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巨流(大时代的弄潮儿)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719598
  • 作      者:
    作者:季艺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新时代”与“高效率”仿佛是一对迷人的双生子,二者共同诞生,一路高歌,带来了诸多繁荣景象。“效率”拥有如此多的拥护者,是当今世界诸多国家的核心价值,但让我们来看看反对者们怎么说?《效率悖论》是大时代的反思佳作,在算法垄断之下,洞察效率悖论,提出一种全新的融合策略。

2、作者超强的眼光的体现:20 多年前互联网兴起之初,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就写了一本关于技术带来的意外后果的书——《技术的报复》。这本书于 1996 年出版,可谓是前瞻。同时他还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首批信息史的授课老师。可以说作者的远见和卓识以及研究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值得推荐的。

3、近日,《人物》杂志社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成为关注热点。文章指出,在外卖平台系统的算法与数据驱动下,外卖骑手的配送时间被大大压短,而骑手为了避免差评、维持收入,不得不选择逆行、闯红灯等,极大限度地压榨自己的身心健康。关于外卖员处境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舆论普遍把“罪恶”指向平台的算法。这是关于“效率”的悖论最直接的一个触发和讨论。《奇葩说》中的辩手梁秋阳也曾发表了对这一问题的深度思考,很有温度,引发热议。


展开
作者简介

爱德华•特纳(Edward Tenner)

他是史密森学会莱梅尔森发明与创新研究中心的杰出学者,罗格斯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访问学者。他曾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讲师,教授首批信息史课程。他的文章常出现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威尔逊季刊》《福布斯》上,他还在许多组织发表过演讲,包括微软、AT&T、国家白领犯罪研究所、史密森学会和TED。他的著作《技术的报复:墨菲法则和事与愿违》曾得到古根海姆奖学金的资助,已被翻译成德文、日文、中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和捷克文。他的著作《我们自己的装置:技术如何改造人类》被《纽约时报》评为 2003 年100种著名图书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将效率定义为大限度地生产商品、提供服务或信息,或以少的浪费处理交易。本书就人类对效率的痴迷提出了大胆的挑战。互联网和大数据革命的一大承诺是:我们可以改善工作和个人生活的流程与常规,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比以往更多的工作。毫无疑问,我们正在以更高的水平和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工作,但如果我们的方向错了呢?
本书是对现代社会强调效率的反思。随着大数据技术和算法的发展,我们对于高效率的追求已经越来越极致,甚至有时都能表现出来一丝丝的“病态”。单纯地追求高效率是否让我们获得了z大的收益呢?这点从来没有人质疑过,但作者通过列举医疗、交通、媒体、教育等方面的z新案例,促使读者反思当下大数据、新技术的发展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
本书梳理了技术发展的历史,将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研究成果融合在一起,对我们根深蒂固的效率假设进行了质疑,令人信服地表明,依赖数字平台的算法实际上会导致浪费努力、错失机会,最重要的是,无法打破既定模式。作者通过本书清晰地阐释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观点:过度迷信效率,反而会失去效率;不要放弃对无效率的关注。他揭示了效率的七宗罪,在进行质疑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平衡效率与无效率的方法,即六大策略,分别为“完美 5”的概念、物理体现、创造性浪费、模拟偶然性、可取的困难、认知引导。 


展开
目录

前言  效率的七宗罪

第一章  从工厂到平台  

第二章  信息爆炸的初衷落空  

第三章  教学机器的幻影 

第四章  移动目标  

第五章  身体管理  

第六章  缺乏灵感  

致谢 

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