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惠(部分文段试读)
兰亭惠是一家在市中心开了二十年的餐厅,专门做粤菜。
粤菜在上海人心目中一向有地位,其他菜系走马灯似的此起彼落,粤菜始终稳稳地占据人气榜前三名。广东人到底会吃,而懂经的上海人到底也多。和它并列冠军的是川菜,本邦菜只能是探花。说起本邦菜,上海人的叫法也有意思,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大菜系都明确说出地名,唯独上海菜,偏偏不叫“沪菜”,叫作“本邦菜”。说什么在上海话里“本邦”就是“本地”的意思,其实多少透出了大上海各省交汇、八面来风的派头。各菜系都是前辈,名声也响,但毕竟都少不了到上海滩来争一席之地,而上海菜,就在家门口做大做强,“本邦”二字,表面上本分低调,但这份气定神闲好整以暇,不经意间就衬出了别家的劳师远袭。
正因为上海滩是各菜系兵家必争之地,加上上海市中心高昂的店铺租金,一家餐厅开了二十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了解一家餐厅的口碑,要到手机里“大众点评”之类App上查看?老上海人可不是这样做的。在老上海人心目中,即使是陌生的餐厅,只消把它的地段和开了多少年头说出来,就已经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若不是菜式、服务、环境俱佳,有一批老客人追捧,新客人也不断慕名而来,是很难做到屹立二十年不倒的。
所以,兰亭惠这样的餐厅当然可信。当然也有缺点,就是价格的门槛。订餐软件上显示:人均四百五十元,那大概是家族聚餐或者比较随便的同事聚餐吧,实际上,如果是请客,人均五百至六百才够像样。要是上燕鲍翅参,人均很轻松就会过千。
就这样,兰亭惠的十个包房还经常是满的,不预订很难坐进去。顾新铭和汪雅君事先订了一个小包房,等他们五点一刻到了兰亭惠,跟着服务员来到包房门口,一抬头,见这个小包房名字叫作“鸿运当头”,不约而同地站住了,汪雅君说:“不好意思,能不能换一个包房?”服务员有点儿奇怪,对讲机和不知道什么人商量了一下,说:“其他包房客人还没有到,我们调整一下,可以的。”于是带他们到另一间,他们一看,这间叫作“清风明月”,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顾新铭说:“就这间。”
于是,这对五十多岁的上海夫妻,就在颇有名气、价格颇有门槛的兰亭惠里一个叫作“清风明月”的小包间坐了下来。包间里的布置自然是中式的格调,红木或者仿红木的桌椅,青绿山水瓷餐具,同款的瓷筷搁上整整齐齐地排着两双筷子,一双是红漆木筷,一双是黑檀木的。旁边有沙发、茶几和衣帽架。难得的是,这里的沙发坐上去有足够的硬度,不颤颤悠悠,靠垫也够饱满,很得力地支撑起整个腰部,不露声色地让人坐得既松弛又不累腰。这才是真的让人坐的,而不是摆出来让人看的沙发。真正好的餐厅和过得去的餐厅,差距往往就在这些细节上。
服务员先送上来两个放在影青兰花瓷托里的热毛巾,然后给每人斟了一杯茶,看汤色,应该是普洱。然后把一大本黑缎封面沉甸甸的菜单递了过来,含笑说了声:“两位先看看,需要点菜的时候按一下呼叫铃,我们马上来为你们服务。”就先出去了。
好餐馆就是这样,不急,总是给客人留余地。这个余地,既是心理上的礼遇,也是做生意的技巧。寻常日子难免忙碌,进了餐厅,先让人休整和放松一下,从容之后才能进入“吃饭”的状态,在对的状态下再点菜,点菜的人也愉快,餐厅也愉快——因为心情好的人往往会点更讲究的菜。另外,经过二十分钟以上的等待和喝茶——尤其是消食去腻的普洱茶,再看那些撩人食欲的照片,食欲更容易旺盛起来。过去有个口号叫作“多快好省”,那么这时候点菜,容易点得多、点得快、点得好,唯独不省。
喝了一盏茶,汪雅君略带愁容地说:“我们要不要先点菜?”
“先点。等她来了好说话,你说呢?”
“也是。可是……”
“你担心什么?”
“不要我们菜点好了,结果她不来哦。”
顾新铭停了几秒钟,说:“不会,她会来的。”
顾新铭就按了呼叫铃,这回进来了一个领班模样的人,态度更加殷勤得体,见多识广的样子。于是双方有商有量,顾新铭一口气点好了冷菜、按位上的汤、小炒、主菜,汪雅君刚想问“是不是差不多了”,只听领班说:“再加一个蔬菜,差不多了。你们才三位。”顾新铭说:“好,要不要甜品?”汪雅君说:“我不要了,胖。”顾新铭就说:“那就先这样,等一下客人到了,再让她看看要什么甜品。”领班说:“这样最好了。”就出去了。
静了一会儿,汪雅君说:“现在是五点四十,时间还早……约好是六点。不过幸亏我们到得早,不然只能坐那间包房,就蛮尴尬。”
顾新铭说:“这种时候,请客的人一定要早到的。事先电话里、微信里再怎么说,总不如自己来看看,七七八八、边边角角有什么问题,到了才能发现,也才来得及调整。”
汪雅君说:“还是你有经验。这些地方,听你的总没错!”
顾新铭看了妻子一眼,心里觉得舒坦多了。在这种时候,如果只是说一句“对呀”或者“还真是这样”,却忘了赞美男主人,那只是及格。大部分上海女人都不会只是及格,她们会明确归功于丈夫——不过,大概率,她们只会说前一句,但是他顾新铭的太太还会加后面一句。一个“总”字,与其说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中认可和抬举丈夫,不如说更多的是显出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欣赏和信赖是长期的,近乎“始终不渝”的意思了。
不管怎么说,自己选人的眼光比儿子强多了。
辑一:钟声唤醒我,去过一种更高的生活
兰亭惠 潘向黎 / 003
比时间更久 钟求是 / 019
灰色丝绒大衣 叶兆言 / 035
拿一截海浪 弋舟 / 046
晚餐 韩东 / 059
玉兰花瓣 朱辉 / 067
辑二:那些并不知晓的事物,使我们更为亲近
玛雅人面具 徐则臣 / 083
拆弹记 葛亮 / 092
我叫孙芸芬 夏天敏 / 116
浮空 蒋一谈 / 135
月笼大地 汤成难 / 153
辑三:风会来自我人生的四面八方
朱迪 张慧雯 / 163
有人深夜放烟花 陶丽群 / 180
男厨 刘汀 / 198
教育家 林东林 / 211
辑四:爱情从远处而来,而且永远留在我们中间
巴黎来客 三三 / 229
百花杀 杨知寒 / 255
最小的海 叶昕昀 / 270
狗窝 陈各 / 297