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主题的长篇小说
· 融江南情致、茶业兴衰、家国情怀于一体,书写巨变中的恒常生活。
· 破睡须封不夜侯,兴衰往复,皆不足为惧
· 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感知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序
两千年,一花独放,唯我独尊,尔后,华茶的下一个大时代,便以与以往迥然不同之命运开始了——
有世纪初皖地民谣为证:
三月招得采茶娘,四月招得焙茶工;
千箱捆载百舸送,红到汉口绿吴中。
年年贩茶苦价贱,茶户艰难无人见;
雪中芟草雨中摘,千团不值一匹绢。
钱少秤大价半赊,口唤卖茶泪先咽。
官家榷茶岁算缗,贾胡垄断术尤神;
佣奴贩妇百苦辛,犹得食力饱其身。
就中最苦种茶人。
这首载于中国安徽《至德县志》的1910年间传唱的民谣,其中不但出现了历代民间茶歌中的谴责对象——官家,还出现了另一
个名词——贾胡。
贾胡,即来华经商的外国人,而由贾胡生发,另一个有关茶业行的名词——洋行,便要被我们引入20世纪初的视野之中了。
中国官方专门对外做生意的机构,古来有之。只是到得清代,方被称为洋行。洋行可以做各种生意,比如毛织品、洋布、钟表等,
但最大宗的生意,到底还是国之瑞草茶叶。
追本溯源,人类与茶的亲和,正是从华夏民族对人类的亲和开始的。恰如茶圣所言:飞禽、走兽和人类,都生活在天地之间,依靠饮食维持生命活动,饮食的意义是多么的深远啊!要解渴,就得饮水;要消愁,就得饮酒;要消睡提神,就得喝茶。(《茶经·六之饮》)
茶的发现和利用,是一个真正的东方传奇故事。《神农本草》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就是茶。
神农在中国古书中,被描绘成一个头上长牛角缺一颗门牙的男子,一位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上古时期的部落领袖。因为劝人们种百谷、植桑麻,被尊称为神农氏。他正是那种类似于古希腊普罗米修斯和俄国丹柯那样的受难英雄。他遍尝各种草木,不幸中毒倒下,恰有水珠从茶树上落下滴入口中,方才得救。
这个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因此,神农不但成了中国农业和医学的创始者,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茶叶发现和利用者。
中国最早的地方志书之一《华阳国志》告诉我们,三千年前,在现今中国的四川地区,人们就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并把它作为地方特产献给了当时的天子周武王。
战争打破了宁静的茶叶世界。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关中地带的秦国人攻下了重峦叠嶂的巴蜀,中国西北部粗犷的士兵们惊异地发现了这种可以煎煮饮用的绿叶。这样,茶叶就裹在他们的马革中,翻出蜀道,被带向广阔的天地。
战国之前,中国的茶叶种植已从湖北延伸到湖南、江西地区。自此以后,便在长江中下游扩展。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贞观十五年,茶作为文成公主的陪嫁品,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来到了吐蕃松赞干布的故乡。饮茶习俗,从此传入西藏,成为边疆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饮料。
在这个茶叶文明大传播的时期,茶在被架在马背上走向雪山草地的同时,也被僧侣们负在肩背上,带往寒冷的北方;然后,它又被盛入精美的器具,在宫廷达官贵人们的手中相互传递。公元8世纪初,北方饮茶习俗开始蔓延传播。
明代,中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把茶带到了遥远的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茶的羽翼已经丰满,下一个历史时期,它将在全世界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