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章
船灯
县党部那个打着裹腿子来送“请柬”的兵,真是渴了。贾先生让他坐下来,喝一杯茶水再走,他也没有客气,端起一杯茶水,感觉不冷不热,便一仰脖子,喉结那儿上下滑动两下,一口气儿便喝下肚,扬了扬手中的信札,跟贾先生示意,他还要赶路,就不坐了。随手抹了下嘴巴,留给贾先生一个晃动的背影,走了。
贾先生看那“信使”前脚刚走,他这边随手就将那张镶着金丝边的大红“请柬”给扔进纸篓里了。
贾先生已经很少参与县党部那边的事情了。尤其是王佐良到县上任知事(后改称县长)以后,贾先生懒得与那人打交道。贾先生瞧不上他。
贾先生与王佐良是光绪末年的同榜秀才。可贾先生是真秀才,王佐良是假秀才。他那个秀才是他父亲花钱给他买来的。
但不久,王佐良就任本县知事。贾先生却因为大清的倒台,返回故乡做起了孩子王。
好在王佐良没有忘记贾先生这个真秀才,上任之初,他便亲自登门拜访,并一再邀请贾先生出山,让他担任县党部的“参议员”。
乍一听,王佐良赏给贾先生的那个“参议员”,可以参与县上各类事件的讨论与决策了。其实,不是那样的。贾先生那个“参议员”没有多大权力。顶上天,他也就只能参政议政。甚至连当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权力都没有。说得直白一点,他就是县党部的一个摆设。
这就是说,王佐良赏给贾先生的那个“官”是虚职。县上大事小事,贾先生说了都不算。或者说,贾先生说了也是白说。贾先生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县上再请他去“议事”,他便以身体不适,或是家中有难以脱身的事情,予以拒绝了。
可县党部那边,偏偏看重贾先生的名望。每当遇到筹粮、集草等民众敏感的议题,总是要把贾先生请到县上去。
在王佐良看来,但凡请到贾先生,表明他尊重知识、尊重文化人呢。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他王佐良利用贾先生的社会声望,抬升他自己的身价儿。在外人看来,他王佐良与贾先生可是同一年的秀才。至于,他那个秀才是怎么得来的,除了贾先生他们少数的几个门生知道,外人只怕是很难懂得内幕。正因为如此,王佐良到本县任职以后,他对贾先生格外敬重。
但贾先生并不领情。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贾先生过于迂腐了。人家王佐良王大人(本县人称他王二大人,王佐良行二)读书虽然没有
你贾先生读得好,可论起做官来,或者说是带兵打仗,你两个贾先生,三个贾先生加到一块儿,只怕都不是人家王佐良的对手。王佐良的父亲曾任江西总兵。这就是说,王佐良是将门之后。他骨子里自有一套用人带兵的套路呢。
所以,王佐良上任之初,就把贾先生的地位给抬得高高的,让贾先生出任本县的“参议员”,隔三岔五地请贾先生到县上吃酒席、议事情,等于给足了贾先生的脸面。而且,本县办错了的事情,也无须你贾先生担当。在王佐良看来,关键时刻,你贾先生给点个头、带头鼓个掌就可以了。譬如上面派下来的官粮、官草以及兵丁数额,要逐一摊派到各乡、各村,甚至要落实到千家万户。这就需要贾先生他们“参议员”们出面来认可。类似于当今政府出台某一项法律法规,要经过人大代表投票表决是一样的。
可王佐良所干的那类有伤于民的事情,贾先生跟着稀里糊涂地鼓过几次掌,便觉得那不是他心中的真实意愿。贾先生意识到自己的那个“参议员”,已经成了县党部,或者说成了他王佐良的一面挡风墙。
之后,县上再有“请柬”送到门上,贾先生便以各种理由,予以推辞。他不想跟着王佐良去搅浑水。
客观一点讲,贾先生居住在乡下,往县上跑一趟,来回三四十里的路程,中间还隔着一条宽阔的盐河,确实也不是太方便。所以,县上那边的事情,他能不去,尽量就不去了。
可这一天,贾先生接到那封“请柬”以后,虽说没等那个送信的兵走远,他就把那“请柬”给扔进纸篓里了,可过了一会儿,也就是贾先生把刚才沏好的那壶茶喝透以后,他又从纸篓里将那“请柬”捡起来,正反面地仔细看了看本次“议事”的内容。贾先生似乎想去县党部看看,或者说,他要到县党部去亮明自己的观点。
原因是,这一回县上要议的话题,是往西山修一条官道,理由是便于山林失火以后,县上好组织人员去及时扑救。
贾先生一眼看穿王佐良的谎言。因为,西山那边出了一位京官,当时正在大总统黎元洪手下当差。前些时候,也就是王佐良到任不久,曾备足了盐区的对虾、海参、黄鱼干,专程进京去拜访过人家。此番,他又要把官道修到那人的家乡去。这分明是伤及百姓,谄媚上司,想从中捞取他个人的政治资本。
贾先生弄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便觉得这件事,他不应该再回避了,他要站出来为民众讲话。
所以,他一边捡起那封被他扔进纸篓里的“请柬”,一边问夫人:“咱家的那盏船灯呢?”
船灯,也就是马灯。
那种灯,是清军入关以后,带进盐区来的。蛤蟆嘴似的小灯口,四周有个香瓜大小的透明罩儿,雨打不进,风刮不灭,可驰骋在马背上照明,也适合挂在船头引航,官称马灯。
可盐区人不叫它马灯,叫船灯。
夫人问他:“找船灯干什么?”
夫人没好说,你又不出海打鱼,你找船灯有什么用场?
贾先生说:“你去给我找出来。”
“嘛?”夫人仍然感到很疑惑。
夫人知道,先前家里是有一盏船灯。那还是公爹出海打鱼时用过的。轮到贾先生时,他只知道啃书本。那盏船灯便堆放到墙角的过道去了,与用过的箩筐和破旧的扫帚堆在一起,没准早已破旧得不成样子了。
夫人不想去给他翻腾那个。
贾先生却执意让夫人去找。
贾先生说:“去找,去找来我另有用途。”
夫人一听,先生“另有用途”,也就没再说啥。
改天,贾先生到县上参加会议时,他便拎上了那盏船灯。
刚开始,大伙儿见贾先生拎来只船灯,不知道他要干啥的。
贾先生呢,他看到人们对他手中的那盏船灯感到好奇,便说,会议若是开到傍晚,他赶夜路回去时,可以用来路上照明呢。
殊不知,会议正式开始以后,贾先生却把他那盏船灯,端端正正地摆到了会议桌上。现场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大家都明白,此时贾先生把那盏船灯摆到桌面上,无非是在告诫一县之长的王佐良,别再执迷不悟,一味地谄媚上司,一条“官道”走到黑啦!要走人民拥戴的光明之路。
当天的会议,原本是王佐良要征得大家的同意,动员全县民众出资、出劳动力,去修建那条通向西山的官道。没料到,被贾先生的那盏船灯给搅和了。会场上的气氛很快发生了逆转,好多“参议员”都旗帜鲜明地站到了贾先生的那一边。
这让那个“假秀才”王佐良,感到十分尴尬,也十分难堪。以至于当晚,王佐良连晚饭都没留,就打发大家回去了。
入夜,贾先生一个人往家赶时,路过盐河口乘船,船翻了。贾先生差一点淹死在盐河里。
事后,县党部知道贾先生在返回的途中出了事情,王佐良便派人送来“四色礼”看望。
贾先生看到王佐良送来的那食物,他没让家人拆封。而是选在当日深夜,挖了个深坑,埋了。
目录
口 风/001
花 事/007
踩 鱼/011
便 宜/016
面 瓜/021
放 驴/027
花 脸/032
盐 官/038
枪 套/043
匠 人/048
歪 嘴/054
晒 肺/059
老 四 / 064
灯 笼 / 069
戏 匣 / 074
补 篓 / 079
喊 呼 / 083
船 灯 / 089
帮 手 / 096
贾 元 / 101
贾 圩 / 106
诬 告 / 110
雕 塑 / 114
合 谋 / 118
斗 油 / 123
透 鲜 / 127
捧 火 / 132
重 托 / 136
渡 口 / 140
捕 鸟 / 146
艞 夫 / 151
就 医 / 156
死 谎 / 161
弹 火 / 165
花 船 / 170
陪 杀 / 175
争 富 / 180
羊 倌 / 185
得 宠 / 190
暗 香 / 195
天 香 / 201
纸 活 / 205
车 夫 / 210
仇 人 / 215
豁 口 / 219
对 戏 / 224
过 招 / 230
先 生 / 234
抢 粮 / 239
说 合 / 244
染 布 / 250
捡 漏 / 256
后 记 /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