,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地完成的。工地上到处都是“红旗满天、号子震天、热火朝天、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劳动场面。人山人海中,人们热情高昂,工地上人声鼎沸,到处是欢声笑语。
我们二团干部职工同来自鄂城、蒲圻、崇阳三县的工人一样,住在芦席和油毛毡盖的工棚里。工棚大多集中在大坝脚下的当地村庄边,都是以营、连为单位集中安置。我每天吃完早餐后7:30要准时开一个碰头会,布置当天的任务和分工。然后去工地检查,重点技术项目我必须一线指挥,有时候忙起来是别人把饭捎到工地上,有时候晚上还要加班赶进度,还要组织技术人员开会学习,往往都是深夜11点后才能睡觉。没有周末,工地上是24小时施工,大家过年过节都不休息。
水库工程最怕出事故!有时深更半夜来电话,心里很紧张。但是这么大的工程,事故往往就在一瞬间发生。有的是爆破时炸伤了人,有的是施工时发生了工伤和意外。总之,我们应该永远怀念那些付出鲜血甚至生命的英雄!是他们的鲜血和汗水,才凝筑成这座历史的丰碑!
P4-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